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gh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728129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护理学gh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医护理学gh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医护理学gh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医护理学gh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医护理学gh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护理学gh》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护理学gh(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在五行归类中与心同类的五色、五气是_赤,火_。2在五行归类中与肝同类的五味、五气是_酸,风_。3金之所胜者为_木_,所不胜者为_火_。4土之所胜者为_水_,所不胜者为_木_。5以药物的四气分阴阳,则_温热_属阳,_寒凉_属阴。6中药以五味分阴阳,其中味_辛、甘、淡_者属阳,味_酸、苦、咸_者属阴。7阴阳失调的最基本类型是_阴阳偏盛_和_阴阳偏衰_。8根据相克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_抑强_和_扶弱_。9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基本治则是_补母_和_泻子_。10难经把相生关系比喻为_母子关系_关系。内经把相克关系称为_所胜与所不胜_。11引起相侮的原因是_克者不及_和_被克者太过_。12引起相乘的原因是

2、_克者太过_和_被克者不及_。13五行相生的次序是_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_。14五行相克的次序是_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_。15五行相侮的次序是_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_。16五行相乘的次序是_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_。17尚书洪范中说:“水曰_润下_”,“火曰_炎上_”。18尚书洪范中说:“金曰_从革_”,“土爰_稼穑_”。19尚书洪范中说:“木曰_曲直_”,“土爰_稼穑_”。20调整阴阳的根本原则是_损其有余_和_补其不足_。1下列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火之所不胜C金为木之所胜 D火为土之母2下列除

3、何项外,均属五行之土。( )A五脏之脾B五官之口C五气之湿D五化之收3下列阴阳失调中“阴”的含义为“阴邪”者是( )A阴虚则阳亢B阳胜则阴病C阴胜则阳病D阴损及阳4属于阴的症状是( )A声高气粗B多言躁动C舌苔黄糙D脉象细涩5以阴阳失调来阐释真寒假热,真热假寒则是( )A阴阳偏胜B阴阳偏衰C阴阳互损D阳盛格阴6“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的治法最适用于( )A阴胜则寒之证 B阳虚则寒之证C阴盛伤阳之证D阴损及阳之证7阴阳不能相互维系可出现( )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B阴盛格阳,阳盛格阴C阳虚则寒,阴虚则热D阴胜则阴病,阴胜则阳病8可用阴阳互根关系解释的是( )A阳胜则阴病B阳病治阴C阴损及阳D阴病治阳

4、9在医学领域中,下列何项功能属阴( )A推动B兴奋C温煦D滋润10属于阳的味是( )A酸B苦 C涩D淡11属于阴的味是( ) A酸 B辛C甘 D淡12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寒热 B上下 C水火 D动静13言人身脏腑之阴阳,肺为(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14言人身脏腑之阴阳,肝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15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心为( )A阳中之阴 B阳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阴中之阳16维持血液的正常循行,下述何项作用最为重要( )A肝主疏泄 B肺朝百脉 C脾主统血 D心主血脉17中医学强调人身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 )A水谷精气 B宗气

5、 C营、卫之气D元气18与津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 )A肺、脾、大肠 B脾、胃、小肠 C三焦决渎 D脾、肾、三焦19维持津液的正常运行,下述何项作用最为重要()A脾气散精B肺主行水C三焦决渎D肾主津液20“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为( )A津血同源B精血同源C肝肾同源D乙癸同源2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后世称“四大经典”它们是_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_。3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基本形成。该时期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其中_黄帝内经_为中医学的理论奠定了基础,_神农本草经_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4秦汉时期,中医理论体

6、系基本形成,该时期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四部。_伤寒杂病论_为中医辨证论治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5创立药物“性味”理论的现存最早的著作是_神农本草经_,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_诸病原候论_。10明清时期形成的温病学派中,_叶天士_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方法,_吴鞠通_创立了“三焦辨证”法则。1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_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_和_人与环境的密切联系_。12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_整体观念_和_辨证论治_。15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源于中国古代_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_。16内经根据相克规律而应用于精神疗法中有“悲胜_怒_”,“喜胜_忧_”。17内经根据相克规律而应用

