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研究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28668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1(一)经济环境变化,用工需求加大1(二)国家政策和开发战略的改变1(三)农民工主体结构上的转变2(四)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落差3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4(一)产业结构不合理4(二)城乡就业结构矛盾5(三)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6(四)企业产业结构的低端化6三、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途径7(一)根据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7(二)规范劳动力市场,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8(三)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8(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9参考文献:10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问题的分析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进而得出产业

2、结构不舍理、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及人力资本不足是两者并存的内在原因。文章认为,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对策:一要调整产业结构;二要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三要加大资本投资;四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产业结构;二元结构;人力资本2004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逐渐产生用工荒现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2012年春节后用工荒现象再次发生,表现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中小型制造企业缺乏普通工人,以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缺乏熟练工人。在出现用工荒的同时,中国社会却普遍存在就业难现象,突出表现为我国的总体就业弹性较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大多数年份G

3、DP增长率都在8以上。即使在金融危机严重的2009年,GDP的增长幅度也有8.7,这种增长速度在国际社会是比较罕见的。但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毕业即失业的大学生及低学历劳动者的失业。一、用工荒、就业难并存的表面原因(一)经济环境的变化,用工需求加大随着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我国内需的增加,外贸进出口的增加,一部分沿海外向型企业的订单陆续增加,有的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状况,甚至还好于之前的状况,产生了大量的用工需求(二)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国家事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中西部劳动力大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民工有从东部回流到

4、中西部迹象,造成东部地区出现民工荒、用工荒。另一方面,虽然东部工资高于中西部工资,但东部的消费水平也高,农民工在比较机会成本后放弃在东部打工。因此,用工荒主要局限于一定范围和特定时间段,虽然局部地区的用工荒有可能进一步升级。随着中西部地区投资条件逐渐改善,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使中西部地区用工需求明显增长。以成都和重庆为例,两地去年吸引外资分别达到64.1亿美元和63亿美元,这些投资项目对劳动力的需求是巨大的。(三)从结构上看,“80后”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在就业和工作条件选择上,“80后”对劳动保护有更多要求,他们不愿意从事简单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导致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出现用工荒

5、现象。 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秘书长崔传义表示,新一代外来工平等意识比较强,要求平等就业、平等的待遇、平等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们的拼搏意识和进取精神还是比较强的,要求有所发展,希望获得成功。不过他还指出,不能吃苦耐劳也是这代外来工的一个劣势。中国人向来有吃苦耐劳的品德,由于中国过去是个农业社会,吃苦耐劳的名声更多的指向中国农民。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转向工业和服务业,被称为农民工或外来工的他们依然保持着吃苦耐劳的品性,甚至更加体现出这种品性。在生产线上、在矿山里、在建筑工地上、在餐馆里,到处有着他们辛劳工作的身影,正是他们的勤劳,为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作出巨大贡

6、献,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自身的命运。当今时代,人们有选择职业的自由,而倾向于选择轻松一些的工作,乃人之常情,谈不上品德上的缺陷。而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重体力劳动越来越少,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农业乃至工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小。实际上,我国的经济正表现出这样的趋势。因此,更多的劳动者进入服务业既是人性的追求,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第二代农民工“不能吃苦耐劳”实质上也表现出对自身权利的维护和张扬。当工作时间超出法定时间、工作环境恶劣、工资低廉时,他们就“用脚投票”,选择离开,找到有权利保障的企业。前面说老一代农民工吃苦耐劳,其实也包含不少农民工忍受劳动者基本权益被侵害,在工作时间超长

7、、在工作中身体健康乃至生命时时受到威胁等状况下依然坚持工作,如果在这样的情形下还宣扬吃苦耐劳的美德,实在是一种罪恶。(四)农民工的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落差农民工供求的结构性短缺东部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农民工的需求增加,而农民工总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使得就业意愿与岗位要求存在一定落差,造成用工荒。产业升级需要农民工素质升级。农民工中高级技工及技师仅占工人总数的2.3%,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这就是中国农民工素质转型面临的最大问题。中国产业需要升级的不仅仅是东莞制造,而极不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农民工急需素质再造,否则就会出现产业升级没有对应人才而使劳动力市场出现断档,中国不仅需要制造业破解产业低端化的困

8、局,还需要破解农民工素质偏低的困局。没有中国农民工素质的升级,极难实现中国产业的升级。在出现用工荒的同时,中国社会普遍存在就业难现象,突出表现为大学生就业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一个主要原因是扩招。另外,大学生教育体系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存在严重脱节,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就业观念尚需转变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城市下岗职工就业难、部分农民工就业难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二、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深层原因(一)产业结构不合理。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次产业向第三次

