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那盏爱乐的灯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2139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燃那盏爱乐的灯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点燃那盏爱乐的灯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燃那盏爱乐的灯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燃那盏爱乐的灯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点燃那盏爱乐的灯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燃那盏爱乐的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燃那盏爱乐的灯(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点燃那盏爱乐的灯内容提要: 21 世纪的中国需要更多的具有创造型思维的人才,我们必须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学生学好音乐,必须要认真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鼓励学生不断探索、不断体验、不断创新,使他们从音乐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并能识别各种音乐,接受并创造音乐的文明,从音乐乐趣的体验中、音乐文明的享受中,得到性情的陶冶,精神的升华,思维的启迪。 关键词:培养、兴趣、鼓励、创新 扔比 .高拔丝曾在一部 film 里这样描绘音乐的感受:“这段音乐就像透过有精美凹凸的水晶盘子看黑暗里的烛光,光华四射,灿烂不可方物。如此感伤的脆弱,如此眩目的美丽。 ”这种音乐感觉是

2、不言而喻的。对于我们的学生,作为音乐教师该做些什么?笔者从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尝试从初中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进行研究、探索,现与诸前辈同仁进行探讨。 1.学生音乐学习动力的火花塞- 兴趣 如果把学生的音乐学习比作一台汽车发动机,要使发动机启动运2转,首先应该点燃火花塞,发动机才能开始运转。那么,兴趣就是学生音乐学习的火花塞,它可以点燃每个学生心中那盏爱乐的灯,让静止的音符跳动起来。使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件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

3、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更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本途径。这样才能真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当学生觉得学习音乐是无比快乐的,他们的音乐兴趣才会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从而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并取得惊人的成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 1.1 小悬念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轻松愉快的活动。教师在合适的时机给学生抖“包袱” ,让学生感到出其不意,或让学生脑筋急转弯,都会收到良好效果。 学生在课外查找了各种乐器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如:常见的笛子、小提琴 ,不常见的马头琴、独弦琴 等等,真的3非常多,又很详

4、细。笔者引导说:“世界上的乐器多的不胜枚举,但有一种说它贵,却不用化钱买的乐器,并且人人都有的,怎么没有人提到它呢?”学生一愣之下,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当老师打出谜底-“ 身体” 时,真是举座哗然。当然,接下来演奏“身体”这一乐器,就让所有的学生兴致盎然,趣味无穷了。 1.2 小游戏增进学生的音乐兴趣 在游戏中培养学习兴趣,同时使孩子变的聪明和自信。让音乐的各种能力、技能、创造性在游戏中自然的培养起来。虽然说初中的孩子已经陌生了幼儿的玩乐,但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普遍爱好新奇有趣的游戏,讨厌枯燥空洞的说教。因此,如果用游戏的方法来教育和激发孩子,其效果是十分惊人的。 当初一的学生在欣赏美声男低

5、音歌曲跳蚤之歌时,刚开始,学生并不喜欢,甚至有学生把耳朵塞上了, “啊,太恐怖了!” “好难听哟!”教师便与学生交流自己第一次的听后感,引导他们完整地听完歌曲,再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探讨歌唱者的声音特点,找出最深感触的地方等。有许多学生提出了各种极具启发性的问题,回答的学生结合了自己的音乐实践,见解独到,幽默风趣,令人回味。当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愚蠢的国王,狐假虎威的跳蚤,忍气吞声的宫娥、王后)时,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兴奋异常。随着音4乐,把一个个人物表现的活灵活现,入木三分。在游戏表演中,学生也不觉得男低音的深厚、低沉让人怪异了,也能从不同的“笑声”中感受到不同的含义了。从有创意的表演中,学

6、生那种积极探究的态度和自信、潇洒的表演,真让人感动。 事实证明,每个学生都具有一种音乐的潜质,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探究,并使他们的音乐有合适的展现机会,那么,音乐就会在他们心中绽放绚丽夺目的色彩。 2.持续保持音乐学习兴趣的能源- 鼓励 要使发动机连续不断的运转,必须不间断地供给他血液-能源,而要持续保持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能源就是鼓励。MS 斯特娜曾说过:“鼓励对于孩子如同阳光对于植物。 ”日本著名的小提琴家铃木镇一认为,教孩子学音乐时应像父母教孩子走路一样,因为父母总是用最欣赏最得意的目光关注孩子从零开始的每一个进步,即使孩子走得再糟,父母也不会嘲笑他,只会坚持不

7、懈地赞赏他、鼓励他。 作为教师,就不要怕学生学习音乐中的一百次失败,而要坚信他能在第一百零一次中成功。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鼓励,鼓励,再鼓励,这样才能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教5师的赏识,学生就会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转化成无穷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进行鼓励是要注意运用以下原则: 2.1 鼓励的及时性 曾有人说过,任何没有奖励的事情,就会消失在你的生命中。在一次例行的抽查中,抽到一位学生吹奏口琴,他先吹了两句,比较的顺畅,后面四句的间隔总要加上一句:“我吹不好的。 ”然后再吹下一句。又说一句:“我吹不好的。 ”直到把整首曲子吹完。其他学生在听到第一次是感到愕然,后感到有趣,便哄堂大

8、笑。我示意学生们让他吹奏完整后,我说:“这位同学总体吹奏是不错的,只是,我想把他说的这句话换一个字,并放在前面说,我想会更好一些,我们不妨试试!”我便把他说的“我吹不好的”写在黑板上,并用红笔把“不”改成了“得” ,就成了“我吹得好的”!然后,趁热打铁,让大家陪着他大声地说三遍,在教师和同学赞许和期待的目光中,请他再次为大家吹奏一遍,这次,他以较流畅的旋律获得了师生热烈的掌声。以后,我就再也没有听到有学生在演唱或演奏的过程中插入“我吹不好的”等类似的话语了。2.2 鼓励的主体性 教师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我们的语言能6凸显其主体性。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让学生相信自己是世界上独

