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态论文回归模型论文: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分析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27689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零售业态论文回归模型论文: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零售业态论文回归模型论文: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零售业态论文回归模型论文: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零售业态论文回归模型论文: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零售业态论文回归模型论文: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零售业态论文回归模型论文: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零售业态论文回归模型论文: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零售业态论文回归模型论文: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分析零售业态论文回归模型论文: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分析 摘要: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者购物偏好呈现多元化、个性化,中国的零售业态不断发展创新。20世纪790年代以来,中国的零售业态从过去单一的百货业发展到目前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多业态并存的状态。本文对中国主要零售业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计量模型研究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主要因素,结合数据分析这些因素对零售业态发展的影响,以便能够为零售业态的合理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零售业态变迁;回归模型;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 20世纪.36万

2、亿元,同比增长13.5%;百强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同比增长18.9%。目前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的主要业态有百货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和专卖店,其他业态还有折扣店、仓储会员店、家居建材商场和厂家直销中心等,折扣店等零售业态的门店数和销售额规模很小,处于起步阶段。2008年,中国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为20466.5亿元,比2007年的16931.5亿元增长了20.9%。从2008年主要连锁零售业态的经营情况来看,专业店的门店总数最多,达到93656个,占主要零售业态门店总数的56.2%,其次是超级市场,门店总数为38312个,占主要零售业态门店总数的23.0%,百货店门店总

3、数最少为3805个。 推动中国零售业态变迁因素分析 与发达国家零售业态发展历程相比,中国零售业态发展并没有遵循零售业态发展的一般规律。发达国家零售业态的产生与发展一般都有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以前是一般零售店铺时代;1852年出现了百货店,到20世纪初期居于主导地位;1930年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传统超市,到20世纪50年代便风行世界;20世纪50年代初出现了折扣商店;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便利店;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购物中心等等。而中国零售业态从20世纪90年代之前以国有大型百货业态为主体的单一业态,在短短的不到10年时间迅速发展到多种零售业态并存,呈现明显的中国特色。因此,要分析推动中国零

4、售业态变迁的因素,必须结合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具体环境如经济发展速度、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的变化、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等来系统研究。 (一)零售业态变迁因素 根根据国外零售业发展的经验,当人均GDP低于1000美元时,百货店会占据主导地位;当人均GDP达到1000至2000美元,超级市场产生并发展;当人均GDP在2000至4000美元时,超级市场进入成长期,专业店、专卖店和便利店等新型业态开始大量出现;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这时高级品牌专卖店开始出现,便利店等新型业态进入成长期。结合国际零售业态发展经验,可以发现中国在短时期出现多种零售业态并存的状况,正是由于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带

5、来的强有力的推动。 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零售业的演进过程是与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进程相一致的,城市化不同阶段,城市零售体系的空间结构与业态构成是不同的。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人口向城市中心迅速聚集,城区规模不断膨胀,大量新兴零售业态的进入带来零售业繁荣的同时,也加剧了零售商之间的竞争,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加重等城市病日益突出,零售业开始由中心城市向卫星城镇和郊区迁移,一些大型购物中心开始出现,这种业态类型不仅满足了人们一次性购齐的要求,也拥有良好的停车条件,更适合大城市消费者的需要。 (二)影响零售业态变迁因素的实证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影响零售业态变迁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国民经济的

6、增长;消费者购买力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物流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用INGDP表示国民经济的增长率,用ININCOME表示城镇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用INTRANS表示货运量的增长率,用INCITY表示城镇化率的增长,用INCONSUME表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本文选取1990年至2009年各变量年度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建立关于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率(INCONSUME)为因变量,以GDP增长率(IN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ININCOME)、城镇化率增长率(INCITY)和货运量增长率(INTRANS)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并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因变量与其他四个

7、自变量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1.平稳性检验 建立回归模型的前提就是时间序列是平稳的,对各时间序列进行ADF检验。 第一步,对INGDP、ININCOME、INCITY、INTRANS和INCONSUME作ADF检验结果如下: 对INGDP进行ADF检验,结果如下: 由于t=-2.712508,大于1%和5%显著性水平下的值,所以INGDP是非平稳序列。 对INGDP作一阶差分后进行ADF检验: 由于t=-3.469903,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值,所以INGDP是一阶单整的,即INGDPI(1)。 对ININCOME作ADF检验,结果如下: 由于t=-2.715704,大于1%、5%显著性水平

