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_11细胞信号转导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9617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7.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_11细胞信号转导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细胞生物学_11细胞信号转导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细胞生物学_11细胞信号转导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细胞生物学_11细胞信号转导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细胞生物学_11细胞信号转导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_11细胞信号转导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_11细胞信号转导讲解(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八章 细胞信号转导 几个易混淆的概念 : 细胞信号发放(cell signaling):细胞释放信号分子,将 信息传递给其它细胞。 细胞通讯(cell communication):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 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 细胞识别(cell recognition):指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细 胞表面的信息分子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反应的现象 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指外界信号(如光、 电、化学分子)与细胞细胞表面受体作用,通过影响细 胞内信使的水平变化,进而引起细胞应答反应的一系列 过程。 一、细胞通讯 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

2、通过介质传 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反应的过程。 细胞通讯的方式 三种方式: 间隙连接或胞间连丝; 接触依赖性通讯; 分泌化学信号(普遍采用)。 第一节 概述 间隙连接: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相联系,连接子 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 作用:允许小分子物质如Ca2+、cAMP通过,有助于相邻同 型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协同反应,如可兴奋细胞的电耦联 现象。 接触依赖性通讯:又称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质膜 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分子 相结合,影响其他细胞。 如:精子和卵子之间的识别。 分泌化学信号:指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 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

3、。 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4类。 内分泌:内分泌细胞分泌信号分子(激素)到血液, 随血液循环运送到体内各个部位。 特点:低浓度(10-8-10-12M ),全身性,长 时效。 旁分泌:分泌局部化学介质到细胞外液中,经过局部 扩散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 包括:各类细胞因子;气体信号分子。 自分泌:细胞对自身分泌的物质产生反应。常存在于 病理条件下,如肿瘤细胞合成并释放生长因子刺激自身 ,导致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 化学突触(突触信号发放):通过化学突触传递神经 信号。 A.内分泌:由内分泌腺细胞产 生的激素,分泌进入血液循环 ,作用相应的靶细胞; B.旁分泌:信号细胞分泌局部 化

4、学介质释放到细胞外液中, 作用于邻近的靶细胞; C.自分泌:细胞对其自身分泌 的信号分子产生应答反应; D.化学突触:神经信号(神经 递质或神经肽)通过突触传递 影响靶细胞; E.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通讯: 细胞间接触依赖性的信号转导 需要细胞膜蛋白与靶细胞受体 蛋白之间彼此直接接触。 A.A.内分泌内分泌 B.B.旁分泌旁分泌 C.C.化学突触化学突触 D.D.接触依赖接触依赖 性通讯性通讯 信号分子与受体 信号分子 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以及物理信 号(光、热、电流)。但是在有机体间和细胞间的 通讯中最广泛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化学信号可分为激素、局部介质、神经递质和 气体分子等4类。

5、 NO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和效应分子 ,是在体内发现的第一个气体性信号分子。 化学信号根据其溶解性通常可分为亲脂性和亲水性两类 :亲脂性信号分子,主要代表是甾类激素和甲状腺素 。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生长因子、局部 化学递质和大多数激素。 化学信号的特点: 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 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 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 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 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受体 受体是指任何能够同激素、神经递质、药物或细 胞内的信号分子结合并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 子。 受体多为糖蛋白,

6、一般包括两个功能区域,与配 体结合的区域及产生效应的区域。 具有特异性;饱和性;高度的亲和力。 根据靶细胞上受体存在的部位,可将受体分为细 胞内受体和细胞表面受体。 细胞表面受体介导亲水性信号分子的信息传递,分为 : G蛋白耦联受体; 酶耦联受体(酶连受体); 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每一种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受体和信号转导系统,细 胞对信号的反应不仅取决于其受体的特异性,而且与细 胞的固有特征有关。有时相同的信号可产生不同的效应 ,如Ach可引起骨骼肌收缩、降低心肌收缩频率,引起唾 腺细胞分泌。有时不同信号产生相同的效应,如肾上腺 素、胰高血糖素,都能促进肝糖原降解而升高血糖。 细胞持续处于信号分子