9、产业移动。目前,我国就业结构变化基本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相符,但我国就业结构总体水平仍旧比较落后,产业结构低端化。从理论上看,只要劳动力短缺,企业就会提高工资,而工资的提高就会吸引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形成的低工资,使得企业习惯于以低劳动力成本支撑起企业的发展,这种缺少技术基础的生产模式决定了企业工资的平均水平不高及上涨的空间有限。作为这种生产模式参与者的民工所能得到的收入也只能是处于较低的层次上,企业提高工资的动力非常不足。此外,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等,劳动成本在总成本中比重大。如果工资水平再上涨,势必会提高企业成本。对于那些能够保持劳动

10、生产率较快增长的企业来说,劳动生产率增长快于工资增长赋予了企业更大的利润空间。然而,对于那些劳动生产率增长较慢,只能靠增加劳动投入来获取利润的企业来说,工资上升意味着劳动力成本的实际增加,从而会导致企业生存困难。而企业生产结构调整存在着一定的时滞,在短期内难以采用资本替代劳动来缓解工资上涨压力,由此这些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在所难免。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第二产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第二产业没有增加更多劳动力需求,而第一产业不仅不能吸纳劳动力,而且还排挤劳动力。第三产业中大部分是劳动、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就业弹性较高,但第二产业相对发达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是我国经济的结构性

11、特点,使得就业增加没有跟上经济发展。(二)城乡就业结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将产生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他们必须向非农产业转移。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就业人口一直呈上升趋势,然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依旧较低,农村中仍然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对于我国究竟有多少剩余劳动力,不同学者测算的结果差异很大。虽然用工荒的出现,使得很多学者对中国劳动力市场是否出现刘易斯转折进行了讨论,不同学者的观点不一致,但我国仍旧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是个共识,并且农村剩余劳动力还会继续向城市转移。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我国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存在着劳动生产率和工资的较大差距,这从城乡收入差距

12、的不断扩大就可以看出。如果城乡两部门存在着较大的工资差异,理性的个人就没有理由不选择进入工资更高部门工作,由此剩余劳动力数量决定着我国农民工的潜在供给量。(三)城市内部存在的新二元结构城市内部存在的新的二元社会结构主要表现为已经进城就业的农民工与城里人存在明显的差别,农民工在初次分配(工资)和再分配(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成为城市中最缺乏保障的弱势群体和介于城乡的边缘人。许多农民工不能在正规部门找到固定工作,只能从事非正规就业,具有职业不稳定、收入更低和劳动时间更长的特点。这些人群通常没有任何社会保障,处于城市中的最底层。而所有这些情况,加大了农民工进城的现实与心理成本。在对原

13、务工城市的低工资、差待遇和各种歧视性政策以及较高的生活成本、离家的精神痛苦等相关条件比较后,有相当一部分民工选择回流,回流的一部分人选择在本省内企业就业,由此某些企业的劳动力需求与农民工的劳动力现实供给难以相交,造成用工荒。(四)企业产业结构的低端化产业结构低端化使企业缺乏对农民工进行培训的压力,人才储备不足导致农民工供求的结构性短缺。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的制造技术,在研发、设计和营销等高端价值环节不具有竞争优势。很多制造企业在国际分工环境中顺势选择了生产加工和装配等环节,通过低端的代工方式获得微薄的加工利润。在制造业结构低端化的情况下,企业缺乏对员工进行技术性培训的压力, 导致技术人才的储备

14、严重不足。当企业扩张和技术发展需要技术型工人时,供应不足的问题立刻暴露出来。另一方面,要发展第三产业,用技术改造劳动密集型行业,实现农民向工人或服务人员的角色的转变,必须有一个条件实现自身的改造。这不仅包括文化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实际工作技能的加强。甚至包括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总体素质还较低,如果没有或不能顺利地实现这个转变,失业现象将不可避免。三、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途径(一)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根据就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要与社会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相协调,既不盲目追求资本密集化和知识密集化产业发展,也不能单独依靠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

15、促进第一产业的发展。通过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并通过高科技改造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考虑到中国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地区差异性,要不断促进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以解决大学生等具有高人力资本人员的就业问题。与此同时,要加快进行产业梯度转移,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转移至中西部劳动力供给基地,降低农民工候鸟式的就业方式所空耗的实际成本和心理成本。通过实现产业升级,使经济发展与国家劳动力资源供给状况相协调,消除供给双方的结构性矛盾。推进技术革新,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吸引就业的重要力量,解决了我国70

16、以上人员就业,其经济总量占GDP的60,然而所获得的资源却相当少。目前民营企业所获得的国内贷款不足总量的30。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使其享受国民待遇,并减轻企业负担。在城市大力发展服务业,增加就业岗位,有效安置下岗工人。(二)规范劳动力市场,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通过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和促进就业。要坚决贯彻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打破劳动力流动框架,以实业做支撑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同时对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加大支持力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困难,重点帮助因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而产生的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三)发展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