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认知基础(引子)讲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9524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的认知基础(引子)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言的认知基础(引子)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言的认知基础(引子)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言的认知基础(引子)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言的认知基础(引子)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的认知基础(引子)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的认知基础(引子)讲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的认知基础 你一直看得见自己的鼻子,只是大脑选 择了忽略它。 引 子 认知语言学是什么 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成了 猴。于是,两段树根从此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 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 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把我雕成了猴,把它雕成了 神,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 “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感叹 道,“其实,在雕刻你们之前,你们的命运就已经成形了 。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像神,一个像猴,我只 是按着你们的原貌略加雕刻而已。所以,你们的命运是 你们的成长决定的,你们在泥土中那段成长的过

2、程,决 定了你们最终的走向。” 这说明,任何形式追根溯源都是可以解释的, 即都有理据性。 理据性与任意性是一对矛盾。结构主义语言学认为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这一观点源于亚里士多德和索绪 尔。索绪尔把符号内部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界定为 任意性结合,就等于宣告了任意性的合理性。 后来的生成语言学的基本主张就是句法自主论,把 句法看做是自主的系统,可以脱离语义独立运作。并且 认为语言符号的编码具有任意性。 但大量的语言事实都对任意性进行了挑战。“大小、 长短、多少、高低、前后、里外、左右、好坏”合乎正常 的范式和语感,反过来却不正常(语序不任意)。 沙发上有只猫 *猫下有个沙发 空间关系 脚下的路

3、 *路上的脚 不任意 在饭店里吃饺子 *饺子吃在饭店里 时间关系 从抽屉里找出证件 *找出证件从抽屉里 不任意 语言里有许多超常组配格式,即使上世纪五十年代 讨论的“养病”、“打扫卫生”也有理据性。“养病”是行为与 行为原因的关系,“打扫卫生”是行为与行为目的的关系 。再如修辞里的“移就”: 移就是将通常用于修饰、描写甲事物性状的词语移 用到乙事物上去,典型的转移方式是移人类性状于外物 ,典型的句法形式是形名组合的定中结构。 那时起,这个成分就进入了我的血流,席卷着我前 进,一时把我抛到快乐的浪尖,一时又将我抛落悲哀和 失望的谷底。(CCL语料库) 快乐的浪尖:人冲浪时如被抛到了浪尖(因)则

4、通常会兴奋、快乐(果) 悲哀和失望的谷底:人如被抛落到了谷底(因) 则通常会感到悲哀和失望(果) 这是概念整合。整合产生浮现意义。移就的浮 现意义可以表述为用指称表达一种因果陈述。 认知语言学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主张是,语义和句 法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映射关系。这一论断包括如下两 层意思: (一)任何两个同素不同构的语法格式必然有不同 的语义值,任何不同的语义结构都对应于不同的语法结 构。 姑姑送一只花猫给小莉(凸显花猫的转移过程) 姑姑送给小莉一只花猫(凸显小莉对花猫的占有 ) 客观情形都是姑姑把一只花猫给小莉,但由于说话 人观察的方式不同,凸显的部分不同,就形成两个不同 的意象。 (二)任何语

5、法标记都有独立的语义值。 例: 一尾鱼 一口猪 *一口鱼 一尾猪 思考: 开封还没有到呢,就别提洛阳了。 洛阳还没有到呢,就别提开封了。 不同的语义值体现在两句选择的语境有别:“旅行方 向由东到西”和“旅行方向由西到东”,可见,在表达和理 解语句时,句法、语义、语用三者并没有明确的分界, 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三者交织一起。 再如20c50年代对下面句子主宾语的争论: 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坐在台上 在认知语言学看来,两句话反映了不同的认知过程 ,第一句的认知视点或突显对象是“台上”,“台上”是图形 ,“主席团”是背景。第二句的突显对象是“主席团”,“台 上”是背景。即语义值明显有别。“X

6、equals Y”在语义上 不等于“Y equals X”。人们总倾向于选择知觉范围中占 优势的、突出的事体作句子或分句的语法主语。 一个暗恋者对海棠无香的解释是,海棠暗恋去了, 它怕人闻出心事,所以舍去了香。从科学上,这样解释 当然无道理可言。从文学上,却可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 。借物传情是人类共同的表达方式。同一材料可以做成 不同的产品,同一束淡雅的花,有人视之为高洁和清白 清新,有人视之为苍白和无助无为,还可能被人寄托悲 伤和哀思。每一种解释都有客观依据,所以都对。海棠 本无香,有人喜欢海棠的无香的胭脂色的花瓣,所以会 成为喜欢者的寄托,也就是被“借”的依据。 文学有客观世界的基础,语言也

