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归因调查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3201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归因调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简析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归因调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简析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归因调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简析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归因调查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简析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归因调查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析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归因调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归因调查(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析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归因调查论文关键词:教育类课程;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原因 论文摘要: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作用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类课程内容方面的原因,也有职前数学教师自身的原因,此外教授职前教育课程的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方法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1 问题提出 范良火先生的博士论文教师教学知识发展研究探讨了“数学教师是如何发展他们的教学知识的”这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数学教师的教学知识主要来源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与反思”以及“教师和同事的日常交流”.至于“职前教育培训”等则是最不重要的来源.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奠宙教授在为文1的中文版所作序言中感慨

2、到:“这一结论对于我们这样的负责本科生数学教育培训的师范大学而言,未免扫兴。文2从一节高中数学课出发研究了国内数学教师是如何发展他们的教学知识的,最后得出了与文相类似的结论.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及张奠宙教授的感言,并回忆自己在大学期间所接受的职前教育培训的效果,感觉确实如此.作为一名在高师从事数学教育类课程授课的教师,自然希望改变(数学)教育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作用欠佳的尴尬局面.而要改变这一尴尬局2面,首先要做的是调查其原因.一般认为,(数学)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是造成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作用欠佳的重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也影响着(数学)教育课程的效果.本文将

3、试着调查这些原因.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 113 名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由新疆师范大学数学系04 级学生以及昌吉学院数学系 04 级学生所组成.这些师范生己经系统地学习了(数学) 教育类课程,包括公共教育类课程、数学教育类课程,且参加了教育实习,正面临毕业找工作阶段.本文把这些师范生界定为职前数学教师.我们选取这些师范生做调查对象的原因是他们刚刚学完(数学) 教育类课程,又经过了教育实习,对( 数学)教育类课程有最直接、最深切的认识与感受,他们的认识和感受可以更针对性地透视出(数学) 教育类课程作用甚微的原因. 2.2 调查工具 使用一篇主题为“结合你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教育实

4、习感受谈谈公共教育类课程、数学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作用欠佳的原因”的作文作为调查工具.对比写主题作文和问卷的调查形式,主题作文可以给调查对象更广阔的自由空间,使其不拘泥于问卷调查先入为主的影响. 2.3 调查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体调查.首先,由主试介绍(数学)教育类课程3对教师教学知识发展作用甚微的现状.然后,布置主题作文,要求师范生在 60 分钟内完成该主题作文,作文不署名,当场收回 . 2.4 数据收集与整理 本次调查共回收 108 份作文,其中 4 篇作者并不同意作文中的假设,因此这 4 份作文作为无效数据处理 .剩下的 104 份作文经过粗读、细读、精读 3 个环

5、节后,按照不同方面的原因重新按原文编号整理. 3 研究结果 通过对 104 份主题作文的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导致公共教育类课程、数学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发展作用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的原因,也有职前数学教师自身的原因,还有教授职前教育类课程的高校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下面分别从公共教育类课程和数学教育类课程两方面详细阐述调查的有关结论. 3.1 公共教育类课程方面 调查发现,造成公共教育类课程对职前数学教师作用欠佳的原因主要有 4 个方面:课程内容方面,职前教师自身方面,授课教师自身方面以及其他一些方面.表 1 是持不同观点的分布情况

6、. 3.1.1 课程内容方面 在回收的 104 份作文中,有 72 份认为公共教育类课程内容理论性太强、太抽象,没有很好地与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特别是没4有很好地与数学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持这种归因观点的占 69.2%.例如,“学完公共教育类课程之后,渗透在头脑中的只是一些教育学上的专用名词与基本原理,讲台与黑板对我依然十分陌生.与非师范生相比,在教学方面看不出优势所在.教学本是一种实践,光凭理论怎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又如, “公共教育类课程没有与数学教学实践相结合,对于数学系同学,他可以机械地记住这些教育学知识,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这些理论知识与数学教学相分离了,当然对数学教学也就没有多

7、大作用了”. 3.1.2 职前数学教师自身方面 职前数学教师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是导致公共教育学课程作用欠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有效作文中,有 49 份持上述观点,占 47.1%.其中,职前数学教师自身的原因又可细分为 3 类. (1)职前数学教师对公共教育类课程的态度、认识与学习目的存在偏差. 他们持有“为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以后从事教学而学习“观点的占了相当的比例.他们有的“除了上课听听外,课后很少去看,根本没有用心去领会它,只是在快要考试的前两个星期,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有的“上课只是带本书,两只耳朵听,上完课谁都不会多翻书思考.” (2)部分职前数学教师并没有做好当教师的心理准备,或者根本

8、就不准备当教师,自然就不会认真对待公共教育类课程.“纵观整个数学系,报第一志愿上师范的有几人?大部分都是第二、三平行志愿填报了师范院校.我以后就不准备当老师,所以也就不想把时间用在教5育类课程上.” (3)因为是数学系的师范生,从而对公共教育类这种文科性的理论课不感兴趣、不重视.他们认为“教育类课程是很理论化的课程,对于数学系同学而言,学习教育学不象做出一道数学题那样有成就感.”“凡是与数学专业无关的课程,几乎被我们用来练习英语了,教育学知识在我们的脑海中几乎没有留下半点印象.” 3.1.3 教授公共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自身方面 在有效作文中,有 22 份作文认为教授公共教育类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

