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ⅰ课程设计任务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7201839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ⅰ课程设计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ⅰ课程设计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ⅰ课程设计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ⅰ课程设计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ⅰ课程设计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ⅰ课程设计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ⅰ课程设计任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某市轻工业厂房承重体系为钢筋混凝土内框架,四周为370mm砖墙承重,二楼可变荷载为7.0kN/m2,设计只考虑竖向荷载,要求学生完成二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的设计。二层平面尺寸见图1。图1二、设计条件1 永久荷载:楼面面层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重度20kN/m3;板底、梁侧及梁底抹灰层15mm厚混合砂浆,重度17kN/m3;钢筋混凝土重度25kN/m3。2 二楼楼面可变荷载7.0kN/m2。3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5(=11.9N/mm2);主梁、次梁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300N/mm2);其余钢筋采用

2、HPB235级钢筋(=210N/mm2)。4 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5 柱断面尺寸400mm400mm。三、设计内容1 学生承担的具体设计题号见表1,要求每班分三个组。课程设计题号表 表1纵向轴线间距(m)楼面可变荷载6.0006.3006.6007.0kN/m2一组二组三组2 设计计算书一份(内容包括)(1)二层楼面结构平面布置: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现浇板、次梁的承载力计算(内力计算按塑性理论方法计算)。(3)主梁的承载力计算(内力计算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3 2#图子一张(内容包括)(1)二层楼面结构布置图,板的配筋图,板的配筋

3、图画在结构布置图上(板采用分离式配筋)。(2)次梁的配筋图,主梁的配筋图。(3)必要的结构设计说明。四、时间安排(一周)结构计算 2天绘制结构施工图 2天计算书整理、修改施工图 1天、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初步选择梁、板的截面尺寸1 板的尺寸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要求。板厚取;按施工要求,一般楼板厚度不小于60mm,密肋板厚度不小于50mm,工业建筑楼板厚度不小于70mm,本设计楼板厚度选80mm。2 次梁截面尺寸:次梁高度取,宽度取。本设计次梁截面尺寸选bh=200mm450mm。3 主梁截面尺寸:主梁高度取,宽度取。本设计主梁截面尺寸选bh=300mm600mm。二、

4、在计算书上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在计算书上画出图2,并标注出柱、主梁、次梁和板的名称(或编号),布置上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荷载的取值范围。 图2三、板的设计本设计采用单向板现浇楼盖,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对多跨连续板沿板的长边方向取1米宽的板带作为板的计算单元。1 计算简图(见图3)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若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本设计为九跨连续板超过五跨按五跨计算内力。板的计算简图 图32 板的荷载计算(见表2)板的荷载计算表 表2荷 载 种 类荷载标准值(kN/m2)荷载分项系数荷载设计值(kN/m2)永久荷载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80m

5、m厚现浇板自重15mm厚板底抹灰小 计(g)可 变 荷 载(q)总 荷 载(g+q)3 板的内力计算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值按图4采用,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计算。值图 图4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所以只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计算B支座负弯矩时,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较大值。板的弯矩计算见表3。板的弯矩计算表 表3截 面边跨中M1B支座MB中间跨中M2、M3中间支座MC弯矩值(kNm)4 板的配筋计算(见表4)b=1000mm,ho=h-20=60mm。各截面配筋计算过程见表4,中间板带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M2、M3及MC应降低20%,计算结果应

6、填在表4括号内。5 绘制板的配筋施工图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板的配筋图按1100的比例绘制在2#图纸上。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表4截 面边跨跨中(1)第一内支座(B)中间跨中(2)、(3)中间支座(C)边板带(中间板带)边板带(中间板带)选配钢筋(实配四、次梁的设计1 次梁计算简图计算跨度 边跨: 取, 两式较小值中间跨:次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本设计次梁仅为五跨,按五跨连续梁计算内力。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次梁的构造简图如图5所示,计算简图如图6所示。次梁构造简图 图5次梁计算简图 图62 次梁荷载计算(见表5)次梁荷载计算表 表5荷 载 种 类荷

7、载标准值(kN/m)荷载分项系数荷载设计值(kN/m)永久荷载由板传来次梁传来梁侧抹灰小 计(g)可变荷载(q)总荷载(g+q)3 次梁内力计算(见表6)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值、剪力系数值按图7采用。值值、值图 图7次梁内力计算表 表6截 面M1=MBM2=M3MC截 面VAVB左VB右弯矩值(kNm)剪力值(kN)4 次梁配筋计算(1)次梁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取。次梁翼缘计算宽度取,两式较小者。次梁跨中截面按式判别T形截面类型。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7。(2)次梁按仅配箍筋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8。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8、 表7截 面边跨跨中(1)第一内支座(B)中间跨跨中(2)中间支座(C)选配钢筋(实配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表8截 面边跨A第一内支座B左第一内支座B右中间支座C选配箍筋肢数、直径实配钢筋间距(mm)5 绘制次梁配筋施工图由于次梁的各跨跨度相差不超过20%,且q/g3,次梁纵筋的截断可直接按教材的次梁配筋构造要求图布置钢筋。次梁配筋图按150,剖面图按120的比例绘制在2#图纸上。五、主梁的设计主梁的荷载较大,且结构的重要性超过板和次梁,为保证主梁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1 主梁计算简图计算跨度 边跨: 取, 两式较小值中间跨:主梁计算跨度相差小于10%,计算内力时可采

9、用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及剪力系数。主梁构造简图如图8所示,计算简图如图9所示。 主梁构造简图 图8主梁计算简图 图92 主梁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折算成集中荷载,并作用在次梁位置。主梁荷载计算见表9。 主梁荷载计算表 表9荷 载 种 类荷载标准值(kN)荷载分项系数荷载设计值(kN)永久荷载由次梁传来主梁自重主梁抹灰小 计(G)可变荷载(Q)总荷载(G+Q)3 主梁内力计算(1)弯矩,式中系数、由教材附表3中相应的系数可查的。应先将及值计算出来,在计算及值时B支座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根据及值及相应的和系数可求得各跨中及支座弯矩值,主梁弯矩值计算见表10。主梁弯矩计算表 表10项 次

10、荷 载 简 图(1)(2)(3)(4)组合项(1)+(2)(1)+(3)(1)+(4)(2)剪力,式中系数、由教材附表3中相应的系数可查的。根据、值及相应的和系数可求得各支座左、右剪力值,主梁剪力值计算见表11。主梁剪力计算表 表11项 次荷 载 简 图(1)(2)(4)组合项(1)+(2)(1)+(4)注:项次(3)的活荷载布置对任何支座截面均不产生最大剪力,故不必计算。4 主梁配筋计算(1)主梁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取(两排钢筋)。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取,主梁翼缘计算宽度取,两式较小者,主梁跨中截面按式判别T形截面类型。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12。(2)主梁按仅配箍筋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13。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表12截 面边跨跨中(1)支座(B)中间跨跨中(2) 或 选配钢筋(实配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表 表13截 面边跨A第一内支座B左第一内支座B右选配箍筋肢数、直径实配钢筋间距(mm)5 主梁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由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荷载为: 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本设计按每侧设置5根、直径同主梁抗剪箍筋,间距取,然后按式验算附加箍筋是否能够承担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荷载。若附加箍筋不足以承受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再按式计算所需附加吊筋的面积。6 绘制主梁配筋施工图由于主梁是重要构件,主梁纵筋的截断需按弯矩包络图和抵抗弯矩图确定,考虑到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