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讲解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79115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下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八下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八下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八下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八下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下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下 第25课《诗词曲五首》讲解(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词曲五首 两课时 教学目标 : 1、了解诗、词、曲等诗歌 的体裁特点。 2、熟读并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赤壁 过零丁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山坡羊.潼关怀古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 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 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 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独立的 重要的文学形式。它原是配合隋唐“新 声”(燕乐)而创作的歌词,直到晚唐 五代才逐渐脱离按曲拍谦词的束缚,成 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以格律诗的形式 流传至今。 元曲起源于金、元之际民间流行的“ 俗谣俚曲”,因而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和

2、乡土风味。 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 ,彭城 (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 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 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 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 太子宾客。其代表作有乌衣巷、 秋词、竹枝(六)、浪淘沙 (一)、浪淘沙(八)、杨 柳枝(一)、西塞山怀古、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 结有刘宾客集。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 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 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 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同是 天涯沦落人,惺惺惜惺惺。白居 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 君,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 示同情和不平,刘禹锡因写此诗 回赠。 资料: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 ”表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 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 贬地之荒僻,贬时之漫长。 辛酸和愤懑不平 用典(闻笛赋、烂柯人)。写自己归来的 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 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油然而生 无限悲痛怅惘之意。 3、颈联写的什么意思?表现了诗人怎 样的境界? 4、结合标题,谈谈尾联的用意。 原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

4、自己,是抒发诗 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 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 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表现了诗人心胸豁达,乐观的境界。 回应题目,答谢友人并与之共勉,表现 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 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 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 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 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思想感情: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用典 悲痛、怅惘 感叹身世 展望未来 比喻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昂扬 辛酸愤懑、坚定乐观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5、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 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 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 ,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 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 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 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 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 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 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 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 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作者简介: 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 战,虽有用世之心,却

6、无用武之 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 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 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把周 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 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 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 资料: 1、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 2、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 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 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 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 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 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发 议论。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 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

7、气。 思想感情 :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是前朝之物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历史将会改写 表现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 之气 告诫统治者不要 有侥幸心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 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西县名 )人。 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 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 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 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

8、王 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 。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 。 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作者简介: 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 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 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 ,文天像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 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 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 ,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 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 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 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资料: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9、一是21岁读 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 起兵勤王抗元。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 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 ,孤苦伶仃。 3、颈联两人个“惶恐”两个“零丁 ”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 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绪。 写出了形式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 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 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 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 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思想感情: 叙事 步入仕途 起兵抗元 国家危难 命运艰辛 形势险恶 境况危苦 抒情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比喻 对偶 追忆抗元经历,表 现忧国之痛和以

10、死明志、为国捐 躯的豪情壮志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 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 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 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 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 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 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只有注重汲取民歌艺术长处的 人,如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才写一些词,具有朴素自然的风格,洋溢着 浓厚的生活气息。以脂粉气浓烈的

11、祟尚浓辞艳句而驰名的温庭筠和五代 “花间派”,在词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位置。而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 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到了宋代,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 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 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 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 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 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

12、 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 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 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 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 生活。从我们今天读者的情趣来看,象“大江东去”之类的豪放派的作 品更易于接受。 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 ,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 ,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 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

13、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 ;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 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 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 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苏轼 水调歌头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 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

14、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 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 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 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 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 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 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 等。 作者简介: 资料: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 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此词作于 丙辰年,即宋神宗熙

15、宁九年(1076), 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 上,政治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 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 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此词上片极写 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 怀作结。 1、词的上下两片主要写了什么内 容?两者的联系何在? 上片:对月饮酒,想象在天上、人间徘徊。 下片: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 句各体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情 “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3、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 表达美好祝愿的

16、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 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 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 古的名句。 思想感情: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 郁结,到心胸开阔的 乐观旷达之情。 4、月亮有那些美称和雅号?你还知道哪 些咏月的名句。 说说“月亮”、“月光” 在 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咏月 上阕:饮酒问月 下阕:难眠怀弟 -追求美好生活 圆月 衬别离。 -探求人生哲理 情景交融 乐观旷达 苏轼 明月 喻清高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 ,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 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 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 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