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网络直报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249900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网络直报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传染病网络直报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传染病网络直报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传染病网络直报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传染病网络直报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网络直报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网络直报综述(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网络直报 主要内容 n一、“网络直报”简介 n二、网络直报工作管理 n三、信息管理 n四、督导评估 n五、网络直报应具备的条件 n六、各网络直报系统间的关联 n七、帐号密码的安全 一、“网络直报”简介 健康的哨兵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有关决策机关掌握传染病发生、发展信息的重 要渠道,是决策机关准确把握事件动态,及时正确进行决策,有关部 门及时采取预防控制措施的重要前提。 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 “逐级统计汇总上报”PHIS “逐级收集个案上报”NDRS “网络个案直报”NCRS 报 告 过 程 的 改 进 n1953年建立传染病报告系统,要求报告的病 种为13类;全国疫情统计通过每月汇

2、总传染病 报表实现,传染病报告方式十分落后。 n1998年开始逐级收集个案上报,但是依然无 法实现对传染病爆发的监测。 n2003年SARS爆发后,暴露了传染病监测和 报告的问题。国务院卫生部明确提出建立畅通 的疫情信息网络。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规划目标 国家CDC 区县CDC Internet VPN 医疗机构 省CDC 区域卫生信息网 医疗机构 省卫生厅 相关卫生机构 地市CDC 区域卫生信息网 医疗机构 市卫生局 相关卫生机构 卫生部 网络直报、逐级审核、管理分级的模式 县CDC 县卫生局 地市CDC 市卫生局 省CDC 省卫生厅 卫生部 国家CDC 国家疾病监测 中心数据库 数据管理

3、 分析报告 个案报告 医院乡卫生院 其他医疗 机构 专科防治 卡 库 用 用 必要时报告 医院 县CDC 市CDC 省CDC 国家CDC VPN网络平台 周期缩短 网络直报系统 可满足中央、省、省辖市、 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 传染病疫情信息同时进行实 时动态监测,实行疾病监测 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和共享。 二、网络直报工作管理 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 甲类传染病: (2 个病种) 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 (26个病种)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

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 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 疾、人感染H7N9禽流感 丙类传染病: (共11个病种) 流行性感冒(包括H1N1)、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 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 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一)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n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治法定传染病 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后,应立即按相关法律 、法规要求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初次报告)。 n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网络直报人员应及时审核 报告卡填

5、写是否完整、准确,有无错项、漏项,如发 现上述问题,立即向报告人进行核实、补充或订正报 告卡。将审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 统。 n暂无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在规定时限内,将审 核后的传染病报告卡以最快方式报告至属地县级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按月与县级疾控机构核对曾报告的卡 片,并签字确认。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监测报告工作流程 n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 理人员每日(包括法定节假日)对直报系统 内的传染病报告卡须进行错项、漏项、逻辑 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卡片必须及时向填 卡人查询与核对;在调查或核实中发现传染 病报告卡信息有误时,须在24小时内通过网 络进行订正

6、或删除;对核实无误后的个案信 息通过网络确认(划“”)上报。 n对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或其他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传染 病病例,应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 卡,按要求进行网络直报。 n审核时发现暴发疫情或异常疫情报告时,应立即向 填报卡片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核实。若信息属实,须通过网 络尽快确认报告信息,同时报告主管领导和相关业务部门 负责人,按照规定的时限和程序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 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派出专业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调查结果反馈后,若信息有误,应立即通报医疗机构的 网络直报人员,并通过网络进行订正或删除;对实行专病 管理的传染病,应将流行病学调查的相关信息反馈给专病

7、 管理机构(部门)及时录入专病管理系统。 n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内所 报告的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应会同报告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 一步核实;若信息属实,在县(区)疾病 预防控制机构确认信息的基础上,对网络 报告信息予以确认。 三)工作机制 n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建立对系统的警示 或异常情况能及时做出反应的工作机制。对系 统发出的各种警示或异常的疫情报告要及时做 出反应,核实、报告、启动应急调查处理机制 等。 n传染病信息的交流由负责传染病信息管理的 科室组织,定期召开疫情分析会,参加人员应 包括相关领导、办公室、传染病信息管理、传 染病监测、传染病防制等有关行政、

8、专业人员 。 三、信息管理 一)信息收集 n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卫生检疫机构的责任报告人在发现法定 传染病病人后,根据诊断结果填写传染病 报告卡进行报告。发现漏报的传染病病例 应及时补报。 n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法定传染病 病人时,应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报告当地 负责传染病管理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核实后进行报告。 二)报告内容(部分)解释 n家长姓名:14岁以下的患儿要求填写患者家长姓名 。 n出生日期:应详细填写出生年月日(公历)。其中 ,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不填写出生日期。 n实足年龄/年龄单位:出生日期与实足年龄,只选 择填写其中一项。出生日期不详时