7、于精神疗法中有“恐胜_喜_”,“思胜_恐_”。18五行归类中与肾同类的五味、五色是_咸,黑_。19五行归类中与肺同类的五化、五气是_收,燥_。20五行归类中与脾同类的五味、五化是_甘,化_。(三)单项选择题1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基础的古典医籍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2建立了较为系统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古典医籍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3金元四大家中,“主火派”代表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4金元四大家中,“脾胃学派”的代表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李东垣D朱震亨5金元四大家中,“攻邪派”的代表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朱震亨D李东垣6金元

8、四大家中,“养阴派”的代表是( )A刘完素B张从正C朱震亨D李东垣8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创“卫、气、营、血”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土D以上都不是9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重大贡献。提出“瘟疫”病因为“异气所感”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土D以上都不是10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作出重大贡献。首创“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叶天土D以上都不是11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了( )A人体自身的整体性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C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以及人和环境的统一性D以上都不是12中医学

9、中证的概念,是对( )A症状和体征的概括B病因和病位的概括C病因和病机的概括D以上都不是13“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以( )A病症为依据B病证为依据C病位为依据D病因为依据14属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 )A培土生金B金水相生C益火补土D佐金平木15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方法是()A肾实泻肺B肝实泻脾C心实泻肝D肝火泻心16不属于五行生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是( )A培土制水B引火归原C扶土抑木D佐金平木17属于相侮传变的是( )A心病及脾B脾病及肝C肾病及肺D肺病及肾18下列除何项外,均是说明病理变化。( )A母子相及B五行制化C传其所胜D传其所不胜1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病理传变是属于A木克

10、土B木乘土C土侮木D母子相及20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A水和火B土和金C金和木D木和土1内经在阴阳偏衰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中有“阳虚则_外寒_,阴虚则_内热_。”2内经在阴阳偏盛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中有“阳胜则_热_,阴胜则_寒_。”4对于人体具有_凝聚_、_滋润_、_抑制_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阴。5对于人体具有_推动_、_温煦_、_兴奋_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属于阳。8阴阳是宇宙中_相互关联_的事物或现象_对立双方_属性的概括。9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气,其主要来源有二,一是_先天之精气_,二是_后天之精气_。11气的生成有赖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其中与_肺、脾胃、肾_等脏腑的关

11、系密切,尤以_脾胃_的功能活动最为关键。13气运动的基本形成可概括为_升、降、出、入四种_,_脾胃_为一身气机的枢纽。15精、气、神为人体三宝:精为生命的_基础_,气为生命的动力,神为生命的_主宰_。17宗气是由_肺吸入的清气_与_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_相结合,聚于胸中而生成。20血液的正常循行,有赖于全身腑腑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特别是与_心、肺、脾、肝_的功能活动关系尤为密切,_心气的推动_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1治疗血虚证时,常配合使用补气之品,这种治疗方法的生理依据是( )A气能行血B气能生血C肝肾同源D血能生气2治疗血脱证时,常用大剂独参汤止血,其理论依据是()A气能生血B气能行血C气能

12、摄血D血能载气3气机的基本形式是( )A升降沉浮B升降出入C升清降浊D呼吸出入4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是( )A肝肺(左升右降)B心肾(水火既济)C脾胃(升降相因)D肺肾(呼浊纳新)5具有“慓疾滑利”特性的气是( )A宗气B营气C卫气D元气6难经所谓“气主煦之”,是指气的( )A推动作用B气化作用C防御作用D以上都不是7昼行于阳,夜行于阴之气,是( )A卫气B营气C元气D宗气8金匮要略心典曰:“吐下之余,定无完气”,其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津B气能摄津C津能载气D气能行津9“血府”是指( )A心B肝C脾D脉10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主神志的功能B肝主疏泄的功能C肺主治节的功能

13、D脾主运化的功能11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化生血液B运行血液C固摄血液D营养血液12肺主一身之气,取决于( )A生成宗气B宣发卫气C调节全身气机D肺的呼吸功能13以下哪项不属于肺的肃降功能( )A排出体内浊气B吸入自然界的清气C通调水道D津液向下布散14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B肺的司呼吸C肺主宣发和肃降D肺朝百脉15与呼吸关系最密切的两脏是( )A肺与心B肺与肝C脾与肺D肺与肾16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脾主升清B脾主统血C脾为后天之本D脾主运化水谷精微17脾统血是通过何项实现的( )A气的固摄作用B气的温煦作用C气的气化作用D气的卫外作用18人的视觉功能,与下列哪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