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718808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4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2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2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2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2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2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2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2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2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 大家平时学习有没有积累呢下面是高2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欢迎参考!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反应人口增长的快慢正值(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人口增加负值(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人口在减少;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2.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传统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世界人口增长 发达国家:现代型(人口出现老龄化)发展中国家:传统型(人口增长迅速)世界平均:过渡型中国:现代型(未富先老)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世界人口迁

2、移 二战前: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经济收入差异)2.我国人口迁移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有组织有计划迁移从中部地区向东北、新疆等边疆地区迁移;改革开放以后: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迁移农村城市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第三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环境承载力区域最多能养活的人口(最大值) 2.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首要因素成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成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负相关)

3、 3.人口的合理容量:合理值 4.对于同一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决定城市土地利用的是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标准: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特大城市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50100万人口中等城市2050万人口小城市20万人口以下 2.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第三节城市与城市化 1.城市化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世界城市化进程: 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

4、慢问题极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中期加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 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近期速度慢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快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科技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市场因素 2农业主导区位

5、因素举例: 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 【生产结构】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 【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高【发展措施】东水西调5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饮食习惯导致对稻米需求量大水稻生产的

6、历史悠久 6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较低科技水平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7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面向市场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8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自然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先进 9大牧场放牧业特点:面向市场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牛、羊)有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植被稀疏不适宜经营种植业只能用于放牧牲畜 10.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气候温暖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

7、可能;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促进了牧场的商品性经营 11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完善交通(铁路的贯通)海上冷冻船的发明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开辟水源(打机井)培育良种牛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 12乳畜业的主要特点:面向城市市场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生产对象主要是奶牛;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紧邻消费市场)13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地形平坦利于种植牧草和饲料 【社会经济条件】城市化水平高人们有饮用牛奶的习惯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工业主要区位因素的不同把工业分为五种类型:

8、 课本P61图4.6 2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较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交通广阔的市场3.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 4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5.新兴工业与传统工业比较 : 6.高技术工业的特点有:科技人员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投入中的研究开发费用多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7.影响电子工业布局的条件有:知识、技术密集(主导因素)空气洁净环境优美有现代化的高速交通运输条件 8.“硅谷”迅速崛起的有利条件有: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地中海气候)

9、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知识和技术密集)市场稳定(军事订货)优越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共同决定的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xx/10/31);中国13亿人口(XX/1/6)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

10、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6 7、人口增长模式由、(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 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

11、”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

12、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

13、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