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20课)

上传人:wei****017 文档编号:1173294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20课)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20课)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20课)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20课)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20课)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20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20课)(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 年秋改版最新修订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17-20 课)教学课时计划( 教案)学校 班级 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题 17 猫 时间 年 月 日学 习 水 平知 识 点 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课堂教学目标思想教育内容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课型 教读 教

2、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达标措施、反馈矫正)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同学们,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能说说自己所喜爱的动物以及和他们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吗?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2 作者介绍。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 年 10 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

3、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污涩(s )怂恿(sng yng):鼓动别人去做。婢女(b) 蜷伏(qun ) 惩戒(chng) 怅然(chng):不愉快的样子。诅骂(z)红绫(lng )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划分层次。(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抽查解答。明确: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文章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 段):写第一只猫的故事。第二部分(314 段):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第三部分(1

4、534 段):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找出描写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的词语句子。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隔壁要来的 舅舅家抱来的 张婶捡来的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 浑身黄色,很可爱 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活泼 较第一之更活泼,更有趣,会捉鼠 天生忧郁, 不活泼,懒惰 宠物 宠物 若有若无,不大喜欢 死亡 丢失 死亡 四、品读课文。1、文章生动的记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其中,前两只猫活泼、有趣,找出相关句子作分析。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写出了小猫玩耍时的动态和情态。)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

5、,它也会扑过去捉。”(写出小猫的脑袋、眼睛随着蝴蝶的飞舞而转来转去并伺机捕捉的样子。)C“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在那里晒太阳。”“隐身在阳光隐约的绿叶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么似的。”(小猫的淘气、顽皮让我们会心一笑!)这一组句子,从细小的方面写尽了前两只猫的活泼可爱、顽皮淘气。这样的描写,叫做细节描写。它可以使文章生动而富有教学课时计划( 教案)学校 班级 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题 17 猫 时间 年 月 日学 习 水 平知 识 点 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基础生字词。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3体会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感悟作者对第三只猫死后的悔恨

6、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课堂教学目标思想教育内容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特殊的思想感情,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课型 教读 教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达标措施、反馈矫正)第二课时:一、研读课文,1体会作者一家对三只猫的不同感情以及猫亡失后作者的感情,找出文中具体表达的句子。第一只猫:“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托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

7、鲜与快乐。”“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第二只猫:“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一天都要小猫呢?小猫呢?查问个好几次。”“三妹常指它笑着骂道:你这小猫呀,要被乞丐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 “饭后的娱乐,是看它在爬树。”“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一顿惩

8、戒。”“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第一只猫“很活泼”,“我”看着三妹逗猫玩的融融泄泄的生活情景“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当猫无故病死后“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并为之“酸辛”;当第二只“更有趣,更活泼”的猫在周围邻居冷漠的观望中被那些“过路人”捉走后就“怅然”、“愤恨”、“诅骂”,在这段生活经历中展示的“我的人性”充满爱心,表现得十分宽容、温馨、善良和光明。然而在“芙蓉鸟事件”发生后的“我”,不仅只凭主观猜测“妄下断语”,面对猫这个弱小、可怜的动物“怒气冲天”、“拿木棒追打”、“心里还愤的,以为惩戒的还没有快意”,人在动物面前恃强凌弱,则充分暴露了人性中凶恶、冷酷、残暴和阴暗的一面。不过,当“我”

9、明白这只丑猫并非是罪魁祸首后,良心受到了谴责。2.说说为何“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着联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三、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第三只猫,你会对作者或是人类说些什么呢?“我终于离开这个痛苦的世界了!”“希望你们能善待我们!生命是平等的。珍惜每

10、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生命。”“你伤害了我,我恨你们!人类太自私了,太残酷了!”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 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2.你代表作者或人类对第三只猫说些什么?“我错了,请原谅我吧!虽然永无改正过失的机会了,但是我从此学会了珍视每一个像你这样的小生命,不会因为弱小、残疾等原因无视或歧视你们。”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 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所以人和动物之间、人和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都需要宽容和理解,都应该尊重与被尊重、都应该相互信赖。3.在生活

11、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家人、朋友及所有身边的人或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四、总结教学课时计划( 教案)学校 班级 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题 18 鸟 时间 年 月 日学 习 水 平知 识 点 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1、阅读文本,读通,读顺。2、了解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鸟的特点。3、找出相关句子,明白作者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课堂教学目标思想教育内容 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 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教学难点 作者的“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

12、去自在自为课型 教读 教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达标措施、反馈矫正)一、 导入新课:1、见过鸟吗?说说你心目中的鸟儿四什么样子的。2、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大师梁实秋笔下的鸟儿。二、简介作者及散文鸟:梁实秋,(1903 一 1987)原名梁治华,出生于北京,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莎士比亚全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被誉为“知性散文”的代表作家梁实秋的雅舍小品,是别具一格而脍炙人口的

13、散文经典。其中的鸟则是这类散文的典范。作者的 “爱”鸟,“爱”的是鸟的自然形态,而“悲”鸟的失去自在自为,这已经超越了鸟本身。作者甚至对违背自然形态的关于鸟的典故产生质疑,更显示出作者对日常生活和社会现象情伪的透辟洞察。尤其是由“悲”鸟到“悲”人的人生体味,更给了人们深深的启迪。三、走进文本:阅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学习方法指导: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段落读一读,然后抓住一些重点词进行概括,并与同学交流。1、读通、读顺,明白文中所讲意思,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也可以小组合作讨论。2、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了鸟的特点?(用横线画出来,并做好标记)3、爱鸟体现在哪些方面?4、悲鸟体现在哪些方面

14、?四、交流学习体会,总结全文。教学课时计划( 教案)学校 班级 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课题 19 动物笑谈 时间 年 月 日学 习 水 平知 识 点 识记 理解 应用分析综合1.了解作者与动物相处的趣事2.学习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3.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课堂教学目标思想教育内容 爱护动物,学会和动物和谐相处教学重点 学习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教学难点 学习第一人称叙事手法,体会衬托手法的作用。课型 教读 教具 多媒体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达标措施、反馈矫正)一、导入新课对于动物来说,人类就是它们的“神”。人类的周围,生存着一百多万种形貌千差万别,本性良莠

15、各异的动物,他们既是人类征服、驱遣、利用的对象,同时又是这个世界生态链上的重要角色。亿万年来,这些动物从野生到与人类和睦相处,生活在人类周围,为人类所支配,为人类所熏陶,于是,它们身上也有了“人性”,有了感情。作家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动物,通过不断的艺术再现,在他们的妙笔下,动物已成为社会和时代的一个特殊的侧影,成为感情的化身和人性的体现者。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动物笑谈二、教学新科:(一)整体感知1.读课文,找一找本文的中心句:2.课文写了黄冠大鹦鹉“可可”的哪三件趣事?其中哪一件给你印象最深?3.作者和动物们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如何建立的?试结合课文作具体说明。(二)品味语言:1.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而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找出这样的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2.指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1)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他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他们带走。(2)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三)拓展感悟:1.浏览课文,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2.为了探求真理,作者不惜放下人类“高贵的身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