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2895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略论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略论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略论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略论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论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略论高中语文课堂的导入艺术摘要: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都丰富生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如何利用好这些文章,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好的课堂效果,将会直接导致学生对我们教授的语文知识进行有效吸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方设法给语文课堂想一个好的导入手段。本文就如何增强高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艺术效果 魏书生说过:“一件事有一百种做法。 ”语文开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导入方式,下面就把我经常运用的几种导入方法公布于此,与广大同仁分享。 一、悬念导入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老师通过巧妙的设

2、疑,设置悬念,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所以,课堂上使用最多的就是导入法中的悬念设置法,让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状态。如在讲授烛之武退秦师一课时,便提问“同学们阅读了课文,那么有没有发现本课使用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以此来设置悬念。又如在教学诗经.氓时,可说:“诗中的女子聪明贤惠,勤劳专一,那么她们究竟因为什么而被休弃的呢?”学生不免好奇,便会积极阅读,展开讨论,那么一堂课的基础也就打下了。 2二、引语启发法 即引用伟人或名人的有关论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和探索。如教 赤壁之战时,先引用毛主席的有关论述,再引导学生回顾引语中已学过的曹刿论战的主旨:长

3、勺之战之所以以弱胜强是因为战略防御的正确:写作方法:以对话方式详写战略决策,略写战争,逐步使学生认识到本文的题旨是:赤壁之战之所以取胜,也是因为主观指导的正确。这个导入语妙处在于,1、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2、了解了赤壁之战在中国战史上的地位、意义、影响;3、启发学生本课的学习重点有二:一是学习理解司马光对材料详略处理的方法和意图,二是传神的对话描写。为讲析课文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三、学生参与法 语文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一直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在探讨的问题。学生不参与课堂,务必导致懒于思考,懒于思考也必将导致语文素养难以提高。所以,我认为把一堂的课的开启之笔也大胆交由学生完成

4、,也是一项可以实施的方案。比如,在教授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由于许多学生并未读过红楼梦 ,而读进这篇文章必须要详细了解贾府的人物关系和所选内容前后情节,所以我便将这堂课的导入交由有能力的学生完成,让读过红楼梦的同学为我们讲解人物关系及大致情节。同学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声音,更具吸引力,他们也听得更专注,同时,3还给了上台发言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也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音乐入境法 即以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境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如教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可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开篇曲导入教学,最好是师生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

5、度夕阳红。 ”在雄浑、悲壮的歌声中,群情激昂,注意力相当集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苏词境界,被三国英雄感染,这时再欣赏苏词,学生会自然地联想到周瑜、诸葛亮等三国英雄风流倜傥、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建功立业的形象,也会自然地体会到苏轼的失意之恨,进而了解豪放派词风。这种导入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于一炉。五、影视片断导入法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把影视片断引入课堂,把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形象化。学生在欣赏精彩的场面的同时,感受了一遍文本的内容,之后,再去阅读文本,品味教师授课的内容,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无异对学生的再认识、再创造有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我在讲 内蒙访古一文时,选取了反映

6、内蒙古大草原风光的几个片断:赛马、摔跤等进行剪辑拼接,以此吸引学生对内蒙古大草原的神往,然后带着学生去鉴赏文本内容,学生带着深厚的学习兴趣去解读这篇课文,劲头高涨,他们认为这一课比以往任何一课学4到的东西都多。讲课时,我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讲鲁迅的祝福时,学生对鲁迅先生描写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品读不到位,尤其是对祥林嫂死前的肖像描绘“只有那眼睛间或一轮,还可以表明她是一个活物。 ”这个细节认识不清,眼睛怎样“间或一轮”?因而对祥林嫂在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下,已陷入极度的悲哀,内心的痛苦己无法表露,精神已完全麻木了这种现状也就体会不出来。为了再现这一经典细节,我便下载播放了反映祥林嫂生活

7、的几个片断,让学生先从文本中找出相应的文字,闭上眼睛仔细揣摩祥林嫂这个形象可能呈现的样子,然后再欣赏这几个临死前的生活片断,对照自己的理解,学生对祥林嫂这个典型形象便有了更深的认识。 六、启发联想法 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就有关美妙音乐的描写,启发学生联想到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联想到刘鹗的明湖居听书中王小玉的演唱,联想到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中听唱的描写,再联想到巴金的家中觉新吹箫的描写。在教学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当读到“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时提问:“李白一生爱月 ,想像明月是可以问讯、追攀和揽摘的,甚至可以解孤独、寄乡愁,请背诵李白诗中有关描写明月的诗句。 ”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吟诵:“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把酒问月 )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5”(月下独酌 ) “明月直入,无心可猜。 ”(独漉篇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法非常多,可谓各有千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用心总结、归纳,并且加以运用,那么这些好的导入方法就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情趣盎然,学生们的语文水平也一定由此而大幅度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