9、方法等因素导致了公共教育类的作用甚微,占到了 21.2%.持这种观点的作文中,有 7 份认为教授教育课程的大学老师基本没有从事过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他们直接从大学到大学,不太了解中小学的教学情况,还有 8 份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纯粹是文科式的,课堂基本是满堂灌,让学生基本没有反思和消化的机会.“老师只是把课本上的条条框框搬下来,再通过嘴巴转送传给我们.”还有 7 份对教授教育类课程的大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认为公共教育类课程应由懂数学教学的老师来教,我们的教育学老师坦言自己对初中数学知识都不是很清楚. 3.1.4 其它方面 还有 12 份作文认为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也导致了公共教育类课程作用甚

10、微.例如大班授课、英语等级考试、学校用于学生教学实践活动的硬件不具备,等等.“大班授课老师与我们沟通太少,也叫不出我们的名字,从而根本没有机会让我们每个人得到提高.” 63.2 数学教育类课程方面 从回收的 104 份有效作文同样反映出数学教育学课程作用欠佳的原因也有 4 种.表 2 是持不同观点的分布情况. 3.2.1 课程内容方面 有 47 份作文认为数学教育类课程本身的内容是导致其作用欠佳的最重要原因,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 45.1%.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 3种. (1)数学教育类课程的理论性太强,没有根植于数学教学实践,特别是没有与目前正在开展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相结合.“现在的中学数学

11、教材用的都是新教材,但是我们的中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本仍然是以旧教材旧大纲为基础介绍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2)数学教育课程的“教育味太浓,数学味太淡”.“我们的教材在介绍中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时讲了一大堆条条框框,例如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但是没有把它们与数学结合在一起.” (3)数学教育类课程介绍的是关于数学教学的一般性知识,没有关注到教学的个性化特点.“我们在实习中面对的是具有不同想法的学生,很难用书本上统一的观点去应对.” “如果所有老师都按照课本上介绍的教学方法上数学课,那么所有的数学教师都成了一个样子,培养出来的学生也都如出一辙.” 3.2.2 职前数

12、学教师自身方面 7表 2 表明了职前数学教师自身的一些因素也是导致数学教育类课程作用欠佳的原因之一在回收的有效作文中,有 23 份持这种观点,占到了 22.1%,代表性的看法集中在以下 2 个方面. (1)职前数学教师学习数学教育类课程时,没有完全以数学教师的角色去思考数学知识的教学,而是以学生的身份去解决数学问题本身,即没有很好地实现从师范生到职前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学习数学习题的教学方法时,我们更注重数学题的解法,并没有思考如何给中学生讲这道数学题, ”“我个人认内,我没有掌握教数学的方法,而是想方设法寻找解数学题的方法, ” (2)职前数学教师认为只要具备了数学专业知识,就可以胜任中学

13、数学教学,无须学习如何教的问题.“理所当然地认为,只要把题做出来就可以给中学生讲清楚,教学理论的部分基本都被我们忽略了.” 3.2.3 教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自身方面 从表 2 可以看出,有 18.3%的师范生认为教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方式等因素导致了其作用甚微,他们除了认为大学者师脱离中小学数学教学太远之外,还认为教授数学教育类课程的老师的教学存在两种倾向:(1)数学教育“去教育化”即“数学教法课老师更多的是讲数学问题的解法,而较少地讲数学问题的教法.”(2)数学教育“去数学化”.即“老师对课本中的一些数学教学案例一般不介绍,而只是介绍一些空泛的教育理论.” 83.2

14、.4 其它方面 有 11 份作文指出还存在其他一些原因,比如职前数学教师 “不熟悉中学数学教材”等等.“大家己经把中学的许多数学知识遗忘了,在没有相应知识的基础上去思考如何教别人实在有些困难.” 4 讨论与建议 (1)教育类课程理论性太强,没有根植于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是导致其对职前数学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作用欠佳的最重要原因,这一点己经得到实证.正如丹麦麦罗克凯德大学的摩根尼斯教授所讲的那样:“数学教育工作者几乎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是数学教育理论与数学实践的脱节正在加剧.”因此,如何改革高师(数学)教育课程内容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数学系师范生在接受职前教育课程时,没有数学教学实践的经历,从

15、而很难同化(数学) 教育理论知识.从建构主义的观点看,学习不是一种被动的“复制” ,而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主动建立、重组、改造和发展.教师的讲授如果不和学习者实际认知结构相结合,那是无效的.在这一点上,新加坡数学教师职前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其具体做法是:教师教育采取“先入职,后培养”的模式.即先由教育部在拟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申请者中招募人员,申请一经获准即享有公务员和师范生的双重身份,被送往唯一的政府教育机构接受教师教育,领取工资,带薪脱产学习.而文提出的教育实习模式的新思路也是加强实践性的一种有益尝试. (3)关于职前数学教师自身方面的一些因素是目前师范教育的共同9问题. 师范教育的失败之处是培养出来的部分师范生是不愿当老师的,而最终不愿当老师的这部分师范生当了一辈子老师.在这一点上,需要进一步引导与教育. (4)高师从事(数学)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是本科毕业,直接攻读硕士、博士,毕业后又留在高校任教的.他们具有比较前沿的(数学)教育理论知识,但也正因为这种从学校到学校、从理论到理论的成长过程使得他们没有宝贵的中小学(数学) 教学实践经历,从而在教学时针对性、实用性均不强.在这一方面,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借鉴日本的经验:日本的教育学、学科教育专业的教授多数是由研究成就突出的中小学教师晋升为大学教师的,很少有本科、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做大学教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