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274611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0.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重庆交通大学道路专业复试资料 1掌握缓和曲线的作用:(1)曲率变化缓和段:从直线向圆曲线或从大半径圆曲线向小半径圆曲线变化; (2)横向坡度变化的缓和段:直线段的路拱横坡渐变到至弯道超高横坡度的过渡或圆曲线之间不同横坡度的过渡;(3)加宽缓和段:直线段的标准宽度向圆曲线部分加宽段之间的渐变。 2制定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标准考虑的因素。1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2操作的最短时间考虑 3s。3超高渐变率不过大 3行车视距的标准规定及其应用。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停车视距 V?tV2 S ?S1?S2?S3?S3。超车视距: 四部分。 3.6254(?) 会车视距,反应时间

2、所行驶的距离;制动距离;安全距离 视距标准的采用1高、一级公路应满足S停。因有中间分隔带,无对向车,故不存在会车问题。且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车道数均在4个车道以上,快慢车用划线分隔行驶,各行其道,也不存在超车问题。2) 二、三、四级公路,一般应满足S会。在工程特别困难或受其它限制地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采取分道行驶的措施。3) 对向行驶的双车道公路,应根据需要并结合地形在适当的距离内设置具有超车视距的路段 4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及其组合设计要点。1在视觉上自然诱导驾驶员保持视觉连续性2平纵面线性技术指标应大小均衡,使线性在视觉心理上保持协调3合成纵坡组合得当,利于排水和行车安全4注意

3、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 (1)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1)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包竖”。 2)平曲线与竖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 R平:R竖=1:1020 3)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 4)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2)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1)设计车速40km/h的公路,凸形竖曲线的顶部和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插入小半径平曲线。 2)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3)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 4)平面转角小于7的平曲线不宜与坡度角较大的凹形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5)在完全通视的条件下,应极力避免长上(下)坡路段的平面线形多次转向形成蛇形的组合

4、线形。 (3)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直线上一次变坡是较好的平、纵组合,从美学观点讲以包括一个凸形竖曲线为好,而包括一个凹形线次之 。 应避免: 1)长直线配长坡。 2)直线上短距离内多次变坡。 3)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 4)在长直线上设置坡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 5)直线上的纵断面线形应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者视觉中断的线形。 5新建与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在横?断面上的位置的规定 对路基设计标高,1新建公路: 高速、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和加宽路段时则是指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该处标高;2)改建公路:一般按新建

5、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以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3)城市道路:一般指车行道中心标高。 6. 超高的设置要点。 超高坡度 1)最大超高坡度(极限最小半径时) V2 ?当0时,在产生滑移的极限状态u=?y 时 故受横向滑移 由平曲线半径计算公式(31)可得 ic?127R 限制 ic?y 2)最小超高坡度 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最小超高坡度值应与该公路直线部分的正常路拱横坡度一致。 3)超高坡度的确定(任意半径时) 各圆曲线半径所设置的超高坡度值应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等经计算确定。 (3)超高方式 1)公路 无中间带的公路 a 绕内侧缘旋转 b 绕中线旋转 有中间带的

6、公路 a 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b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 c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 分离式公路 超高过渡方式可视为两条无中间带的公路分别予以处理。 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段称为-超高缓和段。Lc设于圆曲线的两端。 ?b?(iC?ig) / B?i?为了行车舒适和利于排水,对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LC? ? PP?b?iC ?P 注意: 超高缓和段长度应采用5的倍数,并不小于10m; 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曲线时,横坡度由2%(或1.5%)过渡到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 超高的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但当超 高渐变率过小时(为

7、保证排水、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而只设在该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之内。 7加宽的设置要点。 ? 标准规定 ? 平曲线半径250m ? 公路加宽值表3.15。 ? 四级公路和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公路采用第1类加宽值;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3类加宽值; ? 加宽缓和段 当平曲线R250m时,一般在弯道内侧圆曲线范围内设置全加宽。 ? 为了使路面和路基均匀变化,设置一段从加宽值为零逐渐加宽到全加宽的过渡段,称为-加宽缓和段。 加宽过度方式两种 8. 平纵面一些重要指标在制定标准时是考虑的因素,如极限最小半径 1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应注意的问题: 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

8、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注意下述问题: 长直线上纵坡不宜过大,因长直线再加下陡坡行驶更易导致高速度 长直线与大半径凹形竖曲线组合为宜,可以使生硬呆板的直线得到一些缓和 两侧地形过于空旷时,宜采取种植不同树种或设置一定建筑物、 雕塑、广告牌 等措施,以改善单调的景观。 长直线或长下坡尽头的平曲线必须采取设置标志、增加路面抗滑能力等安全措施 2)直线的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同向曲线指两个转向相同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A.当60km/h时,直线(以km/h计)为宜 B.当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反向曲线间的直线最小长度 反向曲

