雷电防护技术要求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737526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电防护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雷电防护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雷电防护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雷电防护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雷电防护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雷电防护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电防护技术要求(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二 雷电防护技术要求1、变压器防护在山区,多雷区域经常遭受直击雷侵入的高低压架空电力线路可适当加强对自建变压器的防护。高压避雷器及变压器频繁受到雷击损坏的基站,可要求电力部门将变压器高压侧的5kA配电避雷器更换为强雷电负载避雷器。变压器低压侧出线端需加装120KA(3+0)防雷器;雷电从高、低压侧泄放到地网后沿中性线反击“正反变换过程”导致高压绕组线圈过压击穿是变压器损坏的主要因素,在中性线上须增设防雷电流反击设备。2、一体化基站防护2.1 一体化基站的地网:在施工及现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按规范要求实施。当施工难度大或者征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可选择采用简易地网(利用铁塔基础结构和一体化柜安装平

2、台基础作为接地体) ,采用简易地网的基站须通过增加雷电防护设备来加强。在接地部分增加防雷电流反击防护设备。2.2 电源端口采用精细防护:采用通流量80KA、残压值低于1000V(40KA8/20s) 、二端口防护防雷箱。1、 宏基站防护3.1 三相交流电源端口防护要求:电源用第一级箱式SPD 应具有损坏告警、热容保护、过流保护、保险断路告警、遥信等功能,并具有雷电计数功能。技术性能(8/20us)如下:最大通流量120KA;UP2000V(8/20us ,80KA);能实现防雷单元(SPD)无空气开关(断路器)设计的防火灾隐患设计要求,同时需要保证60KA的雷电流冲击能力。3.2 地网整改要求

3、:3.2.1 存量基站接地网改造时需按规范要求施工制作地网;当施工难度大或者征地困难的高山站和城市站时可选择采用简易地网或利用原有地网,不需要对地网进行改造,并增设雷电流反击设备即可。3.2.2 简易地网接地电阻值大小宜控制在100内。3.2.3 采用防雷电流反击设备的技术性能要求:40KA时反击电流要求低于5%。二、防雷工程施工要求1.目的: 对防雷工程的施工进行指导、控制,确保防雷工程实施质量符合规定要求。2.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实施的防雷工程中的浪涌保护器、防雷电流反击设备、接地装置等工程。3 职责: 3.1 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为防雷工程实施工作负责人,应具备防雷施工资格证书,熟悉防

4、雷规范,负责根据相关方案、图纸及规范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3.2 项目组或安装队的质量员负责防雷工程安装质量的检查、监督和验收评定工作。3.3 安装电工和焊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上岗。3.4 临时雇佣人员必须签订临时用工协议方能进行施工。4.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010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 YD 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5.施工前准备:5.1 充分熟悉施工规范、相关图纸及设计方案要求。5.2 根据图纸准备相应施工图集及技术资料,编制技术交底。5.3 根据技术

5、方案设计的规格型号,采用热镀锌圆钢、角钢、扁钢材料,多股铜线和相关施工、安装工具等。6.定义:6.1 有关质量方面的术语依据 GB/T190002000 的定义。6.2 浪涌保护器:其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原件。6.3 防雷电流反击设备:是指防止雷电流通过地网接地引入线反击或其他防雷接地线传导反击进入室内接地系统的工作地、保护地的保护器件。6.4 接地装置:是指将雷电流或设备漏电电流导入大地的装置,一般由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7.质量标准:7.1 接地体7.1.1 接地体埋深(接地体上端距地面的距离)宜不小于0.7m。在严寒地区,接地体应埋设在冻土层以下。

6、在土壤较薄的石山或碎石多岩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接地体埋深,在雨水冲刷下接地体不应暴露于地表。7.1.2 垂直接地体宜采用长度不小于2.5m (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埋设地网的土质及地理情况决定垂直接地体的长度)的热镀锌钢材,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垂直接地体长度的12倍,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地网大小、地理环境情况来确定,地网四角的连接处应埋设垂直接地体。7.1.3 当目标基站(包含变压器、一体化基站、宏基站等)在当施工难度大或者征地困难难以满足要求时,宜采用防雷电流反击防护技术。7.1.4 水平接地体应采用热镀锌扁钢,其截面积不小于40mm4mm。7.1.5 垂直接地体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50mm 50mm5m

