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创新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77609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祖本纪》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高祖本纪》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高祖本纪》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高祖本纪》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高祖本纪》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祖本纪》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祖本纪》创新(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 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 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 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 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 、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 、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今天我们来 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 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 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的: 1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 2了解作者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手法。 3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 2009高考(浙江卷) 1.下

2、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场作戏 D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疏通课文。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 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 一生中的主要事件以及相关的评价等。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 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 (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1-4:不会谋生,好酒色,观秦始皇而

3、叹,徒手赴 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 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 东进试夺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 水称帝, 洛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 18-20:未央宫举杯戏父,高祖还乡,崩于长乐宫 。 3总结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4):刘邦姓氏、籍贯、家 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 (起兵前情况) 第二部分(5-17):入关灭秦,打败项 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建立帝业) 第三部分(18-20):称帝之后。 (二)疏通本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 1说说各个部分中哪些词语需要注意的。(精读 ) (

4、1)按组阅读,教师巡视,了解阅读情况。分组 讨论回答。 (2)教师同时补充各组中需要注意的重要字词以 及句子。 (3)其他组的同学提出在预习中划出的不懂以及 难懂的问题。 2总结文言现象(分组课后完成) 解释标红色的字词: 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陂九泽。 2、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3、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4、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5、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6、廷中吏无所不狎侮。 7、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 8、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9、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 10、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则仆偿前辱之责。 仁、大度、有抱负 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

5、作业、赊酒、诈贺(无赖 ) 其文直(文章直白 ),其事核(所记载事情经过 核实 ),不虚美(不凭空加以赞美 ),不隐恶( 不掩饰其过错 ),故谓之实录(因此称它为符合 实际的记载 )。刘向、杨雄 思考题:起兵之前刘邦是怎样的一个人? 司马迁在塑造这个人物体现史记怎样 的创作传统? 这是汉书中司马迁列传对司马迁的 评价,称赞他为 。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喟然太息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 3、因家沛焉。 4、沛中豪桀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 5、主进。 6、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7、素易诸吏。 8、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9、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10、好相人,见

6、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 11、遂坐上坐,无所诎。 12、酒阑 灯火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春 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 13、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14、高祖竟酒,后。 15、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晚有儿息 16、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17、沛令善公,求之不与。 18、何自妄许与刘季? 19、吕公曰:“此非儿女子所知也。 20、卒与刘季。 品味个性化的语言,比较人物的心态 与性格 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彼可取而代也!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刘邦:对自己境况不满、对始皇的仰慕、对权 力的渴求,含蓄、贪婪、阴险。 项羽:灭秦复楚的复仇心理,豪爽

7、直率。 陈胜:不甘被人奴役,追求平等,反抗。 翻译句子: 1、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 2、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3、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4、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 一钱。 5、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6、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解释标红色的字词: 1、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 2、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 3、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 4、西过高阳。 5、郦食其为监门 6、吾视沛公大人长者。 7、乃求见说沛公。 8、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 9、郦生不拜,长揖。 10、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 11、摄衣谢之。延上坐。 12、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

8、。 13、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 14、郦商为将,将陈留兵, 15、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 16、17、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 徇。 18、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郦食其家境贫寒,但嗜酒如命,人称高阳酒徒。他喜读书 ,性豁达,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对残暴的秦王朝非常痛恨, 对奋起抗秦的陈胜、项梁寄予很大希望,但郦食其发现这些人 心胸狭窄,不足为交,因此一直隐居未出。 当刘邦攻打陈留时,郦食其得知刘邦抱负大,胸襟宽,智 谋广,喜结交,就前去投奔他。谁知刘邦虽喜结交,但却看不 起读书人,以往有些儒生戴着帽子来见他,他就把人家的帽子 摘下当便壶用。郦食其见到刘邦,便拿话来激他。郦食其说,“ 你是打算

