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2070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激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激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激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激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激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历史课如何上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呢?这是现在很多历史老师还在困惑的问题。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兴趣会产生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因此,我在历史教学中,采用激情教学法,即运用教育的艺术,创设直观形象的情境,把抽象的历史知识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学生乐于自学,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一、激情教学法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激情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新课要创设情境,还要不断变化、不断创新,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好奇和探索的欲

2、望。比如利用图片、故事、歌曲、社会热点导入等。使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好奇一步一步渐入佳境。例如:八上第 1 课 鸦片战争 ,我用了一张漂亮的罂粟花图片。先出示图片,以静带动,用静态的图片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点。然后提出问题以此导入。再如:八下 8 课伟大历史转折这课,我就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导入,用优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带着问题一步步启发学生学习。无论用什么方法导入,我认为最重要的应抓住以下三点:(1)导入要紧扣主题。 (2)激发学生的情趣。 (3 )导入精炼。总之导入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自己创新,哪怕一句话,一首诗,一个动作都可2以的。 (二)激情引导自主学习 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

3、,历史事件有一个发生发展的经过,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果。因此,在学生预习自学时,引导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可以系统地把握知识的脉络,清晰知识结构,有利于知识的整体把握,整体理解,并发现历史规律。 如学习近代史上的战争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一场战争应该从哪些方面学习?学生回答后,共同构建自学知识体系,从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的经过、结果、影响、性质、胜负原因分析等几个方面学习,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学。最后基础知识学完后,画出知识体系结构图或表格,形成整体网络,学生就掌握了学习战争的基本规律,再学习战争时,不用教师指导,学生就能自己学习了,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那么,从哪个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才能提高

4、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呢? 1.提出问题,引入自学之门。上课伊始,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比如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时,提出: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是怎样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有意设疑,促使自学深入。自学指导贵在设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 。疑应设何处?一般3说来,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衔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 3.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

5、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进行联系比较:两者的背景、内容、领导阶段、维新方式诸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为什么其结果却是前者胜利后者失败呢?把历史上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 4.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

6、,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 ,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学生自主学习仅仅解决了一般的基础性问题,那么对于需要理解的问题又如何解决呢?下面我们就进入激情互动的环节吧! (三)激情互动 4(1)组内互动:对于组内互动,一般是教师是针对这节课需要挖掘的问题而提出的问题,多是关于原因、背景、结果、影响等。提出问题要难易适度,既需要学生思考,又要学生能通过组内的讨论得出结论。这就看教师设计问题的能力。是否能认识到初中学生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度不好把握,是需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例如:学习八下 8 课

7、伟大的历史转折 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伟大的历史转折是指什么?为什么说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解决的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心的转移和历史意义。讲这儿时应提一下特色的意思。 再者在讲八上第 17 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是哪两大政党?为什么说中国处于一个十字路口?蒋介石为垄断抗战胜利果实采取了什么政策措施?结果如何?(2)组间互动:针对探讨问题说出自己组内的意见,看别得组的同学是否认同。同时对于自己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可以提出供大家一起探讨。 (提出问题要给小组加分的,所以学生找问题特认真。)例如:学习八下第 1 课时,学生提出为什么说第一届政协会议是一次全国人

8、民大团结的空前盛会?学习八下第 3 课时学生提出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有何含义?学习八下第 1 课时学生提出国务院总理与政务院总理有何不同?(3)师生互动:老师的导向作用是无论在什么课堂上都不可改变的。能否灵活驾驭课堂,我认为最基本的一点应做到让学生不偏主题。在探讨相关的问题时不钻牛角,同时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及时做好归纳和总结,并做到解决5问题的理论高度,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要完成双基目标,又要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在课堂上我除了解决学生通过互动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外,更重的一点是让学生明确事件间的内在联系,起扮演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历史课上的互动可是说是评估

9、这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所以也是我们有中国特色教师钻研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的用好多媒体等多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达到让课堂活而不乱,目标达成的效果。我们需继续努力探讨,争取用更多的方式方法把课堂搞活,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互动仅仅是解决了本课相关的知识点,明白了相关的事件的前因后果,但目目间的联系,本课与本单元的联系就需要教师进行点拨精讲了。 (四)魅力精讲 精讲是一堂课必不可少的环节,这有助于学生从总体上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历史会更容易减轻学生的负担。在这方面我特别注重,一般在单元初有个总结,我都会在学习这一单元开始时让学生先读一下,然后我粗略的解读一下。这

10、一单元学习完后,我们重温一下单元综述,学生就会理解了。例如:学习八下第二单元第 4 课时我会先让学生看第二单元的总述,先知道这一单元所讲得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让学生明确探索就说明前面没有现成的路,并且是在建设领域进行探索,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失误,第 6 课讲的是经济领域中出现的失误,第 7 课主要讲政治领域中的失误,是学生认识到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曲折中6前进。学习历史不仅仅是知道相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还要应对考试。特别是现在的出题方式灵活多样,让一些学生不知所措,面对新的提法无所适从。 (五)巧妙的学法指导 历史的学习,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指导并引导学生采用巧妙地

11、方法学习历史。比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我引导学生编制顺口溜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即“割让辽台澎,赔款 2 亿两,增开沙重苏杭,允许日办工厂” ,学生很喜欢,一会就掌握了。再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 1894 年,4 的谐音是“死” ,日本想吞并中国,想让中国死, 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是 1895 年,5 的谐音是“无” ,日本想把中国变成一无所有,运用谐音法,学生把最难记的时间记得扎扎实实。再如,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点,比较近代史上的开埠通商和今天中国的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地更加透彻。 (六)拓展延伸 历史课的拓展延伸,是联系

12、性、探究性的、开放性的、研究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拓展视野。应对考试中相关问题是有联系的,需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前后,中外知识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第 11 课时第二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把前面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时期关于农村进行的改造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联系在一起,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7二、激情教学法教学应用效果 激情教学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教学中,我创设的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水平,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积极地思考过程中思维活跃,又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发现提出新的问题

13、,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过程。 激情教学法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创设的问题积极健康,趣味性强,学生处于一种愉快的情绪下学习,学习效率高,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道德理念的熏陶,人格得到升华。 激情教学法能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生在一种活跃、宽松的氛围中实践学习,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创新精神和创造品质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同时也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特有功能,加强了对学生的国情教育。 总之,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这种教学法就是激情教学法,它使学生“乐学” 、 “想学” ,并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 、 “想学”的内在动力,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 、 “想学” 、“会学” ,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