7、m热镀锌角钢、或直径不小于50mm、壁厚不小于3.5mm的热镀锌钢管。7.2 接地引入线7.2.1 接地引入线应作防腐蚀处理。7.2.2 接地引入线宜采用40mm4mm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35mm 2的多股铜线,且长度不宜超过30m。7.2.3 接地引入线不宜与暖气管同沟布放,埋设时应避开污水管道和水沟,且其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的保护措施和绝缘防腐处理。7.2.4 接地引入线应避免从利用建筑物钢筋作为雷电引下线的柱子附近引入。当需利用建筑物楼柱钢筋引入时,应选取建筑物内墙的全程连通的钢筋。7.2.5 接地引入线与地网的连接点还应避开避雷针、避雷带引下线及或铁塔塔脚,其间距应大于5m,条件

8、允许时,宜取1015m 。 7.3 接地汇流排7.3.1 总接地汇流排应通过接地引入线与地网的环形接地体单点连接。总接地汇流排应设在配电箱和第一级电源SPD 附近以便于供交流配电箱、埋地电力电缆金属铠装层或钢管以及第一级电源SPD 的接地。接地汇流排宜采用排状,并在机架上方走线架高度附近挂墙绝缘安装,材料为铜材。其规格应不小于400mm100mm5mm。7.3.1 为便于馈线等在机房入口处的接地,应在机房入口处设置馈窗接地汇流排。馈窗接地汇流排应通过40mm4mm的热镀锌扁钢或截面积不小于35mm 2的多股铜导线就近与机房地网直接连接。馈窗接地汇流排和总接地汇流排在地网上的引接点,应根据实际情

9、况,尽量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般情况下宜不小于5m) 。7.3.2 出于防盗等的需要,馈窗接地汇流排也可以设置在馈窗口的室内侧,但必须确保馈窗接地汇流排与包括走线架在内的其它金属体和墙体绝缘,馈窗接地汇流排与地网的连接方式同上。7.4 接地线7.4.1 基站内的各类接地线的截面积,应根据最大故障电流和机械强度选择。7.4.2 一般设备(机架)的接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 2的多股铜线。7.4.3 光缆金属体的接地。光传输机架设备或子架的接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 2的多股铜线。7.4.4 环境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器、光端机、BBU 等小型设备的接地线,当单独安装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

10、4mm 2多股铜线。当安装在开放式机架内时,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2.5mm 2的多股铜线连接到本机架的接地汇集线,然后用 16mm2的多股铜线将机架接地汇集线连接到室内总接地汇流排。7.4.5 严禁在接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7.4.6 接地线布放时应尽量短直,多余的线缆应截断,严禁盘绕。7.5 雷电流反击的防护7.5.1 对基站室内接地线进行分组接地,严格按通信局(站)接地线的性质(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进行分类后分别接入。7.5.2 防雷接地:指室外设备机壳、室外各类缆线金属外护层(或加强芯)的接地以及室内各类防雷器件(SPD )和由室外引入的各类缆线金属外护层(或加强芯) 、的接地

11、。它主要包括:室外:天馈线金属外护层、天馈线室外SPD、空调室外机外壳等的接地。室外部分的防雷接地线应直接接至缆线入口处馈线接地排上。室内:电源防雷器/箱内的SPD 、直流电源设备内的 SPD、开关电源C级防雷器内的SPD、天馈线室内 SPD、信号线SPD等防雷器件的接地;从室外引入的电源缆线、天馈线、传输缆线等金属外护层的接地;传输光缆加强芯的接地。室内部分的防雷接地线应就近接至馈线汇集排或“防雷电流反击设备”入地端。7.5.3 保护接地:指通信局(站)室内各种设备机架(或外壳)和不带电设施的接地。它主要包括:电源设备、网络设备、传输设备(光端机、微波设备) 、交换设备、配线架、动力环境监控

