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3219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论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简论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简论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简论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简论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论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论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论基础美术教育的“人文精神”培养【摘要】人文精神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基础美术教育在重视学生的美术技能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建立有效的美术教育模式,落实“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基础美术教育人文教育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更重要的是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培养目标。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创新,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情境,使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充分获得文化滋养。注重学科整合,尊重多元文化,加强艺术修养,不断引导学生形成具有强烈文明感和历史感的人文精神,积极促进人格的完善与发展。1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

2、深化,教育备受冲击,教育的功利主义不可避免地波及到青少年,他们置身于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结构中,当他们还没来得及形成足够的抵御能力时就已经被异化了。在现代社会中成人出于对生存和名利的压力,无形中影响到了青少年,使得本是最具有人格陶冶感化作用的艺术教育被扭曲了,教育成为了人们的另一个名利场。有些家长出于对孩子的非理性期待,造就了一大批以盈利为目的,仅以技能技法的传授为基础的培训机构,艺术背离了它的初衷而成为手艺。学生绘画中迎合、模仿、复制的现象比比皆是。在传统的美术课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技能培养上,使得原本应当丰富、生2动的美术课,变成了机械的模仿和乏味的操作训练,孩子感受到什么,有什么情

3、感体验,他们喜欢怎样表达等这些问题往往被忽略。 因此,我们要重申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基础美术教育中如何落实人文精神的培养。 一、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最早是由文学界提出来的,但很快便超出了文学界,成为众多学术界所关注的问题。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求和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的人文意义与价值的体现是以人生为目的,人生理想、意义为核心、继而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等各个方面。 1、基础美术教育需要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面临众多的问题,很难说今天的基础美术教育的状况是令人满意的,美术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态势,一种是漠不关心,无视美术教育对人的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

4、用,在许多学校,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学校,美术教育几乎没有发展空间,被其他科目所挤压甚至取消。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人,是为考试服务。第二种情形是不切合实际的非理性期待,许多家长缘于功利思想的影响,孩子学画画是为了成为画家,学唱歌时为了成为歌唱家,而忽略了孩子自身发情感因素,使学习成为了孩子的束缚导致厌学情绪。基础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密不可分。在美术活动中,感性知识的传授,人性化环境的熏陶,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为稳定的人格、气质。在基础美术教育各阶段中,幼儿美术教育状况似乎更让人感到3欣慰,幼儿的画来自于心灵的图式,这个图式凝聚了早期的生命体验,生动地展现了幼儿的情感,真实而让人惊讶。我想

5、原因主要在于幼儿时期的心灵最为纯洁,不受功利主义和条条框框的束缚,展现的人性是自由而圣洁的。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把人文精神作为主线贯穿于美术学科中,对学生多一些人文关怀,给一些宽容和理解,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感召下释放学生的潜在能力。 2、基础美术教育应为塑造健全的人格打好基础 自古以来,艺术作为生命的表现同它发挥的显著的社会功能和情感效应一直被视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孔子曾提出“游于艺”的教育主张,时任中国教育会会长的蔡元培提出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观点。他提倡美育,使人类能在音乐、雕刻、绘画、文学里找到他们遗失的情感。现代教育和教学思想十分重视“人”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注重人的品质与修养的培养,注

6、重人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教育功能统整人格。美术作品注重想象提倡自由表现和创新,因而在美术创作中没有失败,不会产生挫败感,潜意识消除了不性,是区别其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标准。追求这一标准,在我们的舞蹈创编过程中为作品注入哲思理趣,以便能够更加深刻地影响和鼓舞人们。应当成为我们矢志以求的努力方向。 良心理因素。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体验到发现、创造的乐趣,在完成作品是可以4充分释放自己的情感,自信心由然而生。 许多心理学家也认为,以为美术活动具有开放性、自由性、创造性等特点,学生可以不受限制自由灵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这使得他们的情感、情绪能得

7、到合理的宣泄,可以使学生解脱心理压力和紧张,使精神状态更为健康,心理更为健全。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在基础教育阶段,接受良好艺术教育的学生与从未或很少接受艺术教育的学生相比而言,接受良好艺术教育的学生发展更具潜力,人格更为健康。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美术教育形象性的特点,为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打下了基础。 二、基础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 美术教育属于人文学科,但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深受技术理性的影响,强调美术技能的学习,而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从而进入重技轻文的教育误区,造成了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加强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于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就基

8、础美术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进行了讨论。2 1、教师的人文意识的形成和培养是落实“人文精神”的根本保障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首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来发展和培养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质,尤其是美术老师除了加强专业技能以外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如果美术老师本身不具备或欠缺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传达人文精神,有5效地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因此,美术教师应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树立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关注个体的发展。总之,人文教育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教师所应具备的人性,美术教师在发展自身的

9、同时也要加强历史感、责任感、和自我感,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融相通。此外,也要将外部世界与内心世界融为一体,用人文精神去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发挥出自身最大潜能。 2、在教学全过程中“人文精神”的渗透是落实“人文精神”的核心 (1)在美术课堂中营造人文气氛,美术交换四鹰爪力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格,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开放性的状态,让学生的个性、性格、思想在作品中得以显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创造出最真实、最具特色、最具思想内涵的作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学生

10、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美术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要体现人文素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与学生真诚相处,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最大潜能(2)在教学评价中应体现人文精神。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主要表现在教室主观单方面的评价学生,容易找出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逐步丧失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因而我们应该建立一种新的6教学评价机制,即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以学生交流为主,从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出发尊重、理解和保护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切忌过于苛刻的评价学生。应在美术教学活动过程中适时给与积极启发式的评价。让学生感到评价的人情味,从而更积极大胆地进行艺术创作。

11、 (3)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是“人文精神”教育的根本宗旨。美术教师应当以符合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为基础,注意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整合,将知识形成一个立体的构架,从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等多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出发,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美术,学好美术知识。将美术课程定位为一种人文课程,目的就是强调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我们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创新,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情境,使学生从学习、生活中充分获得文化滋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科整合,尊重多元文化,加强艺术修养,不断引导学生

12、形成具有强烈文明感和历史感的人文精神,积极促进人格的全面与发展。3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文精神”这一理念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通过对基础美术教育现状是研究表明,这种重模仿轻创造、重实用轻生活、重理性轻人性的教学现状以及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基础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7问题日益显现。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情感修养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教育价值。人文精神贯穿于基础美术教育全过程,是整个教学过程更为人格化、人性化。 注释: 1单元新,论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中国成人教育,2005-07-033 2参见沈鹏,论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文教资料,2009-21-109 3吕景友,人文精神在美术教育中的培养,ttp:/ 年 7 月 14 日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2007 年度立项课题, 高师范美术教育应对基础美术教育的措施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CJF070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