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17795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马原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马原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马原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马原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混合式课程教学大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混合式课堂教学大纲Marxlism 总教学时:(34) &amp;amp;#160;教学大纲说明&amp;amp;#160;一、 课程的目的与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

2、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是从整体上来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要求学生要掌握和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在实践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正确认

3、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认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三、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和分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与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等几门课程一起,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这些课程的共同任务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在这些课程中起着理论基础的作用,为学生正确学习和理解其他政治理论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四、教学形式和学时分配&amp;amp;#160;专题

4、内 容 总学时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及其品性特征2第二讲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6第三讲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第四讲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6第五讲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本质6第六讲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4第七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本质4第八讲共产主义的理想蓝图2总学时数34&amp;amp;#160;&amp;amp;#160;教学大纲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

5、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amp;amp;#160;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及其品性特征教学目的和要求1、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和基本特征,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3、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和意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4、认识和理解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教学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的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4、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和成果5、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6、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7、学

6、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学重点和难点1、马克思主义的内涵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必然性3、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理论品质4、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意义与作用教学内容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现代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列宁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文明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

7、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是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与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青年学生要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学习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amp;amp;#160;&amp;amp;#160;第二讲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和实践的观点3、唯物辩证法是根本的方法4、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

8、方法教学知识点1、 世界的物质性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3、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5、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6、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7、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教学重点难点 1、物质的根本属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规律及其特点;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核心内容,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 2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4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内容一、物质世界和实践 哲学基本问题,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二、世界的普遍联与发展 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发展的

9、普遍性和多样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amp;amp;#160;第三讲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目的与要求1、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2、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3、 掌握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4、 理解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教学知识点1、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 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0、首要的基本的观点3、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4、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5、 真理与价值的关系6、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学重点难点 1、实践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2、人类认识的本质与基本规律3、真理的基本属性教学内容 一、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又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和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二、真理与价值 真理的客观性和真理的绝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三、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四

11、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2、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3、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知识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4、社会形态与社会发展5 、革命和改革6、科技与社会发展7 、人民群众与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3、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 4、群众史观教学内容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存在

12、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二、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革命和改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是表现。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第五讲 资本主义制度及其本质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深入了解资本主

13、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3、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4、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教学知识点1、资本原始积累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中的作用2、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3、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4、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特点和本质教学重点难点1、 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2、 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3、 认识商品经济规律及其作用4、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其表现形式5、 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教学内容一、资本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14、形成的条件、过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劳动力商品化与雇佣劳动制度。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规律。社会化一般规律及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特殊发现。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三、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和特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和特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点。第六讲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教学目的与要求1、 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2、 科

15、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3、 深刻理解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教学知识点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特点;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3、资本输出与垄断资本的国际扩张;4、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5、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6、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教学重点难点1、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3、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后果4、 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新变化及其实质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教学内容一、从自由竟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从自由竟争到垄断的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发现和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为社会&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