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医学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1723460 上传时间:2017-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医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医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医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医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医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医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医学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医学论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_医学论文【摘要】目的探讨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O 例。观察组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0.05)。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指在外源性或内源性刺激因素作用下,因气道慢性炎症病变引发的支气管高反应性和气道阻塞,诱发可逆的、广泛的

2、气道狭窄所造成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反复发作性喘息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典型的表现是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有研究报道,多与接触变应原、病毒或细菌及某些刺激物有关,患者多于夜间或清晨发作或病情加重。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多数患者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病情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死亡。目前尚无特殊根治方法。因此,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外,还应从多方面加强护理干预,以利于该病的恢复和减少复发。我院对2009 年 2 月2011 年 2 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30 例,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3、1 一般资料:选择自 2009 年 2 月2011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其中男性 30 例,女性 30 例,年龄 1870 岁,平均 46 岁。病程 112 年,平均 4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护理干预如下: 1.2.1 环境护理干预:保持病室通风和适当的温度、湿度。应将室温控制在 20左右,湿度 5560为宜,冬季定时开窗通风,时间一般为 2030 分钟,有明确过敏原者应尽快脱离。患者的病室

4、内应彻底打扫,清除花、草、皮毛、烟雾等诱发刺激性的物品或者气体。入院时热情接待患者,根据病情提供舒适体位,神志清醒的患者一般是半卧位或坐位,鼓励用力咳嗽以利于排痰,减少体力消耗,对于久病体弱无力、咳嗽或痰液黏稠不宜咳出的患者,应用手轻拍患者背部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负压吸引器吸痰。重症患者遵医嘱,及时、充分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衣着要宽松舒适。当患者出现哮喘大发作时,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舒适。由于患者常有大量出汗史,因此,应每天给予温水擦浴,勤换衣服、床单以及被褥等。病室及物体表面地面可用 1:100 的施康消毒液拖擦后再用清水拖净,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液。 1.2.2 饮

5、食护理干预:应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饮食指导,调味宜清淡,避免冷食冷饮。如发病期间应提供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水分的饮食,如多吃蔬菜、水果等,饮食宜多餐少食,不可过饱。避免进食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牛奶、鱼、羊肉、韭菜、香菜、虾、蛋等,病发时忌吃海鲜,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约为 25003000ml 左右,以利于稀释痰液,补充丢失的水分。戒烟戒酒。 1.2.3 氧疗护理:对于气促、发绀的患者应给予应立即吸氧,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一般鼻塞法吸入氧气流量应控制在 24L分钟,面罩法吸入氧气流量应控制在 46L分钟,为保证用氧安全,应每 1530 分钟巡视病房 1 次,根据患者的病情

6、随时调节氧流量,仔细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耳垂、口唇及其指、趾甲的颜色变化,一旦出现异常,患者极度呼吸困难、烦躁、大汗淋漓、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救治,以免耽误病情。 1.2.4 用药护理干预:对于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日常应尽量避免服用,如阿司匹林、心得安等药物。也不可自行减量或停药。氨茶碱是有效解痉止喘药物,给予患者茶碱类药物静脉输注时速度不宜过快,浓度不宜过高,以防止恶心、呕吐、抽搐以及心律失常等毒性反应的发生。给予患者受体激动剂时,应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不可大量、长期、单一的使用,以防止患者出现耐药性。对于使用气雾剂吸入

7、治疗的患者,平时用的气雾剂大多为 受体兴奋剂,因该气雾剂可出现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感染或呼吸道不适等,过量严重时可出现心律失常而猝死,因此,对于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并告知患者及时用清水漱口,以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出现。每次吸入 12 喷,每日吸 34 次。对所用药物的用法、注意事项以及主要不良反应等有所了解。给予患者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时,虽是治疗重症哮喘的有效药物,但应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神经、消化道等变化,防止滥用激素带来的不良后果。 对于给予盐酸肾上腺皮下或者肌肉注射的患者,应注意有无心慌、头痛,注射后立即测量患者的血压。 1.2.5 心理护理干预:在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过程

8、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由于哮喘患者病情易反复发作,且病史长,病情发作时往往表现为恐惧、烦躁及精神紧张,致使患者的迷走神经兴奋性增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加剧1,从而病情出现进一步加重,因此,护患之间应建立起一种密切合作的关系,理解患者心情,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以亲切的态度对待患者,向患者做好解释和安慰工作,使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治疗和护理。耐心细致地介绍病情及病房环境,使患者和增强自信心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可以谈患者感兴趣的话题,也可以走进患者内心世界,拉家常转移注意力,也可以讲解一些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的事项,哮喘的知识、诱因、如何避免等,让患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信心,与

9、病魔抗争。 1.2.6 严密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自发性气胸、肺不张、脱水、酸中毒、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注意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等情况,监测患者的心率、心律、痰量和性质,肺功能变化。并记录 24h 出入量。 1.2.7 健康教育: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合理的体育锻炼方式,逐渐适量增加活动,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如散步、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同时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多出汗,平时应注意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少串门,尽量不到公共场所去。对吸烟者劝其戒烟,不养宠物,避免摄入引起过敏的食物,接触刺激性气体,并预防呼吸道

10、感染。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2:显效:患者在治疗 3 天内体征和症状完全消失,相关临床症状无需用药即可缓解,PEF 增加值>35;有效:患者在治疗 3 天内体征和症状减轻,哮喘发作较前明显减轻,药物给予剂量及次数递减,PEF 增加值 1535;无效:疗程结束后体征和症状无缓解,甚至有所加重,PEF 增加值<15。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100%。 2.2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 。 表 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 3020100100% 对照

11、组 30816680% 注:与对照组比较,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型疾病,发病原因很多,临床类型也不同3。对于重症患者及时给予氧疗,对于哮喘患者的一般护理,尽力消除或尽可能避免接触诱发哮喘的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近年来,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上述研究表明,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当患者出现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时,患者可因精神紧张、烦躁,甚至恐惧,而不良的情绪又会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对上述所有患者通过采取有效的心理指导、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精心细致的护理,提高患者的认知和适应能力,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了不良情绪的影响,调动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吴联芬39 例重症支气管哮喘的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5,35(12):43-44 2孙淑青80 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0):60-62 3张罡.支气管哮喘的护理体会J当代护士,2011,7(07):29-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