7、刺激下的时候,细胞通过多 种途径使受体钝化,产生适应。如: 修饰或改变受体,如磷酸化,使受体与下游蛋白隔离 ,即受体失活。 暂时将受体移到细胞内部,即受体隐蔽。 通过内吞作用,将受体转移到溶酶体中降解,即受体 下行调节。 第二信使与分子开关 第二信使 第一信使是指细胞外的化学信 号物质(水溶性信号分子),如激 素、神经递质等,不能穿过靶细胞 膜,只能经膜上的信号转换机制实 现信号传递。 第二信使是指第一信使与膜受 体结合后诱使胞内最先产生的信号 物质,如环腺苷酸(cAMP)和肌醇 磷酸等。亲水性的第一信使不能直 接进入细胞发挥作用,而是通过诱 导产生的第二信使发挥特定的调控 作用。 起信号转换

8、和放大的作用。 目前公认的第二信使有cAMP、 三磷酸肌醇(IP3)、二酰基甘油(DG) 等,Ca2+是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 第三信使”。 分子开关 细胞内信号传递蛋白质(开关蛋白)可分为 两类: 开关蛋白的活性由蛋白激酶使之磷酸化、蛋 白磷酸酶使之去磷酸化而得到调节。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是绝大多数信号通路组分可逆 激活的共同机制,有些蛋白质在磷酸化后具有活性, 有些则在去磷酸化后具有活性。 GTP开关蛋白,结合GTP而活化,结合GDP而 失活。 蛋白激酶 磷酸化; 蛋白磷酸酶 去磷酸化 。 何谓信号传递中的分子开关蛋白?举例说明 其作用机制。 分子开关蛋白是细胞内信号传递时作为分子 开关的蛋

9、白,含有正负两种相辅相成的反馈机制 。可分为两类:一类开关蛋白的活性由蛋白激酶 使之磷酸化而开启,由蛋白磷酸酶使之去磷酸化 而关闭;许多由可逆磷酸化控制的开关蛋白是蛋 白激酶本身,在细胞内构成信号传递的磷酸化级 联反应;另一类主要开关蛋白由GTP结合蛋白组成 ,结合GTP而活化,结合GDP而失活。 如人受到惊吓时,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输 出量增加、肌糖原分解剧增和肝糖原分解使血糖 增加,就是人分泌的肾上腺素进入血液,肾上腺 素使糖原磷酸酶活化,加速糖原分解所致。当惊 吓解除时,蛋白磷酸酶使糖原磷酸化酶失活,恢 复到原来水平。 与糖元磷酸化酶活化和失活有关的酶,分别 是磷酸化酶激酶和蛋白磷酸酶

10、。 糖元的调节 二、信号转导系统及其特征 信号转导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信号蛋白 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由4个步骤组成 : 胞外信号分子识别表面受体; 信号跨膜转导(产生胞内信号); 信号放大; 细胞反应。 信号蛋白: 除细胞表面受体之外, 还包括:转承蛋白;信 使蛋白;接头蛋白;放 大和转导蛋白;传感蛋 白;整合蛋白;分歧蛋 白;潜在基因调控蛋白 。 主要特征 特异性; 放大作用; 信号终止或下调作用(脱敏/适应); 细胞对信号的整合作用。 第二节 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一、细胞内核受体及其对基因表达的调节 亲脂性小分子通过与细胞内受体结合传递信 号。细胞内受体的本质是激素激活的基因调

11、控蛋 白,构成细胞受体超家族。 在细胞内,配体与受体结合将导致抑制蛋白 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受体再通过暴露它的DNA 结合位点而被激活。 激活的受体穿过核膜孔进入细胞核内,结合 于特异的DNA序列调节基因表达,影响基因转录 。 这一过程可分为初级反应阶段和延迟反应阶 段。 二、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进入靶细胞直接与酶结合 NO是一种自由基性质的气体,具有脂溶性,可快速扩散 透过细胞质膜,到达邻近靶细胞发挥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元是NO的生成细胞,其生成需要 NO合酶(NOS)的催化,以L-精氨酸为底物,以还原型 辅酶(NADPH)为电子供体,等当量地生成NO和L- 瓜氨酸。 内源性NO由NO