9、线(reverse curve)-指两个转向相反的相邻曲线间连以直线所形成的平面线形。 A.当60km/h时,直线(以km/h计)为宜 B.当40km/h时,可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C.特别困难四级15 m 断背曲线:互相通视的同向曲线间若插以短直线,容易产生把直线和两端的曲线看成为反向曲线的错觉,当直线过短时甚至把两个曲线看成是一个曲线,这种线形破坏了线形的连续性,且容易造成驾驶操作的失误,通常称为断背曲线。设计中应尽量避免 圆曲线半径 Yv2V2 ?ih?ih 由横向力系数?的定义式:?GgR127R V2 可得: R? (m) 127(?ih) 3)圆曲线最小半径 极限最小半径:当?和 ih

10、(最大超高)都得到最大值。 一般最小半径:指按计算行车速度行驶的车辆能保证其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最小半径,它是通常情况下推荐采用的最小半径值。统计90%。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是指曲线半径较大,离心力较小,靠轮胎与路面间的摩阻力就足以保证汽车安全稳定行驶所采用的最小半径,这时路面就可以不设超高。 公路按?=0.035,ih-0.015。 城市道路按?=0.06,ih-0.015。 4)圆曲线最大半径 10000m为宜。 1)平曲线最小长度规定 从驾驶员操纵方便、行车舒适性以及视觉要求来看,应对平曲线长度加以限制。 公路按6s行程长度控制;条件许可的按9s控制: LS:LY:LS1:1:1,才能使其线

11、形美观、顺畅。 2)小转角时的平曲线长度 当公路转角小于或等于7时,曲线长度往往看上去较实际长度为短。因为在曲线两端附近的曲线部分被误认为是直线,只有在交点附近的部分才能看出是曲线,这就会给驾驶员造成急转弯的错觉。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的48倍或超高为24的圆曲线半径; (2)地形条件受限制时,应采用大于或接近于一般最小半径的圆曲线半径; (3)地形条件特别困难不得已时,方可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4)应同前后线形要素相协调,使之构成连续、均衡的曲线线形 (5)应同纵面线形相配合,应避免小半径曲线与陡坡相重叠; (6)每个弯道半径值的确定,应根据实地的地形、地物、地质、人工构造物及

12、其它条件的要求,用外距、切线长、曲线长、曲线上任意点线位、合成纵坡等控制条件反算,并结合标准综合确定。 9掌握土基压实效果的影响因素 1含水量 2土质 3压实功能 4压实工具和压实方法对压实效果的影响 10. 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力学试算法,工程地质比拟法 11路基地面与地下地排水设施的类型与作用 地面排水设计(结构及其特点) 1)边沟: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坡脚外侧,走向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边沟排水量不大,不宜过长,横断面形式有梯形、矩形、三角形及流线形等。 2)截水沟: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位置,用以拦截路基

13、上方流向路基的地面水,减轻边沟的水流负担,保护挖方边坡和填方坡脚不受水流冲刷和损害的人工沟壑,称为截水沟。截水沟断面形式一般为梯形,截水沟位置应尽量与绝大多数地面水流方向垂直。 3)排水沟:主要用于排除来自边沟、截水沟或其他水源的水流,并将其引至路基范围以外的指定地点。排水沟断面形式一般采用梯形。 4)跌水与急流槽:跌水与急流槽均为人工排水沟渠的特殊形式,用于陡坡地段,沟底纵坡可达100%,是山区公路路基排水常见的结构物。 3、地下排水设计:盲沟和渗井 4、路面排水设计 12. 挡土墙的主要用途 1路堑地段若路堑边坡不能自行稳定,可在坡脚处设置挡土墙,支撑边坡降低挖方边坡高度,减少挖方数量,避

14、免山体失稳滑坍2地面横坡较陡填筑路基难以稳定,可在露肩或填方边坡适当位置设置挡土墙,以收缩路堤坡脚,减少填方数量,保持路堤稳定性3.对于沿河路基,为避免沿河路基压缩河床防止水流冲刷路基,可在沿河一侧路基设置挡土墙4.在某挖方路段,原地面有较厚的覆盖层或滑坡,可在路堑边坡上方设置挡土墙防止下滑和抵抗滑坡。隧道洞口挡土墙,桥头挡土墙等 13公路路基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内容 1抗滑稳定性验算 2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14. 增加挡土墙抗滑稳定性与抗倾覆稳定性的措施 稳定性1采用倾斜基底 2采用凸榫基础 3采用人工基础 倾覆稳定性1展宽墙趾 2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 3改变墙身断面形式 15掌握对路面的基本性能要求 1足够强度和刚度2,良好的稳定性3,耐久性4,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