9、帮助暴秦攻打诸侯呢,还是打算率领诸侯攻打暴秦?” 刘邦一听大怒,“你这个书呆子,真是岂有此理!全国百姓不堪 忍受暴秦的残酷统治,早就想推翻它,你怎么敢胡说我想帮助 暴秦攻打诸侯呢?”郦食其说:“既然你想推翻暴秦,夺取天下 ,就不应该这样对待长者和有学问的人。”刘邦一听这话,赶紧 起身让座,并虚心向郦食其请教。 郦食其首先献计招降陈留县令,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陈留 ,后又屡献计策,为刘邦一统天下做出了贡献。但可惜的是, 郦食其在领刘邦之命与齐国和平谈判成功后,因与大将韩信关 系处理不当,韩信率军攻打齐国,郦食其被齐国王烹杀。 1、诸将黥布皆属 2、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3、欲约分王关中

10、 4、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 5、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6、因袭攻武关,破之。 7、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 8、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9、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思考:“破之”“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 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 明确: 第一破,用张良计,派说客利诱,然后偷袭; 第二破,巧设疑兵,施仁爱,收买人心; 第三破,乘胜追击,取得完胜。 善于用人用计,收买人心是刘邦在 交战中节节取胜的根本原因。 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3、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4、诸将或言诛秦王。 5、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 祥

11、。 6、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7、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 8、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9、召诸县父老豪杰曰。 10、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11、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1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 13、与父老约,法三章耳。 14、余悉除去秦法。 15、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16、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无恐! 17、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 18、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19、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20、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21、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1.不杀秦王子婴 2.封存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3.与秦

12、父老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 思考:刘邦入关后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 的实施对刘邦有何影响? 入关后,这些措施无疑起到了安抚民心 的重要作用,从“秦人喜”“ 秦人大喜 ”“人又益喜”便可见一斑,这也为日后刘 邦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邦: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止,还军霸上。召诸老豪 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与诸侯曰,先入关者王之,吾 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 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 ,曰“仓粟多,。”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高祖本 纪) 项羽: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黔布等攻破函谷关项羽遂 西,屠烧秦咸阳宫室,所过无不

13、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 不服耳。(高祖本纪) 两人的做法有何不同?民众的反应如何? 刘邦项羽 做 法 反 应 把自己塑造成解民困 于水火之中的形象 能 听取别人的意见,克制自 己 善于笼络人心 不善于克制自己 不分 析形势(苦秦久矣,人心思 定),自恃勇武,凶残暴虐 不但不善于笼络人心, 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翻译句子: 1、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2、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 3、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 约束耳。 4、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l鸿门谢罪 l项羽入关 l称霸分封 l决策东进 l追击项羽 l决胜垓下 鸿门谢罪 项羽入关

14、称霸分封 解释标红色的字词: 1、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 2、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3、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4、无内诸侯军 5、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6、沛公然其计,从之。 7、十二月中,遂至戏。 8、珍宝尽有之。 9、欲以求封。 10、会项伯欲活张良 11、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1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13、不然,籍何以生此! 14、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三大原则: p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p利于传主 p实录、直笔 作用: 1. 详此略彼,叙述史事条理分明,避免重复(避讳 ); 2. 既“利于传主”,又不违背“实录”精神。 互见

15、法,“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将一人事迹, 一件史事,分散在数篇之中参错互见,彼此互补。 思考:第8节的情节在我们以前那篇课文学过? 两者区别在哪儿? 高祖本纪凡属灭项兴刘的大事,凡 属表现其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事 无巨细悉入纪中。凡涉及“叙汉非”的地方 ,则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 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这样既 避免了文字重复,又突出了刘邦这位中心人 物。明代茅坤说:“读高祖本纪,须参 项羽本纪,两相得失处,一一入手。” 除了必须参看项羽本纪外,还得注意 留侯世家、淮阴侯列传、彭越列传 、万石张叔列传等,这样才能看到刘 邦之全貌。 17、所过无不残破。 18、如约。 19、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 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20、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21、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22、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 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 翻译句子: 1、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 关中。 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3、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 北救赵,后天下约。 4、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 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 l决策东进 l追击项羽 l决胜垓下 1、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 2、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