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鱼图集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9649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69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淡水鱼图集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69页
淡水鱼图集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69页
淡水鱼图集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69页
淡水鱼图集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69页
淡水鱼图集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淡水鱼图集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淡水鱼图集讲述(1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华鲟 鲟科 Acipenser sinensis Gray (鳇鱼、腊子) 头背部骨板光滑。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 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鳃耙1428。 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 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 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 一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 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 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 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 腊子即指中华鲟。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

2、鱼胶, 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2长江鲟 鲟科 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 (鲟鱼、沙腊子) 各行骨板问的皮肤遍布颗粒状细小突起,极为粗糙,头背面在幼 体具有明显的小刺。背鳍前有1012块骨板。鳃耙3354。 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栖息于长江上游水流较急、石质河底的十流中。 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达到性成熟的个体 ,雌鱼体重为20市斤左右,雄鱼体重10市斤上下。 鱼卵可加上成鱼子酱,鳔和脊索能制作鱼胶。 分布于长江上游。可在上游建立人工孵育场培养幼 鱼放流,并可作为大型水库的放养对象。 3白鲟 白鲟科 Psephurus gladi

3、us (Martens) (象鱼、鲟钻子) 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 器。吻延长,呈剑状,其腹面具短须1对。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 均具细齿。鳃孔大。鳃膜后缘尖。体表光滑无鳞。栖息于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 大型湖泊。健游,性凶猛,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春季在长江上游产卵。 是著名的珍稀鱼类,为我国所独有,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生长迅速,个体特大,“ 千斤腊子,万斤象”之“象”即指白鲟。曾记录过体长达7米者。分布于长江、钱塘江。 4鲥 鲱科 Hilsa reevesii (richardson) (三黎鱼、三来) 体侧扁,腹缘有锐利的棱鳞

4、,排列成锯齿状。口大,端位,上颌正中有一缺刻。 鳞片大而薄,无侧线。洄游性鱼类,生长于海中,每年46月溯河行生殖徊游, 67月产卵,卵浮性。产卵后亲鱼即降河归海,幼鱼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以 浮游生物为食。910月人海。 个体较大,肉细脂厚,为鱼中上品,久享盛名。产于长江以南各人河流。 5短颌鱼齐 鱼是科 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 (毛花鱼) 体形长而侧扁。上颌骨后伸不超过鳃盖后缘。无侧线。纵列鳞6877。胸腹部具 棱鳞。胸结上部有6根游离的丝状鳍条。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相连。为纯淡水 生活的种类,栖息于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食水

5、生无脊椎动物。生殖季节在5月中 旬到6月中旬。肉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 体。 6刀鱼齐 鱼是科 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 (刀鱼、毛花鱼) 体极扁薄。上颌骨后伸至胸鳍基部。无侧线,纵列鳞7483。胸腹部具棱鳞。胸鳍前6根 鳍条游离呈丝状。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基相连。 为洄游性鱼类,春、夏季由海进入江河行生殖洄游。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卵粒 具油球,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幼 鱼以 浮游动物为食,肥育至秋后或翌年人海。成鱼食小鱼虾。 小型鱼类,但在同属中其 个体最大,大者长达40厘米。重280克。为长江下游地区主要经

6、济鱼类之一。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 7银鱼 银鱼科 Heemisalanx prognathus Regan (面条鱼、面鱼) 体细长,为体高的11倍左右。下颌缝合处有肉质垂。舌上无齿。胸鳍条89。体透明。 洄游性鱼类, 34月从海中洄游到江河口咸淡水中产卵。亲鱼产卵后死亡。生活在水体上 层。个体虽 小,但在生殖洄游期间数量较大,形成鱼汛。味颇鲜美,深受群众喜爱。分布 于东海、黄 海及江河口咸淡水区域。 8大银鱼 银鱼科 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 体细长。头部上下扁平。吻尖,略呈三角形。具有舌齿。背鳍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大十 至胸鳍基部。体透明

7、。在海水淡水中都有,一般活动于水体。上层,在江河、湖泊宽阔的 水面中产卵,生殖季节为13月。个体小,常见个体体长为150毫米左右。主食小虾、 小鱼。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江河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 9太湖短吻银鱼 银鱼科 Neosalanx tangkehkeii taihuensis Chen (小银鱼) 体细长。头部扁平。吻钝,呈弧形。无舌齿。背鳍起点距尾鳍基部小于至胸鳍基部的距离。 体透明。纯淡水种类,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繁殖期37月,在湖边水 草丛生地区产卵。个体小,繁殖力强,数量较大。味鲜美,经加工鲜冻,或晒成鱼干畅销 国内外。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 10鳗鲡 鳗鲡科

8、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白鳝、鳗) 体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上下颌具细齿。鳞甚小,隐埋于皮下。背、臀鳍低,基部长, 后端均与尾鳍相连。胸鳍小,圆形。腹鳍缺失。体无斑点。 降河性洄游鱼类。海中产卵。仔鱼为透明的叶鳗,春季,当仔鱼发育成幼鳗时,成群游人 江河,在于支流或湖泊中肥育,成熟后降河泅游至海中繁殖,以食小负、蟹、虾和水生昆 虫为主。一般夜间活动。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多脂、营养丰富。现已进行人工 养殖。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各河流。 11胭脂鱼 胭脂鱼科 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黄排、火烧鳊)

