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育 “ 3+1 ”人才培养模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30864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本科教育 “ 3+1 ”人才培养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应用型本科教育 “ 3+1 ”人才培养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应用型本科教育 “ 3+1 ”人才培养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应用型本科教育 “ 3+1 ”人才培养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应用型本科教育 “ 3+1 ”人才培养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型本科教育 “ 3+1 ”人才培养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型本科教育 “ 3+1 ”人才培养模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 请 书项目名称:应用型本科教育 “ 3+1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申 请 人: 张明清 申请学校: 广东白云学院 (盖章)通讯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学苑路 1 号 邮政编码: 510450 联系电话: 020-36095694 13570425379 传 真: 020-36093892 电子邮箱: 广 东 省 教 育 厅 制1一、简表项目名称 应用型本科教育 3+1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 实践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项目类别 A、总体研究 B、专业大类C、教学管理 D、自 选项目 申报项目 类别 A、一般项目B、

2、资助项目项目简况 起止年月 2008 年 12 月2011 年 12 月姓名 张明清 性别 女 出生年月 1955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 教授/副院 长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研究生/中国邮政编码 510450学校名称 广东白云学院电话 020-36095694所在学校通讯地址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学苑路 1 号时间 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2004-2005 年统计学原理及其应用 本、专科学生 128 昆明大学2006-2007 证券投资 本科学生 72 昆明大学主要教学工作简历2006-2007 高等数学 本、专科学生 72 昆明大学时间 项目名称 获奖情况2003 中心城市昆明发展

3、高等职业教 育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发表于 2003.5学术探索(核心刊物)2002 以创新精神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发表于 2002.1昆明大学学报2002 云南省高职高专“三校生”教学 情况调查报告 发表于 2002.2昆明大学学报2003 试论五年制高职教育在建设小 康社会中的作用发表于 2003.8职业技术教育(核心刊物)(论文一等奖)项目申请人主要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工作简历2004 云南省实施“工业强省” 战略呼唤高素质人力资源 发表于 2004.10中国当代经济论坛( 核心刊物)职称 学位总人数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 硕士 参加单位数9 5 4 6 1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工

4、作单位 分工 签名郑国强 男 1948.7 研究员 广东白云学院 理论研究许怀升 男 1947.12 副研究员 广东白云学院 理论研究张晓东 男 1961.2 副教授 广东白云学院 框架设计 研究柳坤文 男 1962 副研究员 广东白云学院 模式研究汪菊英 女 1971.4 工程师 广东白云学院 课程体系 研究徐盛学 男 1969.8 讲师 广东白云学院 专题研究项目组主要成员(不含申请者)雷萍 女 1964.2 讲师 广东白云学院 组织调查搜集资料2田先亮 男 1979.3 讲师 广东白云学院 组织调查搜集资料3二、立项依据:(项目的意义、 现状分析)1.项目意义近年来,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近

5、 30%的新建本科院校大都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 所谓应用型有三层含义。一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二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三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前两层含义是十分明显,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其内涵、理论基础和实现形式,都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正在关注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项目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展对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从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社会用人单位、学生三方合作共同参与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等教育模式,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要求。我们在广泛调研国

6、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认真总结我院高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经验上,充分利用我院的校内外实习基地,设计构建“3+1” 人才培养模式。拟在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和模具等专业方向 3 个教学班全面实施“小范围、大幅度” ,“3+1”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通过产学合作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工程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建立校企双赢的长效机制,构建特色鲜明的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有效探索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现形式。2.现状分析1)国外教学改革现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被国内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定位的高等学校所广泛采用的相对成熟的人

7、才培养模式。从 1906 年美国的辛辛那提大学推出的“合作教育”计划算起,己有 100 年的历史。较为国人所熟悉的、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有着较大借鉴作用的有英国的三文治式、德国的双元制和澳大利亚的 TAFE 模式等,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英国三文治式:课程与实际工作中某一职业,行业或专业等所需的技能相关,在校学习期间插入工作经验的学习,通常包括一个 12 个月实习的厚三文治或两个 6 个月实习的薄三文治式。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是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的,并以企业4培训为主,工作经验的获得在企业进行,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在职业学校获得。澳大利亚 TAFE:产业或行业是教育内容和标准的制定者,国家

