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1727434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论文--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程论文--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程论文--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程论文--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程论文--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论文--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论文--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心理学 课 程 论 文(2016 - 2017学年第二学期)论文题目: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提交日期:2017年 6 月 30 日 学生签名:学 号座位编号学 院专业班级课程名称任课教师教师评语:本论文成绩评定: 分 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浅谈“以人为本”的设计摘要:如今“以人为本”的设计已经成为的当今社会设计发展的潮流,设计心理学就是在这潮流下应运而生的一门针对用户进行研究的学科,帮助设计师更全面的理解用户需求。因此,本文对如何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并进行基于用户的“以人为本”的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关键词:“以人为本”;设计心理学;理性用户模型;非理性与用户模型;局限;非理

2、性因素;用户需求;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的机器、工具出现,但是这些机器工具都迫使人的操作来适应机器的速度、强度和行为方式,忽视了人的特性,而把操作者或者用户看成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给其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体力负荷,形成了“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为了解决适应机器高强度工作对操作者带来的压力的问题,出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的含义是机器在操作面上的特性应当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设计“以人为本”意味着以人机学和心理学为基础,以物人关系或者人机界面设计带动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因此,为了了解人的生理和心理特性并做出适应人操作特性的设计,要把心理学作为设计时的一个了解用户的基本

3、思想来源,用心理学把“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一、 设计心理学的定义与目的心理学是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解释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设计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学习并使用设计心理学的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把一直以来的“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转变为“以人为本”,以心理学为基础对用户进行的调查,建立调查方法,通过分析调查结果研究用户的心

4、理与特性,用设计为用户提供有利的心理条件或发展新设计。由此看来,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与心理交叉发展出的一门学科,是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对设计有辅助指导的作用。二、从“以机器为本”到“以人为本”“以机器为本”指的是基于机器大批量、高效率的生产模式,迫使操作者或用户适应机器的运作方式,把人当作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设计思想。这种“以机器为本”的设计,在人的注意力和思维工作量都有局限的情况下,要求操作者长时间高强度的进行工作的同时还要确保工作的精度,对操作者的体力和注意力都有很高的要求,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不仅会损害操作者的健康,还容易造成操作事故或者出错,这些都是由于设计师只关注到了如何使机器高效率

5、地生产,却忽略了人本身特性的局限,从而导致了物人关系的不平衡,无法为操作者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和操作体验,因此不得不对耗费大量人力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训练以适应机器的操作。“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则更加关注人本身的行为特性等方面的局限,提供更加适合用户操作的产品,不再把人看作机器,建立物与人之间良好的关系,由此才能做到物人关系的平衡,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机器为本”的设计思想必然会被“以人为本”所取代,也就意味着为用户考量是设计的基础与前提。“以人为本”要求我们能够充分的了解用户的行为、心理等特点,理解其需求,并能够提供符合其期待的服务或产品。这需要我们针对性的做好充分的调查,并且不断改进自己的设

6、计以使其能够较好的符合用户期待,并且要时时刻刻具备“同理心”,不能总是以设计师或者专业者的角度去看待产品,而必须将其交给普通用户从而得到合理的反馈和建议。二、 设计心理学与“以人为本”的设计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设计之所以要“以人为本”,主要是因为人类各种方面的特性与局限,这决定了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与机器不同。设计心理学也正是为了帮助设计师能够更好的了解用户,在拥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而产生的一门学科。一般情况下,设计师进行一项产品或服务的设计前都会针对特定的用户群体进行调研以了解用户的需求与期待,从而建立一个理性用户模型来确定产品的设计方向,这时设计心理学中有关

7、人的知觉特性、行为模式、记忆、智力、思维方式、行动引导、理解等的知识就能够充分帮助并指导我们如何从调查或观察中挖掘关于用户更多更深层次的信息,如何从用户的角度来对产品进行评价,让机器来适应人的行为和思维需求而不是强迫人去理解和适应机器的运作方式方法。但仅仅建立理性用户模型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理性用户模型所设计出的产品往往是面对懂得专业技术、头脑冷静、技术熟练、没有情绪波动的用户,然而产品面对的却往往是普通的、非专业的、受情绪影响的用户。例如,一开始相机只有那些学习了光圈等专业知识的摄影师能够自如的使用,直到傻瓜相机的出现,它满足了没有相关专业知识却又想要拍照的普通用户能够方便的拍照的需求,通过分

8、析人的拍照需求及其拍照行为,了解人拍照的心理和对照片的要求,来改进机器使其适应人的心理和行为来满足普通用户的需要。因此,除了理性用户模型以外,通过设计心理学对用户在因紧急情况、心情等特殊因素影响下而产生的非理性状况下的心理行为分析,建立非理性用户模型,了解用户各个方面存在的局限,分析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才能够使产品在更多的环境状况下满足用户需求并发挥作用,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因此,一些产品虽然能够让用户在理想状态下进行方便合理的操作,却无法满足用户收到外界或其他因素影响时的操作需求。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了解用户诸如注意、智力、思维工作量、记忆、理解等方面的局限和直觉、行动、认知等非理性因素

