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3224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简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简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强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现在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标准要求数学课程的内容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 。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强调学生用数学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由于数学教育历来存在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病,而且,从认知的角度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显然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去理解与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知识,从而,在这样的意义上,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就有其很大的合理性

2、。但是,在作出上述肯定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看到相关问题的复杂性,从而有效地防止与纠正各种简单化的认识与主张。 具体地说,数学教育严重脱离实际显然并非一个新问题,而是我国历次数学教育改革所一直希望解决、但却又始终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老问题,这一事实即已清楚地表明了我们所面临的问题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它不可能依靠某种简单的措施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而应从更为深入的层次上去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如,人们曾希望通过在数学课程中引入更多的“应用题”即能较好地解决数学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病,但是,相关的实践已经表明2这只是一种过于乐观的想法,这事实上只是十分清楚地表明了认识活动的环境相关性就“应用题”的引

3、入而言,这即是指,即使是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环境中也完全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特别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学生们往往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忽视各种现实的考虑,从而“现实问题”的引入就未必能达到使“学校数学”更加接近实际生活的目标。 更为一般地说,相对于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而言,在此更为需要的是对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校数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深入的分析。 具体地说,由于在先前人们往往突出强调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格性,以致完全切断了“学校数学”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从而,在这样的意义上,强调数学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就是十分合理的;但是,作为问题的另一方面,我们又应看到,学生的生活经验

4、,包括其经由学校以外的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各种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即是所谓的“日常数学” )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从而,我们在此也就必须明确强调超出生活经验而上升到“学校数学”的必要性;再者学习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和不可取代的作用。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有人在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这一方向上进行了积极的尝试;但是,在实践中却又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忧虑或批评意见:这是否会导致“生活味”完全取代了数学教学所具有的“数学味”?应当强调的是,对于后者我们不应只是简单地扣上3“保守派”这样一顶帽子,并认为这只是反映了“新的教学理念与陈旧观念和习惯倾向的冲突”而不予理睬,这即是提醒我们应从更为深入的层次去认识问

5、题,特别是以上的批评更为清楚地表明了这样一点:我们所追求的不应是由“学校数学”向“日常数学”的简单“回归” ,而应是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 实践已表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既可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但也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各不相同,更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贴近生活”得以调动的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未必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恰能为抽象的数学概念或知识的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基础,而很可能包括有许多不相干、甚至是具有一定干扰性的成分。从而,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也就不能采取相当然的态度。 综上可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肯定“生活化”取向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则又应当自觉地防止各种简单化、绝对化的作法。恰恰相反,在此最为重要的即是应当努力作好诸多对立面之间的必要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