8、培训局是批准者,院校是实施者;教育理念为学习工作学习再工作再学习的终身教育。主要教学形式是在教室、实训车间或工作场所进行项目教学或个体辅导以体现个性化教学,工作经验融入整体教学中,课堂设置成真实的工作环境或在工作场所授课。2)国内教学改革现状主要模式有:我国高校工学结合实践在 50 年代就有尝试,但现代意义的工学结合思想的提出,始于 80 年代后期的工学合作教育引进。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正式引进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教育项目起,经过 15 年的探索,我国己经初步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一整套办学、育人、就业模式。这些成功经验经过总结、提升、推广,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与经验。国内的产学合

9、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主要有:工学结合形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借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采取的一年三学期制的“ 薄三明治” 式这种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学期,另一个学期是到企事业单位定岗实践的工作学期。学校以市场化的手段进行操作,将就业市场引入校内,每年为工学结合的学生提供劳务供需见面机会。南京工程学院借鉴德国“3+1”和“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本科全日制教学计划,在掌握了扎实、宽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利用最后一学年的假期和课余时间以准企业员工的身份在实际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利用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学校负责学生的理论指导而企业则

10、指派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实践,向学生提出真实性的项目要求和工作任务,完成企业所交待的任务项目,让学生到企业帮忙而不是添乱,真正为企业做真事,出实效。江汉石油学院“工学交替 311”合作教育模式,以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开展了合作教育试验,即:“学+工+ 学”结构,重点依托厂校合作委员会,企业利用学校的资源培训职工,学校利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资源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途经。学生在大学四年级采用预分配的形式,按照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计划,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共同进行后5期学习与工作的管理。武汉理工大学“工读交替,预就业”的“611”模式运作方式,将理论教学、工程与科研实践、生产实践

11、贯穿四年教学全过程。前面六个学期以在校理论教学为主,第七学期为工作实践期进岗实践,在企业、科研单位以生产、科技工作实践为主,第八学期再回校进行一定理论教学、毕业设计及毕业答辩与考核等。综上所述,各种人才培养模式均有其各自的特色、优势和缺点,我们地处珠三角地区,选择“3+1 ”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贴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可以为应用型本科教育闯出一条新路。6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还远远不是制造强国,要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 ,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应用型人才作为支撑。

12、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国数控、模具等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上奇缺,而且质量上也存在明显缺陷,其中学生的工程能力薄弱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学院认识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使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而合作教育的具体形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院于 2006 年在提出了“3+1”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和模具等专业方向 3 个教学班全面实施“小范围、大幅度”改革试点。1)改革内容: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

13、,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利用学院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将理论和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学模式上,将传统的 3.5+0.5 的教学模式,改为 3+1 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入学后的前三年在校进行通识课、专业平台课教学;第 7 学期到企业进行现场实践教学;第 8 学期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使合作教育工作学期相对集中且时间较长;二是将合作教育工作学期能够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在时间上相衔接。通过贯彻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双向参与的原则,实施工学结合、定岗实践的办法,达到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全面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适应现代化

14、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课题组拟开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 “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外同类院校比较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等为主要内容的研究工作。具体内容为:应用型本科教育相关理论研究;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培养高素质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按“平台模块”方式构建课程体系;充实更新教学内容,通过通识平台课、专业平台课学习,学生获得必7须的基础理论和较宽的专业知识面; 研究实践教学,研究“3+1”模式中“1”的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并进行实践强化学生工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专业方向模块的学习,学生掌握专业特长和实用技能,体现“专

15、业专长”的人才培养特点;建设与“3+1”模式相适应的新型师资队伍;研究“3+1”模式的组织、管理形式。2)改革目标针对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目标为: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提出“3+1”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工程能力培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并充分利用企业的有利资源,实施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工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我院本科教育的重要办学特色,形成学院本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构建新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企业学生实习基地;编写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实验(实训) 、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指导书。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应用型本科教育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计;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结构分析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开展项目化教学;开展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开展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师队伍结构和师资知识、能力结构的研究。82.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及可行性分析1)实施方案“3+1 ”模式的内涵根据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和学校、企业两个育人主体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工程能力为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