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张逸人山居》 刘长卿

郭**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70.75KB
约4页
文档ID:117312738
《张逸人山居》 刘长卿_第1页
1/4

《张逸人山居》 刘长卿      《寻张逸人山居》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0卷第24首这首诗平淡清旷只是如实抒写却诗意浓郁      寻张逸人山居      作者:唐·刘长卿      危石才通鸟道空山更有人家      桃源定在深处涧水浮来落花      【翻译】      高高的岩石中只有一条鸟飞的小道空旷的山峦间更有人家      桃花源定在深山之处因为涧水上漂浮来点点落花      【作者介绍】      刘长卿(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拓展阅读:刘长卿如何赋别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俞陛云先生言:此诗与前所录二首皆刘随州之作一为登吴公台临广武之战场摩挲折戟;一为赠李中丞惜蓝田之废将太息藏弓;此则通首皆别友之意觉离思深情盎然纸上同出一人手笔各极其致可见学诗者一题到手必审题珠所在非但各有面目须各有精神能发挥尽致而藻不妄抒方是佳构也诗为别后所作首句即言遥望行人已在烟水空蒙之际次句写别意诗人送别每用“泪”字但知己之泪未肯轻为人弹此诗情谊深挚挥手沾巾当非泛语三句言行人已至飞鸟没处而犹为凝望与东坡送子由诗“但见乌帽出复没”同一至情四句言别后更谁相伴但有青山一抹依依向人由终人远江上峰青宜怀抱难堪矣五六句言友所往由江而湖愈行愈远未谓送君者尚临崖未返秋水苹花对芳洲而伫立此时愁思见者无人惟有溯流风二独写耳      从此隔山岳世事两茫茫云水浩渺江湖辽阔独立汀洲目送飞鸿烟霞无边实不知何日再相见也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俞陛云先生言:此诗为老将写照功成身退绝无怨尤真廉耻之将惜未详其名也起句以咏叹出之言今日江头野老即昔之领十万横磨剑拜征南上将者三四句言半生戎马不解治生至归途四壁而恋阙之怀老犹恳恳五六句谓回首当年曾雄镇三边纤尘不动以身许国之心焉得逢人而语?惟龙泉知我耳篇末言以锋镝之余生向江潭而投劳不作送别慰藉语而为之慨叹盖深惜其才也      知己相赏仁心仁德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俞陛云先生言:诗为寻道士而作开首即说到“寻”字山径苔痕遍留屐齿非定是道士之屐痕已将“寻”字写足三句言溪涧无人白云凝然若为之依留不去见渚之静也四句言岩扉长闭碧草当门有“绿满窗前草不除”之意五六句言其所居在水源尽处随山曲折而前松阴雨后苍翠欲滴此时已至道观矣七句花与禅本不相涉而连合言之便有妙悟第八句意谓朋友存临尚须意会;溪花相对莫逆于心宁在辞费耶?      愿离别都如相聚一般洞然明白历历在目忘我忘言亦忘忧则山花海树云蒸霞蔚尽与君同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