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3228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论现代游泳技术与训练的发展方向游泳训练的历史从游泳竞赛出现后就已经开始了。现代游泳训练到今天已经发展了 100 余年。100 年来,游泳训练从无到有;从简单的技术改进,到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从单纯的追求运动量到注重强度与量的结合;从注重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到强调技术和专项能力并重发展。简单的说,游泳训练的发展同人们对于游泳项目的本质的认识紧密联系。随着人们对于游泳运动本质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游泳训练的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我国游泳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当具备更为深刻的和科学的观念,对游泳运动训练的认识应当建立在科学的思维方式基础上,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和

2、分析世界游泳训练的发展趋势,对于今后更好的把握训练的方向有重要的意义。1 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11 强调运动员的技术有利于减少阻力游泳技术的合理性对于运动员的游进速度起到关键的作用。如果理解这个问题是很简单的,例如一名举重运动员虽然有很好的力量水平,但是他有可能游不过一名 7 岁的业体校的小运动员。这说明虽然力量对于游泳运动员是很重要的,但关键要看运动员在水中利2用力量的能力。也就是说运动员对自身力量的利用效率对于游泳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全力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对于游泳项目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加强运动员的水中力量的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使运动员掌握合理的技术。对于技术的合理性,不同的教

3、练员和运动员有不同的理解。首先是要符合运动员的生理和解刨学的特点。同时,合理的技术是要能够尽量的减少阻力,增加推动力。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的阻力主要有主动阻力和被动阻力。被动阻力同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及在水中的姿势有很大的关系。而主动阻力同运动员在水中的游进方式有很大关系。如果运动员在水中游进时身体重心的移动比较平稳,游进的速度的变化是较为均匀的、平稳的,在游进中运动员的主动阻力会比较大,而相反,在游进中游速的变化是均匀的,或者说最高速度和最低速度的差小的话,那么,主动阻力就会小。举个例子,波波夫在游进中的功率为 87 瓦特,而另外两名运动员的功率分别为 117、170 瓦特,但是另外两名运动员的速度

4、并不如波波夫更快。这就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技术造成的。波波夫的主要技术特点就是连续、连贯的用力。这种技术的形成主要是依靠长期的技术训练形成的,而不是先天形成的。这从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一个启事,就是正确、合理的技术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得到的。就像我3们的体操、跳水、乒乓球的训练一样,通过训练我们可以达到较好的技术水平。12 重视技术的效果,保持合理的划频与划幅当今世界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都较为重视技术的效果,即划频与划幅的合理配合,使技术更加合理化,经济化。在保证技术效果的同时,根据比赛项目和战术采用合理的动作频率来完成比赛。划频是指单位时间内划水的次数,通常用次/分或次/ 秒来表示;划幅是指一次动作所划

5、进的距离。以波波夫为例(表 1) ,在几名奥运会冠军中波波夫的划幅最大,而划频最少。波波夫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的成绩也在 48.74 秒,但是划频为 46次, 而在创造世界纪录时的划频为 40 次。波波夫自己认为适合自己的划频在 47 次为好。但是随着体重的增加和身体其他状况的改变,他的技术也是有改变的。表 1 历届奥运会 100 米自由泳冠军的划频和划幅的比较年代 姓名 成绩 划幅 划频41960 55.2 1.56 米 71.5 次/分1972 施皮茨 51.22 1.96 57.51976 蒙哥马利 49.99 2.50 46.51988 比昂迪 48.63 2.70 48.51992 波

6、波夫 49. 2.95 39.9划频和划幅是决定游泳速度快慢的主要因素。根据速度与划频划幅之间的关系如何可知在相同的距离内,若划水幅度相同,则划水频率高的速度快;若划水幅度不同,划频相同,则划幅大的速度快(表 2) 。划水幅度的长短与划水力量的大小,划水速度的快慢、技术掌握的合理与否以及身高臂长有密切的关系。经过片面地追求快5频率或大划幅以后,运动员追求的目标是能够使游进速度达到最快的最佳划频和划幅的组合。表 2 八运会与第 26 届奥运会女子 100 米自由泳有关参数比较赛 名 姓名 成绩 出发 途中(67.5)米 平均划频 平均划幅 冲刺 7.5八运冠军 乐静宜 54.10 3.95 38

7、.08 52.67 2.02 4.43奥运冠军 乐静宜 54.50 3.87 38.30 53.10 1.99 4.63八运前 3 名 54.64 4.06 38.31 51.25 2.07 4.34奥运前 2 名 54.77 3.89 38.43 51.60 2.05 4.5613 重视“核心力量”的训练及身体协调用力在技术中的运用6美国科研人员和教练员认为,核心力量主要有 3 点:1)发力来自臀部;2)力是通过全身的协调工作进行传递;3 )用力时保持身体平衡。游泳的力量自臀部发力,使力量传递到手臂,这一技术类似于垒球和棒球运动员投球一样,靠臀部转动发力传到手臂,将球扔出。在游泳技术中,就要

8、求运动员能够协调用力。而要达到协调用力,一方面是增加运动员陆上的协调性练习,例如,采用各种垫上练习、球类练习、徒手练习来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是提高运动员在水中控制身体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游进中身体的滚动使身体的力量传至手臂和腿部。可以采用分解游、配合游和打腿练习来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用力及保持动作放松的能力。发展身体的“核心力量”对于年龄组游泳运动员掌握良好的技术是必要的。 2 现代游泳训练的主要特点21 训练量与强度的合理结合大运动量训练理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运动成绩是建立在良好的耐力基础上,提出了耐力出速度的观点。运动生理学理论指出有氧7代谢是无氧代谢的基础,