9、一无二的,会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增添一份色彩和快乐。在欣赏赵松庭演奏的笛子曲早晨时,我请学生在欣赏前讲讲对早晨景色的真实感受,有一位学生讲出:“早晨的空气非常清新,街上行人稀少。 ”我就用学生的这句话,用即兴演唱来肯定、鼓励学生的发言。其他学生听了老师的即兴演唱后,表情马上起了变化,惊喜、佩服跃然脸上,马上就有许多同学要求畅谈自己的感受。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演讲家说过:“每个人所有的潜能都蕴涵在他的生命中了,他只等着你去认识、发现。 ”由此看出,学生的所有的潜能也都早已蕴涵在他的生命中了,他只等着老师去认识、发现。 2.3 鼓励的多样性 简单的一两句表示认同的话语往往会起到出人意料的作用。在进行歌曲复

10、习时,笔者曾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说:“我记得有一个班级的同学把这首歌曲唱的很不错,是你们么?”我装着在思考的样子,又好像是自言自语地说:“好像不是吧?!”学生马上大声地回答我“是我们班!” “那好吧,把你们最好的笑容,做美的音色,最浓的情感表达出来,让我瞧瞧吧!”这次的歌曲复习远远超出了我的意料。教师又适时地加上一些激励性极强的话语, “真的很不错我实在太高兴了。 ”学生脸上的得意之情更如早晨的朝霞般灿烂无比。在肯定学生创新的表达时,教师还可以说一些激励性极强7的话语, “棒极了” 、 “好样儿的” 、 “请你来指挥” 、 “太好了,还有呢?”“你还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呢?”等等,让他们明确教师所赞

11、扬的是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充满自信。也许有人会说:“有必要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么?”是的,石头底下的小草,曲折蔓延,就是为了早日见到春风,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快乐、更放松,教师做什么都不会过分。 所以说,鼓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句认同的话是鼓励,一个赞许的目光是鼓励,一阵热烈的掌声是鼓励;同时也可以是把学生说的内容转化为音乐,以师生即兴演唱或即兴演奏来表达;甚至可以把学生说的内容表现为舞蹈,以形体的优美舞姿来肯定、赞许。这些多方面的激励形式,唤起的是学生的自信,唤起的是学生对美的发现,唤起的是学生对艺术的膜拜与追求! 3.学生音乐学习热情的动力冲程- 创新 一台完美的发动机,必然是整个系统各部件

12、的创新整合。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想像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它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而决不是要学生做被动地模仿。我们要把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技巧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完美、统8一、和谐的整合和升华。 3.1 旋律是画面 在欣赏乐曲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音乐创设画面,以此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想像里和创造力,也增进了对歌曲的理解。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学生们感受着旋律的起伏,用纸笔画出旋律的走势图,而其中就有一位学生把走势图稍加润色,一幅两地乡思的情景跃然纸上。

13、信息时代运用网络学习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笔者就曾鼓励学生从网络上去找一些音乐资料,还尝试让学生运用网络制作出漂亮的音乐卡片,在 Email 中表达着相互的祝福。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加了趣味性,也有了交流创作上的欲望与成就感。 3.2 节奏是魔方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在音乐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编写节奏乐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音乐的韵律美,感受生命的律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从中体验创造的9成功与愉悦。 在学生没有会唱会奏时,就让学生以节奏创造出他们自己的音乐,从而让学生融入了音乐实践,让学生觉得创造音乐似乎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进行“掌声拍卖”的活动-

14、五秒中内能拍出多少掌声,并有强弱的表现;新创的“天鹅湖掌声”让所有的学生顷刻间产生美妙的感受,而学生并不需要很多的技巧或理论的背景。只要求师生在一起共同进行的活动,共同来形成一些新的东西。如:教师给出几个音符 X-、X、X、X.X,让学生进行不同的变化。 学生进行变化之后,还穿插了肢体语言,有边唱边拍边走的,有几人合作的,还有一领众和的,简直像万话筒一样,学生对此种课堂的活动形式更是乐此不疲。 3.3 即兴是捷径 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当一段音乐在流动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就要让学生即兴地、有创造性地把他们的感受表现出来。不论是进行声乐的即兴演唱,10还是器

15、乐上的即兴演奏,也不论是舞蹈造型上的精灵古怪,还是表情上的变化莫测,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捷径。如:表现一个“沉重和轻松”的话题时,有学生用口琴吹奏出缓慢的上行音阶和快速的下行音阶来调皮地表现;有学生投入地吟唱着,或舒缓低沉、或清朗婉转;也有学生用夸张的表情把人民引入一个“变脸”的世界;还有学生用舞蹈动作、用冷暖色调等等,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争奇斗艳。 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活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每一次音乐教学都像是一次探险,一次旅游,不是去教学生怎样唱一首歌,而是通过对话、看录

16、像、尝试、做游戏等,诱发学生潜意识中的音乐想象力,引导、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是学生能自由而尽情地把自己的感觉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探索。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走向音乐艺术的天涯,领略音乐艺术的魅力,兴趣是前提,鼓励是动力,审美是核心,三者不可缺一。在轰轰烈烈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素质”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在设计实施音乐课程是,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更好地挖掘音乐的特殊教育价值,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果音乐本身包含了表达、交流、创新11的意义,那么,音乐教育的全过程就意味着:让学生亲自在音乐活动中获取表达、交流和创新的经验,探索音乐的意义所在。-点燃那盏爱乐的灯!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曹理、何工,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0年 3.艺术教育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