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针织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281258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36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针织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三针织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三针织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三针织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三针织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针织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针织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六课讲解(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课前背诵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课本、步步高、笔记本、导学案、双色笔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2)真 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考点展示 判断并说明理由 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 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

2、不存 在的( ) 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 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 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必须要亲自参加实践 ( )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因此不是一种主观活 动。 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 唯一来源 获得认识的途径:一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二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 判断并说明理由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 着谬误( ) 7、真理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 8、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 9、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的波浪

3、式前 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 10、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翻已 有认识,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超出了特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会转化 成谬误。但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 淆 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 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 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没有被推翻,而是 1、(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信息科学在高速发 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 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 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 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

4、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 保障。材料说明( ) 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B. C. D. B 1、什么是直接现实性?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么 ? 2、此题为什么不选? 一、实践 (一)含义: 1、主体 2、对象 3、改造直接现实性 (二)特点 1、 2、 3、 (三)基本形式: 1、 2、 3、 2、(2015江苏单科)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 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 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 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 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5、 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B C D D 1、此题为什么选 ? 3、 (2014江苏单科)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 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 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 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 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 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这表明( )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B C D A 1、此题为什么不选直接现实性 ? 2、此题为什么选,而不选 ?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来源 1、唯一来源 2、获得认识的两个

6、途径 (二)动力 1、实践提出新要求 2、实践提供新认识工具 3、实践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三)检验唯一标准 1、为什么只有实践能 2、怎么检验 (四)目的和归宿 认识的根本目的服务实践 认识的根本任务获得真理性认识 6、(2013广东文综)下面漫画(作 者:周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体差异的 影响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 条件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之间相互的 否定 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 围 A B C D B 三、真理 (一)含义 (二)客观性 (三)具体性、条件性 (四)真理与谬误 1、区别: 2、联系: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2016课标卷)习近平强调,

7、要从推动科学决 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 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 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 ) 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 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认识才具有真理性 A B C D B 1、认识主体受到了哪些条件的限制? 四、认识过程 (一)认识具有反复性 1、原因:主体、客体 2、过程 (二)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 (三)认识具有上升性 (四)方法论 2014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

8、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用一味 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撼。他立志传 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撰民间兽医本草,满足社会的需 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拜访了成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 ,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 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 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 病牲畜。 经过千辛万苦,历时半个世纪,冯洪钱终于在2008年完成了系列 著作民间兽医本草,共计638万字,插图2 353幅。书中收录3 505种中草药,附方40 000多则。民间兽医本草“汇古今兽医 本草之大成,集

9、民间兽医经验之精华”,冯洪钱被誉为“当代的李 时珍”,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章。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 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10分) 视角1: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 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范围:实践的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中心问题:民间本草纲目的创作过程 设问指向:阐释问题分析“实践的作用” 冯洪钱是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1959年,当地民间老兽医 用一味草药治好了20多头病猪,这使年轻的冯洪钱深受震 撼。他立志传承发展传统兽医药事业,编纂民间兽医本草 ,满足社会的需要。他访问过数百个兽医站,

10、拜访了成 百上千位老兽医、老药农,广泛收集民间处方,查阅古医 书、古农书、地方志,追踪国外最新科技成果,创办中草药 百草园、中草药制药厂,与同事一起先后研制成功精宝素 等10多种中草药制剂,治愈了数以万计疫病牲畜。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综述) 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 ,为民间兽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 ;(分述) 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验 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体现了创作民间兽 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分述)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践为民间兽医本草 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 (2)认识发展的动力

11、。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 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冯洪 钱治愈了数以万计的疫病牲畜验证了兽医中草 药成果的科学性。 (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兽医药研制及其在畜 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创作民间 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值。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亲身的实践和他人的实 践为冯洪钱提供了研究课题,为民间兽 医本草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材料, 验证了兽医中草药成果的科学性;兽医药 研制及其在畜病治疗实践中的成功应用, 体现了创作民间兽医本草的目的和价 值。 (2011广东文综)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 业

12、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 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 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 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 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 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 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1)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 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 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 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 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 割裂。 (2)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 理解,坚持文

13、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2016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 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 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 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 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 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 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

14、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 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 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 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 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 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 疗法的。(12分) (1)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 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 ,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 性。 (

15、2)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 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 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 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 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 验。 伴随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 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许多同学都认为网 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 种的话(好话、坏话、正确的、错误的)都 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批评的、反对的 )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打棍子、抓辫 子,不担心“秋后算帐”,不同意见能争个 你死我活的,不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 有同学认为,“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 中走失。”请你运用哲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 评析。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 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 谬误不容混淆。因此真理不会因热议而变 成谬误。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而不在于是否被热议。 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 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在网络热议中, 真理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