8、下的-3.857386和-3.040391,可以认为ININCOME是非平稳序列。 ININCOME经过一阶差分后再作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 由于t=-4.384926,小于各个显著水平下的值,所以ININCOME是一阶单整序列,即ININCOMEI(1)。 同理,对INCITY、INTRANS和INCONSUME做ADF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这三个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即INCITYI(1),INTRANSI(1),INCONSUMEI(1)。 2.协整性检验 由于五个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序列,所以符合协整的条件。以INCONSUME为因变量,以其他四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得出回归模型为:INCON

9、SUME=0.27INGDP+0.82ININCOME+1.26INCITY+0.31INTRANS-1.9+。所以残差= INCONSUME-0.27INGDP-0.82ININCOME-1.26INCITY-0.31INTRANS+1.9。对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若其平稳则表明这五个变量是协整的,即这五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由于t=-3.427620,小于5%显著性水平下的值,所以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即INCONSUME、INGDP、ININCOME、INCITY和INTRANS这五个序列是协整的。因此,可以说这五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3.格兰杰因果检验 由于协整检验结果

10、显示五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可以检验这五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格兰杰检验解决了X是否引起Y的问题,一个变量如果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格兰杰检验的结果如下: 格兰杰检验结果表明:INGDP、INCITY、ININCOME是INCONSUME的格兰杰原因,INTRANS不是INCONSUME的格兰杰原因。即GDP增长率、城镇化水平增长率、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镇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是引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的原因。 中国零售业态合理发展的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影响中国零售业态变迁的因素主要有GDP的增长、城镇人口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和城镇人口数的增长,

11、零售业态的变迁和发展正是在这些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下进行的,因此要利用这些因素促进中国零售业态进一步地发展。 1.零售业态发展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实证分析可知,GDP的增长是引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一个因素。当前,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这对于零售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大环境。 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特殊的国情,中国各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还是很大,2009年人均GDP最多的上海市达到了11320.41美元,而贵州只有 1350.98美元,两者之间相差近10倍。 因此,在中国国民收入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零售企业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好布局和规模

12、水平,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2.零售业态的发展要考虑到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中国城镇化水平每年约提高1%,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超过一千万。与农村人口相比,城镇人口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比较高,也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这对于零售业态发展是一个积极因素,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给零售业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零售业态发展也应该与中国城镇化进程相适应,不能一味地追求超前发展。目前零售业发展在我国城乡出现业态结构不合理、布局失衡、城乡失衡等问题,造成零售业过度竞争和经营效益下滑,带来社会商业资源浪费,引发空间外部性负面效应,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

13、。 3.零售业态发展要与消费者需求相适应 消费者的偏好决定零售业态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之前,一直是百货店的天下,百货店里数目不多、种类不多的商品就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出现了多种业态形式从不同角度迎合消费者的偏好。超级市场的出现是为了适应消费者追求品种齐全、价格低廉、购物便利的需求;专卖店满足了人们追求品牌、质量的要求,而便利店主要的好处就是方便快捷,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随着消费者日益追求消费个性化、品牌化、时尚化,能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定位准确的特色经营及专业服务。 而针对特定地区和区域,零售业在业态选择

14、和布局数量上也要与当地的消费者偏好相适应。与其他零售业态形式相比,便利店这种业态形式最需要结合当地的消费者需求。便利店的成长期是在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的时候,但便利店能否良性发展关键在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因为便利店最大的好处就是满足消费者在时间上和地点上购物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如果消费者没有这种需求,便利店的存在也没有意义。 在中国的沿海和经济中心城市,便利店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在其他一些城市便利店成了超市的浓缩版,并没起到便利的作用。这是因为中国很多城市的消费者并没有夜间或凌晨购物的需求,对于便利店提供的比其他零售业态更长时间更短距离购物的服务,因为没有这种需要,所以便利店设在这种地点也就失去了便利店应有的形态,大多演化成小型的超市。 PAGE PAGE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