9、对用户状态的影响,研究用户出错的原因以改进自己的设计。这里我想着重讲一些特性的局限和非理性因素对设计的影响:(1) 注意的局限意味着用户不能长时间或大量的对特定的事物进行处理,并且注意受人的情感和动机影响,这就意味着人的注意存在负荷,比如让一个人长时间对着多个监控影像来监控各处的实时情况就是明显超出负荷并且不合理的,所以在设计时就要注意减轻产品对用户注意上的负荷。(2) 人的记忆有易遗忘、易出错等弱点,并且受到很多诸如动机、状态、智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的记忆能力需要制定不同的功能计划,为患有健忘症的人群设计的产品对于记忆的要求和为普通人群设计的产品对记忆的要求就不能相同。(3

10、) 人的思维工作量,即能力是有限的,当任务的要求超出个人的能力时,人可能就会感到疲倦从而处于“钝化状态”,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状态,如果是一个正在开车的司机处于“钝化状态”甚至可能会造成事故,所以在进行设计时理应把思维工作量这个因素纳入考虑的范围。(4) 关于理解,同一个事物的理解不同的人可能五花八门,特别是在人机界面当中,设计师自以为设计了一个很好理解的图标,但其实用户根本不知道这个图标想表达什么,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用户对符号的理解进行调查统计,不能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去思考用户的想法,并且应当选择一些大众理解比较一致的符号作为图标以免误读。(5) 人的知觉、认知、行动等都没有统一或者唯一的标准,都

11、存在诸多的非理性因素,比如在特定情况下人会出现知觉错觉,又比如人的认知无法将机器的语言转化为可以理解的语言。因此在建立模型时都应当把这些非理性因素考虑进去,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设计。上述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影响用户的心情心态,或者导致用户出错使其在非理性状态下使用产品,这时候以理性用户模型为基础设计的产品可能就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早期的计算机是通过输入代码来对计算机进行控制,这明显不适用于没有编程基础的大部分用户,直到鼠标与应用程序的出现,人们只需要用鼠标点击相应的程序图标而不需要去学习机器内部的运作原理就能够轻易的操作计算机,这才使得计算机能够为普通大众所用。又比如在长时间监视道路情况时往往

12、是难以发现状况的,这时如果有什么突发状况反而是用声音提醒会比较容易引起注意。只有把人各方面的局限和非理性因素考虑到位,才能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用户模型,才能做出适应用户需求的设计,实践“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四、“以人为本”设计的应用实例分析Google发售的一款为帕金森患者研制的名为Liftware Spoon的防抖勺,这款勺子针对帕金森患者这个用户群体,就其吃饭这一个行为进行了行为模式的分析。帕金森患者吃饭时手部的抖动使得他们无法像常人一样进食,并且其手部的抖动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对这些非理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其手部的抖动进行运算,产品的设计要尽可能在其进食过程中达到减少手部的抖动的效

13、果,才能够解决帕金森患者的正常进食问题。Liftware Spoon就是通过感知和预测手部抖动来进行调节,以此达到最大可能的平衡,解决了帕金森患者群体正常吃饭的问题。会“叫”的水壶,在还用灶台烧水的时候,烧水壶在水烧开之后都会鸣叫,那是为了提醒人们水烧开了,如果烧水壶在烧开水之后不会鸣叫是不是就可能会出现水烧干了的危险情况,或者人们不得不时时观察烧水壶烧水的情况从而浪费了一壶水烧开的时间。在科技的发展下,现在的烧水工具都会在烧好水后自动断电,饮水机也有烧水的功能,人们只需要打开烧水的开关,然后就可以放心的进行其他的工作,烧好水后接一杯就可以了。烧水壶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一开始人

14、们不得不时刻关心烧水的状况,以免发生意外,然而现在就只需要一个按键就可以放心的喝上一杯热水,极大地减少了用户的操作难度,不再需要人们注意烧水壶,并且也解决了人容易遗忘的问题,增加了安全性。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的人机界面逐渐简化,都有模式可供选择,洗衣机也有自行根据衣物的重量选择适当水量的功能,这些都降低了操作电器对用户专业知识的要求,使用户更容易理解按键的表达和操作,不需要理解家电的原理和运行方式也可以自如的运用其功能以方便自己的生活。生活中还有许多“以人为本”的设计,这些设计都旨在为用户提供更加符合心理需求的产品与服务,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舒适方便。五、结语“以人为本”是设计的重要理念和主要发

15、展方向,而设计心理学作为“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的学科基础,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人为本”意味着要在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基础上,针对性的对用户的行为等特性进行调查分析,把各种与人有关的影响因素纳入设计的考虑范围,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用户模型,并以此进行人性化的设计。设计心理学对设计师的前期调研具有指导作用,并且能够帮助设计师在调研过程中挖掘更多用户的信息,为做出能够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提供必要条件。参考文献:1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余建荣,韩春霞.浅析设计心理学在产品人性化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与设计,2008,117-119.3(美)唐纳德.A.诺曼(Donald. ANorman),梅琼译.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