7、有客观世界的基础 。文学是客观世界的形象,语言是客观世界的抽象;文 学是客观世界的升华,语言是客观世界的浓缩。从语言 符号和语言结构身上,我们当可看到事物的影子、事物 关系的展现以及文明的轨迹。反过来说,我们看到的这 些便是一种认识,实际是对语言符号和语言结构的一种 解释。 认知是通过直觉、感知、推理等方式获取和使用知 识的心理行为和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认识与感知。“认知 ”译自英语名词cognition或形容词cognitive。老的译名就 是“认识”。认知语言学认为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离不 开认知。语言结构有着经验结构的动因,或者说认知语 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或经验主义。婴儿通过呼吸 、

8、进食、排泄而体验到“里”和“外”的概念对立,通过不断 地抓起玩具又放下的身体动作而体验到“控制”和“被控制” 的概念对立。人的整个概念系统都植根于知觉、身体运 动和人在物质和社会环境中的体验。“心寓于身”还意味 着概念和概念系统的形成要受到人类身体构造的制约, 如人对各种颜色的分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体视网膜的生 理构造决定的。 这被视为身心合一或“心寓于身”的认知观。 经验主义的认知观认为,人类的概念系统是人类经 验的产物,而经验是通过身体获得的。语言结构不是直 接表现或对应于现实世界,即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人类经验是连接客观现实与人类语言之间的桥梁,或 者说二者之间有一个中间的认知构建(

9、cognitive construction)层次将语言表达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在 这个认知中介层,人面对现实世界形成各种概念和概念 结构。现实世界通过这个认知中介层“折射”到语言表达 上,语言表达也就不可能完全对应于现实世界。如现实 中墙角没有明确的边界,但语言表达上仍然会说“一个墙 角”、“墙角里”,认知上把墙角“识解”为一个有边界的事 物。 语言的意义植根于人类与世界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经 验,对于语言形式结构的根本原因,必须到形式结构以 外去寻找解释。 所谓经验主义,并非社会个体的偶发性的个别、具 体的感觉和经验,而是社会活动中累积起来的普遍性的 群体经验的积累,是人类感知与客观世界互动的

10、结果。 认知经验不是客观世界的复制品,而是有选择的、经过 认知加工、改造、处理过了的客观世界。人类的一切知 识,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感知和认知方式的浸染改造。 经验有时会欺骗我们,认知加工的结果当然有时会 严重偏离客观实际。 上面两条水平线段好像长度不同,这是视觉欺骗了 我们。月亮接近地平线时外观尺寸要大了许多,实际地 平线离观察者最远。这是“月径幻觉效应”。 本章结语: 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是语言不直接反映外部世界 ,而是由人对世界的认识作为中介。语言结构在多大程 度上、以何种方式受认知规律的制约或支配,是认知语 言学感兴趣的问题。由于语义与概念及认知密不可分, 这种研究特别注重形式和意义之间的

11、对应关系。意义不 仅包含语义特征,还包括观察事物的角度、意象图式等 。 认知并非像白板一样简单地被动地映照客观世界, 而是以身体经验特有的方式重新组织来自外部世界的信 息。基本范畴和动觉图式是身体直接作用于客观世界形 成的基本认知结构,这些基本的认知结构借助于隐喻、 转喻等方式扩展出其他概念和范畴。 身体与客观世界的反复互动、接触形成的经验,构 成了认知的基础。 思考(形式的语义值问题复杂的现象背后往往 蕴含着极简单的事理): 一、汉语中只有第二人称代词“你”有敬称式“您”,请 说出造字时的认知动因。(第二讲“现实认知语言” 中还会涉及到) 二、汉语趋向补语一定得放在动词的后头,为什么 ?(第六讲“象似性”中还会涉及到) 三、汉语里的反问句是一种强调句式,为什么会用 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第四讲“标 记论”中还会涉及到) 四、“水龙头在两座楼房之间/*两座楼房在水龙头两 旁”说明了客观世界中的什么经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