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回归本真----纯阅读教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1731357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回归本真----纯阅读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阅读回归本真----纯阅读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阅读回归本真----纯阅读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回归本真----纯阅读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回归本真----纯阅读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回归本真-纯阅读教学毕明远新课程标准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目标是:“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想、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根据以上这个标准,我们理解: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一场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服务者。可以看出阅读教学是一个集体的思维活动。所以,我们就不应该忽略“纯阅读”的品质。什么是“纯阅读”,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教师不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要求、布置任务,而是让学生专心致志享受阅读过程的模式。余秋雨曾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早 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

2、的困扰。”其实大部分语文知识的特殊性也在这里:首先呈现的不是客观、冷静、抽象的知识,而是多姿多彩的世界和笔者自己的精神,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国能够邀请赏析者进入它的世界。其二,笔者所在的世界与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对接、并构成了一个特有的生命空间,因此阅读者在此受到关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这种教育意义是独有的,是其他非语文学科所不具备的。其三,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感受到来自作品内在更深层次的力量,而此过程也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过程。纯阅读的过程,除了语句意义的涵咏,更使作品中的所有溶为学生内心世界组成部分,这样看来,阅读作品不是“功课”,而是“意境”旅程,“心境”旅程,更是一种语文课堂上“纯

3、阅读”的享受。怎样使“纯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呢?(一), “体验式阅读” 融入文本阅读是学生对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进行的理解,并从中提取信息,领悟意义从中获得感受,以适应本身特定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新文学作品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内心就会有对其文学作品的阅读期待,首先教师要做的就是学生阅读期待的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得以激发。兴趣有了,学生阅读起来才会充满动力和求知欲,这一切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当学生产生了阅读兴趣,自然而然的就会要学、去学。当学生自己想读、要读、去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就能实现。反之,在学生充满期待的阅读之前

4、,教师已经把文章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等等讲得一清二楚,学生就没兴趣投入到文章的体验中去,就没激情去和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那么, 就是让学生进行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把自己完全融汇到文章中去,和文中出现的人物一起喜、怒、哀、乐,一起体验文章描述的悲欢离合,任何主观愿望和目的的阅读不会有。“体验式阅读”的阅读方式只要求学生最大量的摄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哪些文字而已。至于更深层的含义,并非这个层次要解决的问题。这与陶渊明的“不求甚解”异曲同工。(二),“个性化阅读” 情绪渲染体验式阅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纯阅读教学就可顺顺理成章利地进入下一个环节:“个性化阅读

5、”。所谓“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基本了解文章的基础上,融汇自己的主观情绪并力求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是有主观性和个人色彩的,阅读的主体理应为学生。从学生主体看,阅读态度、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不同,阅读体会自然不同;从文章看,作品内涵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本身不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统一的、单向的阅读路径。俗话说“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体会不可能相同,因此,教师的纯阅读指导也应该“阅读者本身”所体验到的“思想和境界”,而不应强求统一。(三),“探究式阅读” 曲径探幽阅读的过程,也是发现和建构文章意义的过程。文章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赏析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文章的阅读赏析

6、,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和个人色彩。对于文意与己意的关系,学生要能够立足于主体所应有的高度,给以适中有度地把握:既不死读而失去意趣,又不主观臆断而破坏文章特有的色彩。就是纯阅读教学的第三环节:“探究式阅读”。探究式阅读是在体验式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基础上升华。体验式阅读和个性化阅读已使读者有了对文章的初步印象和与己相关的个性化体验,探究式阅读则要在此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寻求作者创作的目的和意义。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性不断发挥,“人”与“文”逐渐走向彼此交融的过程。学生不是外在于文章的“阅读者”,而是拥有主体权利、主体意识积极参与的“解读者”;学生不是作者文章的“看客”,也不是所谓作者的“代言人”,而是作为一个“思想者”对文章的阅读、思考和启迪。 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纯阅读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读书乐趣。让学生在“无为”阅读中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在这一过程中,阅读与体验并行,想象与创造交织,尤其是多主体平等对话,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启迪了智慧,教育的价值得以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