9、高水平的无氧代谢是建立在高水平的有氧能力基础之上的。这为大运动量训练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在 50年代初期间歇训练开始应用于游泳训练,这为增加训练量提供了主要方法。但是,大运动量训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其结果是中长距离的项目成绩提高很快,而短距离项目的成绩则停滞不前。此外,运动员容易产生疲劳。大运动量训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澳大利亚的卡莱尔,他的训练理论与思想对我国游泳界有很深远的影响。进入 60、70 年代,随着训练理论的深入发展,人们也开始认识到不仅要注重训练的数量,而且要重视训练的质量(强度) 。以美国为代表的大负荷派主张,不仅训练量要大而且还要和高强度训练很好的结合起来。这种训练理论在实

10、践中被证实是行之有效的。美国运动员在 60 年代末期,70 年代初期依靠这种训练方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对游泳运动实质的不断认识,逐渐发现单纯的强调大运动量或者运动强度都是不好的,而应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及训练目标,将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合理的结合。22 高原训练在高原环境下,大气压力随海拔高度增加而下降,使得单位体积中的氧减少。在这种环境中进行训练,给运动员额外的增加了负荷。8原民主德国游泳运动员曾多次采用高原训练,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自 80 年代以后,我国游泳教练员、运动员也多次进行了高原训练,科研人员对进行高原训练对游泳选手的身体机能、运动能力的影响也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高原训练可视

11、为一种承受高乳酸的训练,在同样游速、距离条件下,高原训练的血乳酸值明显高于平原,但是这种增高,可以逐周逐次的下降;承受高原强度训练的适宜高度为 1890 米;高原训练提高了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效率;高原训练的超量恢复,从乳酸速度曲线右移,心血管功能的改善,血红蛋白的回升,提示为运动成绩提高的物质基础,反之亦然。但是许多教练员和运动员发现高原训练有时也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高原环境给运动员在完成训练时带来很大的生理、心理上的负荷,训练的强度也很难提高。因此,目前有许多运动专家建议采用高养低训的方式进行训练。即采用特殊的装置模拟高原环境,如高压氧仓,使运动员在高原环境下生活,在平原环境下训练。国外有运

12、动员进行了这样的训练,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23 用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确定训练的强度能量代谢理论提示了不同负荷强度运动时机体内部能量系统功能的规律与特点。人体运动时肌肉作功的直接能源是体内的磷酸原系统。人体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可分为两个基本过程,即无氧和有9氧代谢过程。无氧代谢过程包括两个供能系统,既磷酸原系统和糖酵解系统。有氧代谢过程是由 ATP 开始的,以有氧系统供能为主。不同距离的项目其参与能量代谢的供能系统是不同的。因此,在发展运动员某一专项能力时,依据能量代谢的基本原理来提高运动员的相应供能系统的代谢能力、输出功率和身体对能量的利用效率,是非常有效的。根据能量代谢理论,美国、俄罗斯、澳

13、大利亚等世界许多游泳强国都指定了能量分类表,将训练手段用能量代谢的观点划分强度,作为训练时的参考。24 恢复成为训练的一部分尽管目前的研究对于疲劳产生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但随着人们对于疲劳机制的深入研究,恢复的重要性被广大教练员所认识。要保证运动员能够承受训练负荷、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避免产生过渡疲劳,就要求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采用合理的训练负荷并积极采用有效的恢复措施,才能保证运动员完成训练任务。因此,在当今的游泳训练中,恢复已成为训练的一部分,在训练中恢复训练已成为专门的练习被安排。在游泳训练后常用的恢复手段主要有水疗、按摩、药物等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此外,也运用心理学、教育学、营养等

14、手段加速机体的恢复。1025 对运动员专项能力的发训练更为细化在现代游泳训练中除了采用以能量训练为基础的练习手段以外,对运动员的专项能力的发展是比较细化的。这主要表现在在训练中首先要清楚所选择的运动项目的供能特点(三种供能系统) ,各功能系统的发展情况。例如,在 100 米自由泳比赛中,可以分为 3 个部分,出发阶段、途中游阶段、冲刺阶段。每一阶段都是以不同的供能系统来为机体供能。了解这些情况对于正确的理解生理系统的发展和游泳训练的关系。其次,在训练中应根据专项的特点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以 100 米自由泳比赛为例,出发阶段主要是依靠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而途中游阶段主要依靠运动员的无氧耐力能

15、力,冲刺阶段主要是依靠运动员的乳酸耐受力以及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根据 100 米的专项特点,可以设计专门的练习来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26 多周期、小周期训练的运用高水平的运动员往往采用多周期的训练划分。这主要同运动员的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方向有很大关系。在小年龄组时,训练多余比赛,而在某一阶段训练和比赛并行,在某一阶段比赛多余训练,在某一阶段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也需要较长时间的比赛。这些变化主11要是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较多的比赛对于运动员的训练提出了较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训练与比赛之间的关系,以及比赛之间的训练的安排及恢复问题。高水平的运动员常采用多周期、小周期的训练方式;将非重大比赛纳入到训练的系统中,成为训练的一部分,即所谓“以赛代练” 。频繁的比赛和运动员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还并没有完全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