9、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唇厚,上下唇均具乳头状突起。下咽齿一行,数 多,呈梳状。背鳍条多,延全臀鳍的后上方,成熟雄鱼的臀鳍及尾鳍具珠星。体色也随生长 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 红或略带青紫色,从吻端于尾鳍基有1条猩色的宽条。 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要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34月在江河上游急流石滩产 卵。多栖息于上游,幼鱼和未成熟个体也见于江河中下游及湖泊中。 个体大,生长较快,可长至60市斤以上,是大型经济鱼类。同时也是胭脂鱼科分布在亚洲 大陆的唯一的种,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应重视资源保护。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 12中

10、华沙鳅 鳅科 Botia (Sinibotia) superciliaris Gunther (钢鳅) 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未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腹鳍 未端不达肛门。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 小型鱼类。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13花斑副沙鳅 鳅科 Parabotia fasciata Dabry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较长。眼下刺分叉,未端达眼球中部。颊部被细鳞。腹 鳍末端距肛门甚远。肛门位于腹鳍基至臀鳍起点之间的前3/5处。 栖息于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个体小。广布于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的 各江河

11、。 14武昌副沙鳅 鳅科 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短。眼下刺分叉。颊部被细鳞。腹鳍未端后伸到达或超 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前。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湖底层。分布于长江中游。 15漓江副沙鳅 鳅科 Parabotia lijiangensis Chen 吻长与眼后头长相等。眼径等于或小于眼间距。眼下刺分叉,未端达到或稍超过眼中央。 颐部无突起。须3对;口角须长度稍短于眼径。颊部具鳞。腹鳍未端达到肛门。尾柄较高。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底层。分布于漓江和湘江上游。 16长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elong

12、ata (Bleeker) (花鱼、花斑鳅) 体长,侧扁。头长而尖。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58 条垂直带纹或不规则斑纹。 生活于江河底层,性凶猛,主食小鱼。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长至56市 斤,具有捕捞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 17紫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taeniaps (Sauvage)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间距与眼径之比大于2.5倍。眼下刺不分叉。体 侧具蠕虫形花纹。 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18 红唇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rubrilaris (Dabry) 颐下有1对钮状突起。须

13、3对。眼下刺不分叉。腹鳍未端超过肛们,体色变化较大,全身具 不规则的斑块,或仅背部具斑纹,或全身无斑纹而呈褐色。 栖息在江河底层。个体不大。为长江上游干、支流的常见鱼类。 19衡阳薄鳅 鳅科 Leptobotia hengyangensis Huang et Zhang (花泥鳅)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背鳍起点约位于吻端至最后一个鳞片问的中点。背部自 吻端至尾柄未端具78个大黑斑。肛门位于腹鳍至臀鳍问的中点,腹鳍未端超过肛门。 底层小型鱼类,数量少。分布于湘江上游。 20短体条鳅 鳅科 Nemachilus potaneni Gunther 体圆筒形,尾部侧扁。尾柄上 皮褶棱发达。尾柄高稍

14、大于或等于尾柄长。头宽远超过头高、上、下颌具 角质。须3对,无眼下刺。背鳍起点位于体中部。尾鳍截形。肛门靠近臀鳍 起点。 生活于石底河溪浅水处。个体小,体长通常在100毫米以下。分布于长江上 游各支流。 21中华花鳅 鳅科 Cobitis sinensis Sauvage et Dabfy (花泥鳅) 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与至尾鳍基距离相等。尾柄较短,尾 鳍稍圆或平截。体侧沿纵轴有1015个斑块,尾鳍基上侧具一黑斑。 小型底栖鱼类,生活于江河水流缓慢处。以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为主。分布于长 江以南各江河。 22大斑花鳅 鳅科 Cobitis macrostigm

15、a Dabry (花泥鳅) 须4对。眼下刺分叉。侧线不完全。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为近。尾柄较长,尾 鳍后缘平截或稍圆。体侧沿纵轴有69个较大的略呈方形的斑块,尾鳍基具一黑斑。 底栖鱼类。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 其附属水体。 23泥鳅 鳅科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 (鳅) 须5对,最长口须后伸到达或稍超过眼后缘。无眼下刺。鳞小,埋于皮下。尾 柄。上皮褶棱低,与尾鳍相连。尾柄长大于尾柄高。尾鳍圆形。肛门靠近臀 鳍。 小型底层鱼类。生活在淤泥底的静止或缓流水体内,适应性较强,可在含腐 殖质很丰富的环境内生活

16、。当水缺氧时,可进行肠呼吸,而在水体干涸后, 又可钻入泥中潜伏。以各类小型动植物为食。分批产卵,繁殖期主要在56 月。受精卵粘附在水草上孵化。最大个体可长达300毫米,肉质优良,为出口 水产品之一。 广泛分布于黄河以南各水系。 24大鳞副泥鳅 鳅科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Sauvage) (泥鳅) 体形酷似泥鳅。须5对。眼被皮膜覆盖。无眼下刺。鳞片较泥鳅体鳞为大,埋于皮下 。尾柄处皮褶棱发达,与尾鳍相连。尾柄长与高约相等。尾鳍圆形。肛门近臀鳍起 点。 生活习性与泥鳅相似。数量较少。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中。 25马口鱼 鲤科 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bidens Gunther (桃花鱼、山鱼感) 口大,下颌前端有一突起,两侧各有一凹陷,与上颌的凹凸处相嵌合。雄鱼的头部, 胸鳍及臀鳍上均具有珠星,臀鳍第14根分枝鳍条特别延长;体色较为鲜艳。 栖息于山涧溪流,尤以水流较急的浅滩和砂砾底的小溪为多见。生殖期在36月。是 一种小型凶猛鱼类。以小鱼和水生昆虫为食。 分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