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3199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析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简析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简析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简析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简析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简析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导师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下面就探究式物理课堂教学中的策略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创设情景,激发探究 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事物的主体。在情景中设置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学会观察,提出新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创设情景时,应力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发性。演示实验、小故事、新闻报道、实物、模型等都可以用于创设学习情景。例如在讲力的分解时,创设探索情景:取一个质量较大的砝码放在桌面上,要用细线把它提起来,问学生用一根线

2、易断还是两根线易断?学生肯定回答是一根线易断,然后教师演示实验,其结果却相反,用一根线可将砝码稳稳地提起,而用两根同样的细线提砝码时,细线却断了。为什么两根线的效果反而不如一根线呢?这时,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会产生思维撞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教师再进行新课教学,效果相当好。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 2.经历过程,重视探究 初中物理教学实质上是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2是对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性认识过程。任何一个概念、定理、定律都经历着由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过程。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参

3、与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过程,让学生亲自去实验这个过程,就能领悟知识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使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进行万有引力定律教学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先提出问题,由牛顿月光下观察到苹果落地,联想到月亮为何不会落地?思考如果在高山顶上把苹果高速抛出,苹果会落地吗?然后探究新知:由行星的运动规律,猜想太阳对行星的吸引作用,再进一步探究吸引作用的本质、规律,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行星对卫星的吸引、太阳对行星的吸引,它们的吸引力都是本质相同、规律也相同的力,再推广到万有引力定律,最后通过卡文迪许扭秤实验进行验证。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追根溯源,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内心体验和主动参

4、与的再发现过程。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来龙去脉清楚,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过程教学,学生不只是获得一些科学的结论,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获得探索科学的方法。 3.借助实验,引导探究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的方法是物理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一个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通过亲身体验与理论学习相比较、验证,来加深理解,以形成正确的物理情景。如在学习电场、电场线的内容时,为加深学生对各种电场线分布的印象,电场线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进行

5、模拟:用自制的验电羽(绝缘支架上固定金属小球,金属小球上粘贴多根细棉线或小纸条)接感应起电机,使验电羽带电,小球上棉线由于受库仑斥力的作用而排斥开,其形状似点电荷电场线的分布,若用两个验电羽彼此靠近,使它们带同种或异种电荷,则可清晰模拟同种或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线的分布。经过这样的演示,电场线分布模型可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精神。 4.重视主体,发展探究 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的选取与组织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满足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知识的教育、观念的培养、能力的训练既要为学生近期的学习打下基础,还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和终身教育。教学设计要在组织知识、选择方法、设计问题、设计实验、研究学生活动等方面下功夫。要在教学的每一环节中都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展开教学。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不应该简单回顾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理解,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而应该是引导学生从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直观感觉的理解伽利略对运动和力的粗略描述笛卡尔对运动描述的进一步升华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上自己对力学等方面的研4究,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这样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科学规律的得出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