12、S催化合成后,扩散到邻近细胞,与鸟苷 酸环化酶活性中心的Fe2+结合,改变酶构象,导致酶活性 的增强和cGMP合成增多。cGMP通过cGMP依赖的蛋白 激酶GPKG的活化进而抑制肌动-肌球蛋白复合物的信号 通路,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磷酸甘油用于治疗心绞痛 的原理。 一、G蛋白耦联受体的结构与激活 G蛋白偶联受体是真核生物细胞表面由单 条多肽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能同信号分子 结合引起细胞功能变化的生物大分子。 是指配体-受体复合物与靶蛋白的作用要 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 ,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细胞内,影响细 胞的行为。 第三节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G蛋白偶联的受

13、体的模式图 G蛋白是一种分子量为10万左右的可溶性蛋白质 ,由、三个亚基组成。位于细胞膜的胞质 面,由于结合鸟苷酸GDP或GTP,具有调节功能 和信号转导作用,故称为结合鸟苷酸调节蛋白 。 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当G蛋白亚基与GDP结合,处于关闭状态;当胞 外配体与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时,导致胞内亚 基与GTP结合而被活化,处于活化状态,从而传 递信号。 胞外信号结合所诱导 的G蛋白的活化 G蛋白属外周蛋白, 在膜的细胞质面通过脂 肪酸链锚定在质膜上。 哺乳类三聚体G蛋白的主要种类及其效应器 二、G蛋白耦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由G蛋白耦联受体所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根

14、据产 生第二信使的不同,又可分cAMP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 信号通路和G蛋白耦联离子通道的信号通路。 cAMP信号通路 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后,通过与G蛋白耦联,在细胞 内产生第二信使(cAMP) ,从而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cAMP信号通路由质膜上的5种成分组成: 激活型激素受体(Rs); 抑制型激素受体(Ri); 活化型调节蛋白(Gs); 抑制型调节蛋白(Gi); 腺苷酸环化酶(Ac)。 Rs与Ri Rs与Ri位于质膜外表面,分别与Gs和Gi结合。 Gs与Gi G蛋白也称耦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它将受体和腺 苷酸环化酶偶联起来,使细胞外信号跨膜转换为细胞内信 号,即第二信使cAMP。 Gs偶

15、联Rs和腺苷酸环化酶,Gi偶联Ri和腺苷酸环化酶 。两者均由、亚基组成,其亚基不同,其它亚基 相同。 Gs的调节作用:当激素配体与Rs结合后,暴露出Gs的 结合位点,受体复合物与Gs结合,Gs的亚基构象发生变 化,GDP脱离,GTP与亚基结合而活化,使三联体Gs蛋白 解离出亚基和亚基复合物,游离的亚基游离的亚基 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使之活化,并将ATP转化为cAMP。 活化的亚基复合物也可直接激活胞内靶分子, 具有信号传递的功能。此外亚基复合物也能与膜上 的效应酶结合,对活化的亚基起协同或拮抗作用。 Gi的调节作用:当Gi与GTP结合,Gi的亚基与 亚基解离后,一是通过亚基与腺苷酸环化酶结合,

16、抑 制酶的活性;二是通过亚基复合物与游离的Gs亚基 结合,阻断其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 (3)腺苷酸环化酶 cAMP 信号通路的催化单位是结合在质膜上的腺 苷酸环化酶 ,在Mg2+和Mn2+的存在下,它催化ATP产 生cAMP。 在细胞内还有另一种酶即环腺苷磷酸二酯酶( PDE),可降解cAMP的浓度,终止信号反应。 cAMP浓度在细胞内的迅速调节是细胞快速应答胞 外信号改变的重要基础。 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 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A完成的。 细胞表面Gs信号转导过程模式图 PKA系统的信号转导机理 在动物体内,葡萄糖是以不溶的糖原形式储存起 来的。脊椎动物中糖原的分解受激素控制,如胰高血 糖素和肾上腺素。它们在结构上没有相同之处,却能 引起相同的生物学效应。原因主要是通过作用于膜受 体后,激活G蛋白耦联系统,产生cAMP后,激活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