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曹刿论战》教学课件(47张)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8097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曹刿论战》教学课件(47张)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曹刿论战》教学课件(47张)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曹刿论战》教学课件(47张)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曹刿论战》教学课件(47张)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曹刿论战》教学课件(47张)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曹刿论战》教学课件(47张)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曹刿论战》教学课件(47张)综述(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你知道吗? v如巨鹿之战、马陵之战、赤壁之战、淝水 之战、官渡之战、城濮之战、夷陵之战等等 。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 将章邯hn 、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 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 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刘备、孙权联军于建安 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破 曹操大军,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 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 ),曹操军与袁绍军

2、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 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 ),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 础。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SWF 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前此两 年,齐桓公(即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 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 公孙无知 (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 ,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j) 国的公子小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 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 拦击,刺杀公子小白(齐桓公后来却不计前嫌 重用管仲,成为历史佳话)。然而鲁国的谋划 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

3、抢先归齐, 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当 时齐胜鲁败,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第二年春又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 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 战事。 鲁国 齐国(齐襄公 莒国 纠 长勺 (齐桓公) 小白 左传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 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 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 况. 左传公羊传 榖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 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

4、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 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 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 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 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 后世影响很大。 掌握下列红色字词的读音: (1) 曹刿( ) (2) 又何间( )焉 (3) 肉食者鄙( ) (4) 弗( )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 (6)小信未孚( ) (7) 公与之乘( ) (8) 战于长勺( ) (9) 下视其辙( ) (10)登轼(

5、 )而望 (11)彼竭( )我盈( ) (12)望其旗靡( )(13)夫( )战 (14)牺牲玉帛 ( ) gu jin b f bin f chng sho zh sh jiyng m f b 解释下列各句中红色的字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同“遍”,遍及) (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言语真实) (为人所信服)(赐福、保佑) (动词,击鼓) ( 战胜) (倒下) 翻译下列句子 v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v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v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6、以情 v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v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故逐之。 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疏通文意,理清结构 思路,把握文章的中心。 2掌握重点文言知识、重点词句的翻 译和理解。 自学指导一: v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边读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v如: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语调应舒缓、深沉,读出议论的语气)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有解说的意 味,语调应低缓) 自学指导

7、二: v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没有注解的语 句,凭借学过的文言常识解决或查阅工具 书解决;解决不了的,画下来,待全班集 体讨论解决。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 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一)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 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 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 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见庄公。 翻译课文: (二)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

8、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 ,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 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来(跟齐国)作战?”庄公 说:“衣食这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 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 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 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 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 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会根据实情来处 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 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

9、允许我跟随您去。” (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 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进攻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军大败。庄公就要驱 车追击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 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 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军。 (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 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 测也,

10、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打了胜仗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 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 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的勇 气)就减弱了;第三次 (击鼓进攻,士兵的勇气) 就 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 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它的军事行动 )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 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 令追逐他们。”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战前 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 分析,表现出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 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11、本文的中心是表现曹刿杰出的政治、军事才 能,所以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 论写得详备,而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搏杀写得 极为简略,几乎看不到刀光剑影。对刻画曹 刿的形象,突出文章主题,效果非常显著。 2.为什么“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为什么“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因为“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 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故事发生的背景: 表明人民对这场战争态度的句子: 曹刿请见的原因: 用原文回答问题 齐师伐我,公将战。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肉

12、食者鄙,未能远谋。(主要原因) 1.课文有几条线索? 2.课文可分几部 分?用简练的语 言概括每部分的 意思。 事情发展的线索 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 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两条) 第一段:对战前政治准备的分析。 第二段:写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 。 第三段:写战后曹刿对取胜原 因的分析。 研读课文,把握曹刿战略、战术思想 1.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曹刿 是如何进行评价的?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借小惠赢得 近臣的拥护 借小信赢得 神灵的保护 取信于民 作战的先决条件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忠之属

13、也。可以一战 探究性学习(一)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 齐师伐我,公将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 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 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3.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 用? 反衬出曹刿对国事关心的强烈的责任 感和他对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尤其对 鲁庄公的政治能力和鲁国战前的政治准备 感到忧虑,这表现了曹刿的爱国热情。同 时,这一小插叙,也使故事一开始就横生 波澜。 探究性学习(二) 探究性学习(三) 4.曹刿说的“忠之属也”指的是什么?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 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 是“可以一战”的必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 见。 探究性学习(四) 6.第二段写的十分简略,作者未解释曹刿那样 指挥军队的原因,道理何在? 1. 为下文在“论战”中做出解释留下伏笔, 使文章曲折多姿,增强艺术表达效果; 2. 一方面因为当时战争形势紧张,曹刿不可 能详细解说自己的战略想法; 另一方面,为了突出文章中心,故略写战 争经过,而可以更好地详写战后曹刿的“论战 ”,从而表现曹刿的“远谋”。 文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很好的刻画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试举例分析。 (1)曹刿与“乡人”

15、的对比 突出曹刿强烈的爱国之心和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2)曹刿与庄公的对比 以庄公的急躁冒进之“鄙”与曹刿进行对比,突出了曹刿 具有远见卓识和杰出的军事才能。 探究性学习(四) 第一节最后一句“战则请从”在文中有何作用? 不仅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而且也自然地 过渡到下一段,写他在战争过程中的“远谋”。 第三节第一句话“既克,公问其故”有何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鲁庄公胜而不知其所以然,可 见他完全不懂军事,这一笔点出了他的“鄙”。 品评曹刿、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 的卓识,在军事指挥上具有杰出谋略的人 。 鲁庄公:缺乏政治远见,不懂军事,目光 短浅,

16、但能善于纳谏,任人唯贤的人。 分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文中的 作用。(4分) (1)这句话既是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 出曹刿的自信。 (2)说明统治者目光短浅,表明曹刿进见 的原因。 (3)反面衬托曹刿的深谋远虑。 (4)为下文写鲁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垫。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 原因有哪些? (1)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 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2)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 国是反侵略战争,占有有利的地势。 (3)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 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 机,克敌制胜。 结合课文回答“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哪里?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一)“肉食者鄙”的“鄙”表现在: (1)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把取胜的希望寄托 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而不是百姓。( 2)战斗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