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校本课程课件:以案说法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8838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思品校本课程课件:以案说法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初中思品校本课程课件:以案说法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初中思品校本课程课件:以案说法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初中思品校本课程课件:以案说法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初中思品校本课程课件:以案说法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思品校本课程课件:以案说法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思品校本课程课件:以案说法讲解(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案说法 请你说说 学习法律的作 用? 第一部分 法律常识篇 生活中的法 法法 普通法律普通法律 宪法宪法 (子法)(子法) (母法、根本大法)(母法、根本大法) 民法 合同法 婚姻法 继承法 刑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义务教育法 治安处罚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我国的执法机关 公安机关(维护治安) 检察机关(自侦、批准逮 捕和法律监督 ) 人民法院(审判) 常见的法律名词 权利: 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权益 和可以做出的行为,同时也表现为要求他 人做出或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一、政治权利, 二、人身权利, 三、受教育权利, 四、财产所有权,五 、继承权, 六、社会经济权, 七、诉讼权利,

2、 八、其他权利。 义务: 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人必须履行的某种责 任。其明显特征是义务人应按权利人的要求做 出一定行为或不得做出一定行为。 法律链接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 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 重社会公德的义务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4)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依法纳税的义务 (6)受教育的义务。 监护人: 是指对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的人身、财 产和其它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 未成年人: 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 少年: 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按照实际上的规定

3、,少年与未成年人是 同一个概念,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违法: 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 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张某(16岁),经常殴打低年级的同学致轻 微伤,就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李某(12岁)初二学生,由于家庭困难,父 母让其辍学出外打工,违反了我国义务教 育法;有经济能力的成年子女拒绝抚养没 有生活能力的父母;违反了婚姻法等法 律。违法者根据其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 责任也有差异。如果行为人违法达到严重程 度,将构成犯罪,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治安处罚: 是指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实施了扰 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侵犯公私财产,情节轻微尚

4、不够刑事处罚的行 为,并由公安机关对行为人给予的一定惩罚制裁 。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 第十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 境或者驱逐出境。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在城市市区街 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娱乐、集会等活动, 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等,都是违法的,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将给予罚 款、拘留等治安处罚。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处罚法: 第十条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一)警告; (二)罚款; (三)行

5、政拘留; (四)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对违反治安管理的外国人,可以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 者驱逐出境。 犯罪: 是专指违反我国刑法的规定,应追究其刑事 责任的行为。 第一,严重的危害社会性,这是犯罪最本质 的特征; 第二,触犯刑法; 第三,应受刑罚处罚, 我国刑法同时还规定,情节显著轻微、 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就说明,社 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违法和犯罪的标准。 小明(16)岁因涉嫌贩卖毒品罪被公安机关抓获 。小明在公安机关以及检察院侦查阶段都是犯罪 嫌疑人,如果检察机关把案件移送法院进行起诉 的话,小明在法院审判阶段就是被告人。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十六条

6、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 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通 知监护人到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 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人的名誉 。 法律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三条 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 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 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 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 、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 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 ,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 犯罪。 犯罪嫌疑人: 是指因为涉嫌犯罪而被公安

7、机关或人民检察 院决定立案侦查,尚未被提起公诉的人。 犯罪嫌疑人就是罪犯吗 ?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五十六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 成年犯罪嫌疑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 ,应当通知监护人到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 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 人的名誉。 如王某(16岁)盗窃他人手机(2000元)构成 盗窃罪,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钱某(17岁)暴 力抢劫他人财物构成抢劫罪,可能判处三年以 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犯罪分子 适用刑事处罚的前提是行为人构成犯罪,如不 构成犯罪,只是一般违

8、法行为,则不能给予刑 事处罚。 刑事责任年龄: 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犯罪行为 负刑事责任必须达到的年龄。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 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 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 政府收容教养。 刑事处罚: 是指行为人违反刑法的规定,实施了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 性的行为,由人民法院对其定罪量刑

9、并由监狱等机构执行 的一种制裁。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二条 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 第三十三条 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第三十四条 附加刑的种类如下: (一)罚金; (二)剥夺政治权利; (三)没收财产。 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李某(16岁),在周围不良朋友的诱惑下, 参与盗窃邻居摩托车(价值2000元),后被 公安机关以盗窃罪立案侦查,在侦查过程中 ,李某本人、近亲属及聘请的律师提出取保 候审,公安机关鉴于李某犯罪情节比较轻, 对其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决 定对李某采取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最

10、长不得 超过十二个月。另外,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 疑人和被告人取保候审,并不代表其无罪, 最后是否判刑要看法院依据事实和法律做出 的审判结果。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中规定的一种强 制措施,被取保候审的人,人身处于相对自 由的状态,对其不羁押于看守所等羁押处所 ,可以在自己家中居住。根据我国刑事诉讼 法的相关规定,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由犯罪 嫌疑人、被告人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有关人 员提出申请,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 安机关同意后,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 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 并随传随到,可以不羁押于看守所等羁押处 所,在自己家中居住

11、。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五十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 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有下列情 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 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第五十二条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第五十六条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 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

12、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三)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四)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张某(17岁),多次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扒窃乘 客的财物。一次,公安机关人员在案发当场, 发觉张某正在扒窃一个乘客的钱包,此时,公 安机关人员就可以对张某先行刑事拘留。 典型案例2:有人向公安机关举报李某(16岁 )于某年某月某日,抢劫他人财物,而此时, 公安机关不能对李某实施刑事拘留。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刑事 犯罪过程中,遇有紧急情况时(如发现犯罪分子当 场犯罪,不及时采取措施,犯罪分子有可能潜逃) ,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临时剥夺 其人

13、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公安机关、检察机关拘留 犯罪嫌疑人,必须经县以上公安机关、检察机关负 责人批准,并签发拘留证。执行拘留时,要向被拘 留人出示拘留证,被拘留人应在拘留证上签名或盖 章。被拘留人抗拒拘留,执行拘留的人可以使用强 制手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只有在紧急情况下 ,来不及办理逮捕手续而又需要马上剥夺行为人的 人身自由时,才能采取先行拘留;如果没有紧急情 况,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有时间办理逮捕手续, 则不能先行拘留。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一条 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 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

14、发党的; (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第六十四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拘留证。 拘留后,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以外,应当把拘留的 原因和羁押的处所,在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或者他的所在单位。 贾某(16岁)在读学生,因不满同班同学高 某在老师面前反映他不遵守学校纪律的情况 ,怀恨在心,寻求报复。一天贾某趁高某不 备,在其吃的食物中投下毒药

15、,致使高某中 毒死亡。周围的同学可以证明贾某投放毒药 的犯罪行为,因对贾某采取取保侯审、监视 居住等方法,尚不足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且对贾某可能判处严重的刑罚,公安机关以 涉嫌故意杀人罪逮捕贾某。 逮捕: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严厉的,是 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剥 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予以羁押 的一种强制措施。逮捕的严厉性体现在它完 全剥夺人身自由,故逮捕必须依法进行。我 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非 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 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任何公民不受逮 捕。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决定机关是 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但一律由公安机 关执行。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 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 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 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 依法逮捕。 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 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 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 居住的办法。 小明(17岁)因犯抢劫罪,按照法律的规定 ,他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但因其犯罪情 节较轻,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