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出门远行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9223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岁出门远行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十八岁出门远行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十八岁出门远行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十八岁出门远行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十八岁出门远行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岁出门远行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岁出门远行综述(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余华 余华 余华,浙江海盐人。1984年开始 发表小说,是中国内地先锋派小 说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说受奥地 利小说家卡夫卡荒诞小说的影响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其成名 作,显示出了一种与传统小说不 同的现代特色。作品有短篇小说 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 烟、长篇小说活着在细 雨中呼喊及战栗。其中 活着获意大利格林扎纳 卡佛文学奖。其作品中纯净细密 的叙述,打破了日常的语言秩序 ,组织起一个自足的话语系统, 并且以此为基点,建构起一个又 一个奇异、怪诞、隐秘的独立于 外部世界的真实的文本世界。 先锋实验小说 所谓先锋实验小说,是指产生于20世纪80年 代中期,继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 和寻根文学思

2、潮之后,兴起的一种具有现代 派意味的新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马原、 苏童、格非、孙甘露、余华、北村等。他们 的作品打破了以往文学写实的风格,放弃传 统的真实观,大胆吸取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 法,尝试新的小说表现形式,重视叙述方式 与语言的创新,为中国当代小说的创新与发 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当代先锋实验作家余 华的一篇代表作品,在内容与形式等方面鲜 明地体现了先锋小说的一些特点。 小说主要讲了什么事情?涉及了 哪些人物? 小说描述了一个18岁孩子初次 出门远行所经历的一些奇怪的生 活片段;小说主要写“我”“司 机”“抢劫者”之间的矛盾冲突 。 小说中的“我”一直在寻找什么?寻找的过

3、 程及结果怎样? “我”第一次出远门,需要“旅店”,但没 有人告诉“我”前面是否有“旅店”。在黄 昏来临的时候,“我”感到了自己无所依靠 ,于是“我”拼命地到处寻找“旅店”。没 有找到“旅店”,但“我”搭上了车,暂时 的舒服让“我”满足。不幸的是汽车抛锚了 。为了维护正义,“我”付出了遍体鳞伤、 无限痛苦的代价。“我”最终寻找到了“旅 店”被抢劫的伤痕累累的“汽车”。 寻找“旅店”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合 情理的事? 司机态度突然转变,“笑嘻嘻地十分友好地 看起我来”,而且还要“我”在车正开着时去 车厢取苹果;当我问他去哪里时,他说“开 过去看吧”,“我”旅行时没有目的,司机也 不在乎方向,只

4、要汽车跑着就行;汽车抛 锚时,司机竟能在旁边“认真”地做起了广 播体操;有人抢劫车上苹果,他竟无动于 衷,只对“我”被打破的鼻子感兴趣;最后 司机参加到抢劫者的行列中去,把“我”的 背包也抢走了。 这些荒诞情节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 荒诞的情节能更突出地揭示主题。 “我”与抢劫者和司机的冲突,代 表了“我”与成人世界的冲突,更 是“我”与外部世界的冲突。荒诞 的情节显示了荒诞社会中荒诞的生 活。 “旅店”在小说中有什么象征意 义? “旅店”是漂泊的灵魂的栖息地 ,是一处暂时或长久的寄托地。 当“我”躺在汽车里感到一丝温 暖,并说“我一直在寻找旅店, 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时,“ 旅店”被赋予了

5、“我”心底的一 点希望、一份力量,小说在凄婉 的伤感中显示了一点亮色。 在寻找“旅店”的过程中,主人公的 情绪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我”的情绪一直在变化“我” 期望、失望;期望、出乎意料、大 大失望;期望、更出乎意料、完全 失望。 “我”的情绪变化来自客观世界的不 可捉摸,想像中的世界和现实世界 相差甚远。 小说通过描述一个18岁男孩初次出 门远行的经历,反映了孩子世界与 成人世界的矛盾冲突,以及涉世未 深的孩子对现实世界的困惑、恐惧 。它提醒读者,人生是复杂多变的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诸 多困难与挫折,同时也会有诸多收 获。 主旨感悟 作 品 特 点 一是对荒诞世界的真实表现。

6、 尽管先锋实验小说作家声称,写什么 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怎么写。但我们 在这里并不能完全排除对写什么的考 察,否则传统欣赏就无所依傍。只有 考察它写的是什么,我们才能对作品 的主题进行分析,探究作家到底想给 读者传达一个什么意思。这篇作品的 情节性和可读性,为我们的这一探究 提供了帮助。可以这样理解,通过叙 述涉世不深的少年“我”第一次出门远 行的离奇遭遇,作者表达了对世界的 看法:陌生、荒诞、无法理解,无从 把握,从而流露一种人生漂泊的悲观 情绪。 在余华的许多作品中,人是世界上的 匆匆过客,人无端而来又无端而去, 他孤独寂寞地走过时间,又独自走向 大地。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被“ 抛”在险恶

7、、阴暗的人生道路上,独 自面临危机四伏、险象环生的生存环 境的。这里的“我”不就是一个被“抛” 在一种这样的环境中的少年么?“我” 像一条船,行走在柏油马路上,就像 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从哪里来?到 哪里去?彼岸在哪里?这是人们面对 的共同难题,人生之旅不就与此相似 ? 作 品 特 点 二是独特的叙述方式和语言表达。 传统的阅读习惯,总是让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 作品的所指上,或者说,放在作品所写的内 容上,而不重视对表达过程的考察。这篇小 说则将我们的注意力从传统的所指中分离, 长久地停留于作品独特的叙述和精妙的语言 表达上。余华的小说,让人惊讶于小说创作 在经历了穷途末路后竟能找到这样的柳暗花 明,也让人惊讶于汉语言文字在余华手下经 过重组后的神奇魅力。余华自80年代初开始 创作,但总是在重复着别人的叙述;而在创 作这篇小说之后,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 叙述方式。我们阅读这篇小说时,总能感到 余华创作时的一种高度灵感状态,习以为常 的事情,经他一表述,就能化腐朽为神奇。 作 品 特 点 作业 写下你个人初次远行的经历或成 长中的烦恼,探讨面对成长中的 挫折、困惑,该怎样调控好自己 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和价值观。 课后阅读卡夫卡荒诞小说变形 记,比较一下与余华小说的异 同。 成才之路上的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