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719378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夏商时期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前2070前1046)中国古代人“言必称三代”。如果把这句话理解为讲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总是不能离开夏、商、周三代,它们对于后代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很有道理的,说暴君君主时,常引桀、纣、幽、厉为鉴戒;伊尹、周公几乎成了贤臣名相的同义词;妲已、褒姒则是内宠乱政的代表,他们都是三代的历史人物。三代的文化、典章、礼东政刑、学术思想,给予后世以极大的影响,如果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比作源远流长的长江大河,那么三代就是长江大河的源头所在,因此,我们说没有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文化,也就没有今天当代的中国,这一点是务必引起我们重视的。第一节 夏代奴隶社会的确

2、立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制度社会。制度,是一个应用范围广泛的词,它可以是说是法令礼俗的总称,礼乐、刑法、军政等典章制度无所不包,甚至可以说是某种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如奴隶制度,封建制度。也可以说是一种规定、用法,如行政制度、值日制度、中药的用法,也可称为制度。西厢记三本四折中红娘云:“用着几般儿生药,各有制度,我说与你。”制作、规模、样式。社会,也是包罗甚广的词。古代社日、里社举行的赛会,可以称是社会,亦称庙会,后泛指节日演艺集会,东京梦华录八秋社载:“八月秋社市学先生预敛诸生钱作社会。看社重年、重九,亦是如此。有时指信仰相同,志趣相投者结合的团体,也称为社会。如醒世恒言郑使节乞功神臂弓中有:

3、“原来大张员外在日,起这个社会,朋友十人,近来死了一两人,不成社会。”更多的时候,将人类社会形态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的综合所构成的形态,称之为社会。如果从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制度、社会有时相重合为一,如奴隶制度、奴隶社会,有时也可以分离,如奴隶制度可以存在于奴隶社会,也可以存在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美国的黑奴制)。一、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国家机构1、夏王朝的建立夏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的标志着我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文明时代。A、显赫的家族,史记夏本纪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其父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

4、于嵩高山中有崇氏的部落首领。为了同尧舜争夺权力,先后与共工氏进行对尧舜的斗争,失败后被处死于羽山。B、大禹治水与塗山之会。大禹受舜的命令采用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十三年艰苦奋战,取得了很大成就。被拥戴为“夏后氏”,成为诸夏之族的最高的君长。带兵出征三苗,迫使三苗向丹、汉以南或其他崇山峻岭逃去,有的就地与诸夏之族融合,也有些人被掳掠沦为奴隶。这是一次大的武力征伐,通过这些活动,不断加强了夏禹的王权。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告成镇)。又迁都阳翟(河南禹州市)。会万国于塗山(今安徽蚌埠市西郊属怀远县境),史称塗山之会,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重要标志。(也有人认为,禹是站在国家门口上的人,是部落联盟首领;夏启

5、是夏王朝的国王。)C、从禅让到传子。禹,是受舜禅让而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禹,又推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死,又举东夷伯益,但不给伯益实权,使伯益得不到锻炼,也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相反,禹把实权交给了其子启,让启的亲信掌握了许多权力。(启,传说是禹之妻塗山氏化为石后,斫石而出,故名为启。)在禹死后,启杀伯益,讨伐有扈氏,建立夏王朝。因此有人说:禹传子家天下。2、阶级结构和国家制度夏朝,是在原始社会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带着一些原始社会的痕迹,所建立的奴隶制的世袭的王权和贵族,就是以父权家长制家庭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奴隶制形成后,原来的部落首领相继转化为一邦之“君”,所属的父权家长又相继转化为世袭

6、贵族,充任邦国的官尹。一邦之内的全部田地都为邦君所有,其下的各级贵族之家,又各自分有邑聚或一部分田地,他们都以役使奴隶耕作为主,这样,就构成了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从夏朝开始,在众多邦国之上,又建立了统治全国的王朝。形成了王室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的格局,这是建立在奴隶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奴隶制国家组织形式,而奴隶主贵族的等级制度也是与此相适应的。按其班辈高低和族属亲疏关系来确定各级贵族的等级地位。被统治阶级:在田间劳动的人,通称为“民”。主要有黎民、庶民、庶人、众等,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妾等是从事家务劳动的奴隶。同时,还有平民。国家机构:由血缘关系到地缘关系,其统治方式,划分为九州冀、兖、

7、青、徐、扬、荆、豫、梁、雍,即禹贡九州。并出现了以地为氏的姓氏。从姒姓中,分出了夏后氏、有扈氏、斟寻氏、彤城氏等十三个以地为氏的氏。公共权力:即军队、监狱及其强制机构等构成。军队:启征有扈氏用军队,帝杼作甲,装备军队。刑法: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监狱:圜土,夏台关汤武捐税:国家存在的经济体现。有了公共权力机关,有了众多的官吏和军队,就要由人民交纳贡赋来养活他们。孟子说:“夏后氏五十而贡。”即一天耕种五十亩土地而交出收入量的十分之一为捐税贡赋。度量衡:为了征收贡赋,制定了关石和钧等度量衡制度。都邑:是国家政权的标志,鲧作城郭,禹居阳城。二、夏代经济文化的发展1、二里头文化遗址在河南偃师县西南十八里

8、的二里头村,发现了东西长五里,南北宽三里的大面积遗址,堆积着厚厚的文化层,可分为四期。出土了丰富的遗物,仅陶器一项就有360多件,各种大小器物达七千余件,其中有农具、渔猎工具、手工工具和各种武器,还发现了最早的青铜器,最早的宫殿遗址,以及各种窑穴、灰坑、水井和铸铜、制骨等手工业作坊遗址。二里头文化独特的特征,是有一组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陶器组合,有作炊器的鼎、折沿深腹罐、宽口圆腹罐等,作食器和容器的则是深腹盆,三足盘、平底盆、豆、小口高领罐、瓮、缸等,另外还有澄滤器,器盖以及觚、爵、盉等。二里头文化可分为四期遗存。第一期,陶器多为深褐色,陶胎较薄,其中磨光黑陶占有一定比例。纹饰以篮纹为主,细绳纹、