12、设备、空调主机、电池组等设备的机架(或外壳)接地;机房内走线架的接地;仅在室内布放的缆线金属外护层(或屏蔽层)的接地。所有保护接线均应直接接入总接地汇集排。7.5.4 工作接地:指电源设备工作电源的接地。它包括直流工作接地(如 -48V高频开关电源的正极接地。直流工作接地线应从高频开关电源直流输出排(正极排)至总接地汇集排。7.5.5 在室内接地汇集排入地前串联接入防雷电流反击防护设备。 雷电流反击防护接线图8.施工工艺8.1 地网8.1.1 水平接地体扁钢应垂直铺设在预先挖好的地沟内,遇到地下管线使扁钢达不到要求的埋设深度时,扁钢必须铺设在其下部。在铺设地网连接线无法避开如阴井等情况时,必须

13、穿PVC管。8.1.2 垂直接地体在地沟内的打入深度应不小于2.5m,若地质较硬导致角钢无法打入到要求的深度,可以将角钢的多余部分去除。为了便于焊接,打入角钢的侧面应与垂直布放的扁钢相平行。8.1.3 地网接地体之间的连接,应采用电焊或气焊连接,不宜采用螺钉连接或铆接;无法使用电焊或氧焊的,建议使用热熔焊接。8.1.4 地网沟应在建筑物散水点以外开挖,地网沟距离建筑物地基应该1m以上;当地网沟穿越围墙、地基、线缆沟或直埋电缆时,应对上述设施采取一定的加固或保护措施。8.1.5 接地体与埋地交流电缆、光缆、传输电缆交越或并行时,接地体与电缆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20cm;与高压埋地电缆交越时,接地体

14、与高压电缆之间宜满足50cm 的最小距离,并行时宜满足100cm的最小距离。地网沟内不允许并排布放其它进出基站的电缆或信号线路,如不得已要布放的,线缆宜做穿管等屏蔽处理。8.1.6 地网接地体埋设在农田等经常开挖施工的地面下时,应深埋2m以下,并在适当位置作明显的标识。8.1.7 垂直接地体使用机械钻孔深埋时,应距离基站建筑、铁塔、通信管塔等基础10m以上,距离电力变压器15m以上,距离架空高压线的垂直投影距离10m以上。8.1.8 地网施工中遇到各种入户金属管道时,对某些管道内已有电缆、光缆,焊接连通较难实施时,应用其它方法将其与联合地网作良好的电气连通。8.1.9 为保证良好的电气连通,扁

15、钢与扁钢(包括角钢)搭接长度为扁钢宽度的2倍,焊接时要做到三面焊接。圆钢与扁钢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0倍,焊接时要做到双面焊接。圆钢与建筑物螺纹主钢筋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10倍,焊接时要做到双面焊接。8.1.10 地网与建筑物主钢筋焊接连通时,无特殊情况主钢筋必须为大楼外围各房柱内的外侧主钢筋,并且焊接部位应位于地面以下30cm处。8.1.11 新旧地网焊接连通前,应在焊接部位将原有地网表面氧化部分刮拭干净,.地网焊接时焊点不应有假焊,漏焊或夹杂气泡等情况。8.1.12 地网施工中焊接部位,以及从室外联合地网引入室内的接地扁钢应作三层防腐处理,具体操作方式为先涂沥青,然后绕一层麻布,再涂一层沥

16、青。8.1.13 基站的馈线接地排的安装应与室外走线架隔离。馈线接地排与接地引入线的扁钢之间的连接,应通过过渡铜铁排连接,过渡排宜固定良好,其高度宜不低于2.5m,固定螺栓紧固后与过渡铜铁排之间宜点焊。8.2 开挖、回土及修复路面8.2.1 室外开挖地沟应保证地沟深度不小于0.9m,其上部宽度不小于0.5m,下部宽度不小于0.4m,并且开挖时应尽量避开污水排放和土壤腐蚀性强的地段。8.2.2 回土时,不得将石块,砖头,垃圾等杂物填入沟内,回土过程中应将填入的土夯填严实,夯填次数不小于三次,土质干燥夯实时应浇水。8.2.3 修复混凝土路面时,混凝土厚度不小于10cm,表面粉面厚度为2cm。8.3 电源用交流 SPD 的安装8.3.1 第一级交流SPD 宜采用箱式防雷箱,且靠近机房总接地汇流排安装,其接地线就近接到总接地汇流排,电源引线与接地线均不宜超过1m。8.3.2 模块式SPD 应尽量安装在被保护设备内。模块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