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外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3241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外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简述外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简述外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简述外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简述外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述外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外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述外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能力培养 论文摘要:外语能力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外语教学活动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在外语教学中,应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外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与思维能力。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外语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学生使用技巧或有目的的行为,以达到帮助学习及回忆语言和内容方面的信息的目的。它既包括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多采取的整体性的策略,也包括学习者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所采用的具体的方法或手段。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意识地运用的一种外在的促进学习的技能,这种技能是可以教授的。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

2、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高层次的行为,对语言习得产生宏观和间接的影响,具体指学习者对语言学习进行规划、监控或评估等;“认知策略”是在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或转换过程中所运用的策略,对语言学习产生直接影响,具体指推理、演绎、组织、总结、预练等;“社会情感策略”主要指合作性策略用于人际交往或对情感的控制,具体指合作、提问、自言自语等。 由于学生个体的学习目的、动机、情感、学习经历以及学习外语时的客观条件等方面不同,他们所采取的学习策略也截然不同。2正是由于学习者学习策略的选择不同,他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结果也大为不同。一个良好的学习者可以根据不同外语、不同学习任务、不

3、同的外语课堂类型而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因此,他们可以相对提高语言习得的速度,较快地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语言习得水平。针对学习策略有两种培养方法:一是直接讲授,一是间接训练。直接讲授指教师告诉学生策略训练的目的和意义,然后进行训练;间接训练中敦师不告诉学生为什么练,练何种策略,但把学习策略安排在学习活动中或练习材料中,学生在练习中无意识地掌握学习策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 外语教学应包含两个层面:一是语言符号层面。即通过一段时期的外语学习,学生掌握一定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等知识,叭而为掌握听、说、读、写、译等技能奠定基础。二是文化层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外语

4、学习者不仅要学习一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而且要学习陌生的文化,包括各种制度规范、礼仪习俗、行为方式。因此,外语学习者如何面对与本民族文化相冲突的目的语文化,站在什么样的角度,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看待他们(即培养学生较强的文化意识),是外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外语教学中的重点在于语言本身。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就其本身的内部结构而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语言正是通过3语言单位、类别及组成的分支系统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联结起来的语言单位可以分为浯素、词、熟语、词的结构模式、词组结构模式和句子结构模式等不同的语言在这些语言单位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首先应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语言材料

5、去理解母语和外语之间在语言单位上的差异,掌握外语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而使学生的“语篇水平” “交际能力” “信息传递能力” “文化知识”等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及思维能力 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性决定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外语教师应使学生在语言能力上从文化知识重现这一层面上升到文化理解、文化洞察与分析这一更抽象、理性的层面。因此,高职外语教学应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交流的使者,使其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分析比较能力。 思维是指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从语言对思维的作用看,语言使思维物质

6、化:另一方面,从思维对语言的作用看,思维是构成语言单位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大脑的反映活动,语言单位的形式方面才能与客观世界的事物、现象和关系发生联系。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是一个常常被忽视的问题。外语教学课程量大,技能操练多,没有给学生保留足够的思维空问和拓宽知识的空间。但实质上,合理的外语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外语教学过程始终贯穿思维的运用和发展,这是语言和思维的4辩证关系决定的。首先是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与合理运用。现在,我国现有的外语教材有很多种,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教育背景、学习动机、学习水平、语言技能的弱项、学习方法的偏好以及任课教师本人的专业基础、语言水平、教

7、学经验、语言技能的强项、教学方法的偏好、对教学效果的期望等选择教材并安排教学内容。同时,不同性质的学习材料(文字材料、语音材料、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可为各种类型思维的发展创造不同的可能性,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材料的内容和学习目标去锻炼学生的思维,并给自己的单元教学规定思维培养方面的具体目标。 其次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由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不应该固守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对结论的推理过程给予足够的重视,使学生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高思维的深刻性与广阔性、独立性与批判性、逻辑性与灵活性,真正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林立,国外英语学习策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2李绍山,白济伦外语学习的心理过程与策略 J山东外5语教学,1999(2) 3宋艳葵外语思维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11) 4周立华外语教育的两个重要模式 语言意识与文化意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1999(5) 5戚雨村语言学引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