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汇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9651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汇编(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l一、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相关规定。 l二、外科预防性用药的规定。 l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l四、医疗机构在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l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相关建议。 前 言 l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不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 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 影响。 l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 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 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为提高

2、细菌性感染的抗菌治疗水平,保障 患者用药安全及减少细菌耐药性,卫生部2004年8月19日公布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基于以下两点: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 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 点制订。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方有指针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

3、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 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 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 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 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 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 抗菌药物。(两菌四体、不含病毒)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l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原则: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 结果而定。 l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病人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 本,立即送细菌培养。

4、 l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 、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 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随后根据细菌培 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 点选择用药 l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 (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适 应症。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症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 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应注意6项: 1、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2

5、、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3、给药途径: (1)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 ,不必采用静脉或肌肉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患者 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疗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 转为口服给药。 序贯疗法与转换疗法 l序贯疗法:住院患者经短期静脉用药病情稳定后,将静脉注射剂改 为口服药物继续治疗.在不影响患者疗效的基础上,可缩短住院时 间,降低治疗费用,预防长期静脉输液引起的感染,减少静脉注射所 致的疼痛及其他危险.通常选用半衰期长且生物利用度接近注射 剂的抗菌药物口服替代注射剂继续进行治疗的方法,它是同一种 药物不同剂型间的转换.

6、 l转换疗法:属于序贯疗法的范畴,其定义为作用相近的同类药物之 间的转换. 3、给药途径: (2)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达到有效浓度,反易引起过敏 反应或导致耐药菌产生,因此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 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 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4、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 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 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

7、糖苷类等 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阿奇霉素每日一次,罗红 霉素每日二次)。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抗菌作用与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而与峰浓度关系较小。多数内酰胺类、部分大环内酯类(罗红 霉素、克拉霉素)、林克霉素类、氨曲南等。建议给药方法:缩 短间隔,尽量延长血药浓度超过MIC时间。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抗生素杀菌作用与临床效果与药物浓度 相关。包括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两性霉素B等。建议给药方 法:提高血药浓度,适当延长投药间隔时间。 l5、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 、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妥善处理,如败血症、感 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等需较长

8、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 6、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 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 感染。 (2)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 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 症等重症感染。 (4)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 合。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加。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l抗菌药物根据作用性质可分类四类: l类为繁

9、殖期或速效杀菌剂,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l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它们对静止期 、繁殖期细菌均有杀灭作用。 l类速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林克霉素类、氯霉素与大环内酯类 。 l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 l类和类合同可获得增强作用。 类和类合用拮抗。其他类 合用多出现相加或无关。但应注意:作用机制相同的同一类药物的 合用疗效并不增强,而可能相互增加毒性,如氨基糖苷类彼此间相 互不合用。还要注意,联合用药可能使药物毒性相加或极大增强, 如单用万古霉素肾毒性一般较低,但若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时,可使 氨基糖苷类毒性增大。 二、外科预防性用药(预防用药的目的及原则) l目的:预防手

10、术后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l基本原则:根据手术野有否污染或污染可能,决定是否预防用抗 菌药物。 二、外科预防性用药(清洁及污染手术的界定) l清洁手术者:手术野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也 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手术野无污染,通常不考虑预防用药。 l清洁半污染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 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大手术、经阴道子宫切除术, 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骨折或创伤手术。 l污染手术:由于胃肠道、尿路、胆道体液大量溢出或开放性创伤 未经扩创等已造成手术野严重污染

11、的手术。 二、外科预防性用药(用药的针对性-有的放矢) l外科性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及给药方法:抗菌药物的选择视预 防目的而定。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 称金葡菌)选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 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 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选用的抗 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 二、外科预防性用药(预防用药的时间) l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 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 菌的药物浓度.如手术时间

12、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 手术中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的有效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 手术结束后4小时. l清洁手术预防用药不超过24小时. l清洁半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48小时. l污染手术预防用药时间可依据患者情况酌量延长. 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l1、卫办医发200938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l2、院发200911号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三、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 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l(一)以严格控制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 步加强围

13、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l(二)严格控制氟喹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l(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l(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一)以严格控制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 ,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 理: l1、医疗机构要重点加强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 控制。 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 严格掌握适应症、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l2、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 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 般不超过24小时,

14、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l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加强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掌握 适应症,控制临床应用品种数量。 l1、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经验性治疗可用于肠道感染、社区获得性呼 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泌尿系统感染,其他感染性疾病治疗要在 病情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步实现参照致病菌药敏试验结果或 本地区细菌耐药监测结果选用该类药物。 l2、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二)严格控制氟喹酮类药物临床应用: (三)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 l卫生部新增以下药物作为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 l1、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噻利等。 l2、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

15、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帕尼培南/ 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 l3、多肽类与其他抗菌药物:万克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利奈唑胺等。 l4、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剂 ),伏立康唑(口服液、注射剂),两性霉素B含脂制剂等。 (四)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 l1、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将预警信 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l2、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慎重经验用药 。 l3、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 结果选用。 l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

16、%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 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 其临床应用。 (五)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 颅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 菌素;头孢 曲松 颈部外科(含甲状腺手术)第一代头孢 菌素 经口咽部粘膜切口的大手术第一代头孢 菌素,可加用甲硝唑 乳腺手术第一代头孢 菌素 周围血管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 菌素 腹外疝手术第一代头孢 菌素 (五)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 胃十二指肠手术第一、二代头孢 菌素 阑尾手术第二代头孢 菌素或头孢噻肟 ;可加用甲硝唑 结、直肠手术第二代头孢 菌素或头孢 曲松或头孢噻肟 ,可加用甲 硝唑 肝胆系统手术第二代头孢 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用头孢 曲松 或头孢哌酮 或头孢哌酮 /舒巴坦 胸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 菌素,头孢 曲松 心脏大血管手术第一、二代头孢 菌素 (五)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 手术名称抗菌药物选择 泌尿外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 菌素,环丙沙星 一般骨科手术第一代头孢 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第一、二代头孢 菌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