9、方格纹、附加堆纹次之。第二期,陶器中篮纹,方格纹和磨光黑陶都相应减少,纹饰以细绳纹为主。第三、四期,以灰陶为主,陶色普遍变为浅灰,磨光黑陶更少。纹饰以绳纹为主,一般都较粗,篮纹、方格纹几乎绝迹,云雷纹等印纹增多,泥质陶器的内壁多印有麻点。各个时期又自其特点和变化。这四期的碳十四测定,第一期为公元前1900年左右,第四期为公元前1600年左右,属于夏代纪年范围或稍晚一点。但要分清,“夏”可以包含族的国家或王朝的、地域的和文化的等不同概念。考古学上的文化应包括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全过程。它的含义与族的、地域的和王朝的概念有所不同。夏代文化比夏文化要窄一些,所指的是夏禹至桀这一特定时期,地域主要在

10、夏朝活动范围之内。考古学文化与王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夏朝建立时,夏文化就已存在;但夏朝覆灭之时,人们的创造的物质文化并非立即中断或一起覆灭。相反,夏代遗民还在使用和创造他们的文化,使之延续一定的时间。虽然,关于二里头文化的讨论没有定论,有人认为是夏代遗存,有人认为三、四期为商代文化,一、二期为夏代文化,有人认为是商代文化。有人认为遗址是商汤西亳,也有人认为是夏都阳城。但和二里头文化面貌相同的遗址,在豫西发现有40多处,在晋南发现有30多处,正是夏人活动的中心区域。二里头文化上承河庙龙山文化,下启早商文化。其中包含了阶级压迫,国家机器以及青铜器出现等情况,与文献中的记载的夏代史相符。因此可以说,

11、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2、社会经济发展A、冶铜与铸造,二里头文化中出现了青铜铸造的刀、锥、锛、凿、铃、簇、戈、爵等工具和武器等。同时发现有冶铜遗址,陶渣、铜渣和坩锅残片等,出土的铜容器等系用复合范铸成,反映当时的铸铜工业已有一定规模和水平。夏禹铸九鼎的传说。B、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骨器和蚌器仍在使用。种类以镰、刀、斧、钗为主,还有木耒。C、手工业:制陶、制化石、骨器、玉器、装饰品、石磬一类的乐器,昆吾制陶的传说。D、酿酒:仪狄作酒(世本作篇),杜康造酒,秫酒、饮酒之风,酒具有觚、爵、盉,反映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车轮的制作:奚仲作车3、科技文化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文化的发展,创造了必

12、要的条件,并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夏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也有了相当的发展。A、记载日食B、记载流星雨C、干支纪时法D、夏小正 E、文字 三、发展和衰亡太康失国五子之乱有穷氏后羿行夏政寒灭后羿 ,追捕夏王后裔、杀相。少康中兴季杼兴兵孔甲衰土,扰(驯)龙,食龙夏桀亡国。夏朝大约统治了十四代,十七王,五百余年。有“用岁四百七十一年”之说,见太平御览卷82皇王部引竹书纪年。也有“继世十七王,四百三十二岁”之说,见汉书律历志下。又有“夏代凡四百八十有三岁”之说,见绎史后记13等等,一般在公元前21世纪到前16世纪中叶之间。第二节 商代奴隶社会的发展一、商王朝的建立和发展1、玄鸟生商商族的兴起商人的起

13、源:讲义认为是河南孟诸泽地区。金景芳认为在北方辽河流域。徐中舒认为起于东方,黄河中下游的齐兽地区是商人的活动中心。玄鸟生商:说明商族曾经以鸟作为氏族的图腾,少昊以鸟名官,也就是图腾,当起东方夷族。商族是从有娀氏分出来的一个宗族而发展起来的。契封于商,赐姓子氏,“商”是这个宗族的居住地,因而成为宗族的名称,号称商族,子是这个宗族成员共同的姓。契与禹同时,曾协助禹治理洪水。契到汤,历十四代,迁都八次:A、契从商迁蕃(今河北平山境)。B、昭明迁于砥石(石家庄南、邢台北)。C、昭明又迁于商(河北漳河地区)。D、相土东迁泰山下。E、相土复归商丘。F、上甲微迁于殷(河南安阳)。G、上甲微复归于商丘。J、汤

14、居亳。总起来看,迁移在河南、河北、山东三省之地。相土时,学会乘马,势力发展到山东海滨。“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冥,任夏朝水官,而死于治水事业。王亥(该、胲)学会服年,与有易氏贸易,被有易氏杀死。其子上甲微借河伯力量杀绵臣,有大发展。2、成汤灭夏商朝的建立商汤(唐、成唐、成汤),发展势力,为夏的忌讳,囚于夏台,放出后,任用有莘氏媵臣伊尹、车正奚仲后裔仲虺为相,聚集人才,实施灭商策略。灭葛,灭韦、顾、昆吾,讨夏桀,作汤誓。三千诸侯相会景亳之会,建立商朝。3、伊尹摄政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长子太丁已去世,太丁弟外丙继位三年,死。弟仲壬,继位四年,死。伊尹之太子太甲继位,太甲颠覆成汤典刑,被流放于相(今山西万荣境),伊尹当权摄政,作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太甲改恶从善,伊尹使其复位,有善政,伊尹作太甲训褒扬,伊尹实际之掌握政权,一直活到太甲之子沃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