9、才填写实足年龄 并选择年龄单位。大于等于1个月、不满1周岁的 ,按月龄填写,年龄单位选择“月”;不满1个月 的只填写日龄,年龄单位选择“日”。 n病例属于(来自于) :用于标识不同属地病例发病时居 住地址的所属县(区)与报告单位所属县(区)的相对 关系。应选择相应的类别按钮。 n现住地址:指病例发病时实际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 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宾馆、旅店,不一定是户籍 所在地址。应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病例如在 一个城市内有一处以上住址时,应填写患病期间能上门 随访到的住址。 n职业:为配合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新生儿破伤风病例的 职业按以下方式选择:出生场所为医院时选择“其它 ”;

10、出生在其它场所时选择“散居儿童”。 n病例分类:应选择相应的类别。乙肝、血吸虫病例根据所作出 的“急性”或“慢性”诊断进行相应的填写;对“急性”或“ 慢性”诊断不明确的,可不填写,按“未分类”录入。 实验室确诊病例:某种诊断方法对某种疾病的诊断有特异性, 如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肺结核病人的光片检查等等, 用这些方法确诊时选择。 临床诊断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 (如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等),做出诊断时选择 。 疑似病例:医生根据病人症状、体征和一般非特异性检查(如 查体、血象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等),不能做出准确诊断, 又不能排除时选择。 病原携带者:感染后

11、无明显症状、体征,仅实验室查出病原体 时选择。 n其他法定管理以及重点监测传染病:指卫生部 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 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它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 的传染病。填写该病种名称,或填写不明原因 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名称。 n备注:填写以上内容不能涵盖的信息,如传染 途径、最后确诊非传染病病名、传染病病例( 含疑似病例及病原携带者)订正为其它疾病时 的说明等。 三)网络直报时限 n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疫情时, 按传染病信息报告工作管理规范规定时限报告传 染病报告卡。 n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的病人或疑似

12、 病人的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录入 上报。其它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的个案信息 ,也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录入上报。 n其它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传染病信息 报告工作管理规范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的 个案信息,应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录入上报。 四)方式 n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有网络直报 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通过网络将传染病 报告卡的信息实时录入到疾病监测信息 报告管理系统;无网络直报条件的责 任报告单位,要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报到 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由其代为录 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代报卡片时,应 以卡片报告单位的帐号进入系统进行报告 。 n对补报的传

13、染病报告卡作为初次报告进行 报告和录入。 五)信息审核 责任报告单位内部信息收集的审核 n传染病疫情责任报告单位的传染病报告管理人员在网络报 告或上报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前,需先对收到的 本单位传染病报告卡进行审核。 n(1)发现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情况时,及时向填卡医 师核实;对重复报告的卡片进行标注,不再进行网络直报 。 n(2)发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对报告信息进一步核实:发 现甲类传染病、按照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不明原因 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如情况属实,应于2小时内 对报告信息进行网络直报,同时电话报告当地县级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 n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报告信息的审

14、核 n(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管理人员每日上网对辖区内报告的传染 病信息进行重复卡片的校验工作,对计算机提示的可疑重复卡片进行 核实,对误报、重报信息应及时给予剔除,非重复卡片的继续保留。 查重条件建议选择患者姓名、性别、职业、病种、发病日期、现详细 住址。 n(2)审核时如发现以下情况,建议结合本地实际,对报告信息进一 步核实。如情况属实,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对报告信息进行确认。 n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 n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 n本地罕见的或3年内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 n单个报告单位一周内报告有类似临床表现的不明原因疾病的病人3例 以上; n在一个自然村、集体单位

15、或局部区域内集中发生多例传染性疾病, 单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一日内单病超过10例; n本辖区内异常波动(短期内发病数明显增多)的病种; n不明原因肺炎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 n(3)对于其它传染病报告信息,核实无误后,于24小时内通过网络 对报告信息确认。 六)信息订正 n1、已报告病例诊断变更、死亡或填卡错误时,责任报 告人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并重新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 n2、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订正时需 将原诊断时间更改为作出确诊的时间,若由有直报条 件的责任报告单位作出订正,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 报告的订正信息重新审核。 n3、对于调查核

16、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属地县 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更正为地址不详。 n4、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 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发现传染病报 告卡信息有误或排除病例时及时订正。 七)数据统计及分析 n传染病日、周、月、年的报告分析以网络直报系统中的统计数据为准。 n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 统的数据(以当地统计部门数据为准)。 n(1) 按审核日期统计 n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发现并报告某病新病例的数量,统计时 以“审核日期”为判定指标。年内定期统计报表及对外公布数据采用此条 件进行统计。 n(2) 按发病日期统计 n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的数量,统计时以“发病 日期”为判定指标。年度统计报表及对外公布数据采用此条件进行统计 。 n(3)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 n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病例均以县为单位按现住地址(不 含港澳台、外籍病例)统计。 人口数的计算方法 n年内监测分析使用的人口资料用本年度年初人口 数。 n年度统计分析使用的人口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