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首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9635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词首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古代诗词首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古代诗词首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古代诗词首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古代诗词首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词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词首(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词三首木兰诗观刈麦破阵子点击页面即可演示木兰诗木兰像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属于叙事诗,全诗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返回河南虞城花木兰祠注意下列句子的意思,读懂课文大意。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互文)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互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一)(二)(

2、三)(四)代父从军,踏上征途奔赴前线,十年征战还朝辞官,亲人团聚比喻赞美,讴歌英雄一、二、三、四、想一想:诗中的木兰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勤劳善良坚毅勇敢淳厚质朴机敏活泼热爱亲人报效国家不慕高官热爱和平你知道我国历史上的其他女英雄吗?你学到了什么?1.课文选自朝编的乐府诗集,是时的一首。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的修辞是。3.“军书十二卷”“同行十二年”中的数字是确指吗?郭茂倩宋北朝民歌互文是虚数观刈麦白居易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进士,后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3、。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被后世誉为“古今长歌第一”,和元稹齐名,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著有白氏长庆集。我们要学习的观刈麦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的讽谕诗。这首诗叙述明白晓畅,结构层次也非常清晰自然。质疑自探读诗读准字音了解诗的内容,明确诗中所叙事情大致理解内容刈荷箪饷灼秉敝晏yhdnxinzhubnbyn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诗中描写农民冒着酷暑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一位贫苦农妇之口,诉说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分组学习合作交流诗中讲了怎样的劳动场面?贫妇拾穗说明了什么?作者有怎样的心理活动?“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展现了割麦人怎样的矛盾心理呢?精讲

4、点拨巩固训练实写农民割麦的情景,并对割麦者的心理加以刻画,。他们为了收割麦子甘愿吃苦耐劳,为了生活,为了活命,他们只有忍着,挺着。筋疲力尽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其中“惜”写出了劳动人民的一种反常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一个“税”道出了劳动人民辛苦劳作却仍然食不果腹的真正原因:是沉重的租税剥削所致啊。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造成了强烈的讽刺意味。作者将农民与自己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惭愧,谴责自己;对统治者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检测反馈拓展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刈荷箪童稚饷田灼秉穗吏禄三百

5、石()2、回答总写劳动艰辛的句子是()表现割麦人反常心理的诗句是()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同情的诗句是()试着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背诵这首诗搜集白居易的相关诗作,读读背背。破阵子辛弃疾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大词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值得纪念的民族英雄,也是最负盛名的词人之一。辛弃疾与苏轼齐名,世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等。作者为什么要“饮醉”?醉后为何要灯下看宝剑?哪些句子写战争的画面?哪些句子写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词中着力铺写的梦中景象,沙场点兵、弯弓走马等,场面壮阔,意气豪放,与醉里挑灯看剑、人老白发平添的现实形成了强烈对比,所以说这首词是“以壮衬悲”。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