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第五讲 绘就蓝图20124.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7754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4.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党课第五讲 绘就蓝图20124.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党课第五讲 绘就蓝图20124.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党课第五讲 绘就蓝图20124.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党课第五讲 绘就蓝图20124.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党课第五讲 绘就蓝图20124.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党课第五讲 绘就蓝图2012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课第五讲 绘就蓝图20124.(1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 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三、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 主 要 内 容: 第五讲 绘就蓝图: 任课教师:欧阳超(教授) E-mail: njoyc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 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章程 原因: 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 美好的理想 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趋势 (一)共产主义 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社会理想 理想包括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人们或社会团体(如国家、 政党乃至整个社会成员)对未来社会制度

2、 、社会面貌的设想和期望。 理想是灯塔,是风帆,引领个人和社 会进步。 建立理想社会是人类千百年来的追求 1.“大同世界”的理想社会 2.“乌托邦“的理想社会 3.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 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目标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形成。 全世界共产党人在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中所找到的奋 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 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概述: “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在迫使个人努 力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灭,从而脑力劳动和体 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 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 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增 长起来,而集体

3、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 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 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 尽所能,按需分配!” 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第二阶段、 高级阶段) 的优越性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2、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单一的全社 会公有制。 3、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 4、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 。 5、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 6、国家消亡。 7、每个人都自由全面充分地发展。 可以看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 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二)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党把实

4、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和奋 斗目标,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 的社会,也并非出于人类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和追 求,更重要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和必然趋势。 1.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 结果,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具有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人类社会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 本主义社会,必然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 2.资本主义不是永恒的、绝对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从产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一个无法 克服的矛盾,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 生产之间的矛盾。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采取了一些自我调

5、节的手 段,发生了一些新变化,但从根本上讲,这 些调节和改良,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的固有矛 盾。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指出,在人类历史发展的 长河中,资本主义只是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制 度,同以往的各种社会制度一样。 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具有合理性和必然性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私有制,建 立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公有制,因而能够解放生 产力,能够以资本主义所没有的速度发展生产力;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必然代 替资本主义向其最高级阶段共产主义迈进。 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地研究了人类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上得出 的科

6、学结论。 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 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员的前进动力 共产主义理想是党团结人民共同奋 斗 的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共产党员必须坚定科学共产主义的理想 (三)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纲领,就是为建立这 样美好的理想社会而奋斗。 但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对社会发展阶段的论述 未来社会的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 (1)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 命转变时期; (2)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 (3)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 列宁: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 建成 “

7、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 而不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 斯大林:1936年,提出向共产主 义过渡的设想。1952年,提出党 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 共产主义。 苏共领导人对社会主苏共领导人对社会主 义发展阶段的论述义发展阶段的论述 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曲折探索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的曲折探索 1956年1月,毛泽东在知识分子会议上提 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 成的思想。后来,他又明确指出,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 完全建成”。 但是,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中,产生了盲目乐观情绪,认为“共 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 将来的事情了

8、” 。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 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比 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但是,60年代党的思想“左”的倾向不 断发展,进而把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 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 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 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国情的正确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国情的正确认识 1979年叶剑英在纪念 建国30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中指出:“社会 主义制度还处于幼年 时期,它还不成 熟、不完善,在 我国实现现代化,必 然要有一个由初级到 高级的过程。

9、” 1981年十一届六中 全会通过关于建 国以来党的若干历 史问题的决议 第一次第一次提出我国社 会主义制度还处于 初级的阶段 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 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就是处在初级阶段,就是,就是处在初级阶段,就是 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 主主 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 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 会主义的初会主义的初 级阶段,就是不级阶段,就是不 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 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 来制订规划。来制订规划。 邓小平邓小平

10、 19871987年年8 8月月2929日日 1.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只有在社会主义社 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共产主义的条件很高:生产力极大发展,物 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要实现这些目标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需要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 这就决定了实现共产主义必然是一个非常漫 长的历史过程。 2.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首先,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来看,任何新旧社 会制度的更替,必然要经过激烈的复辟和反复 辟的反复斗争,都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 程。 以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为例,从1640年英 国

11、资产阶级革命算起,英国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朝进行了 长达130多年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也经过三次封建王 朝复辟,用了86年,资产阶级政权才稳定了局面。 从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出现,到1871年德国 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经过220多年的较量,在世界范围 内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才成为定局。 其次,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来看,生产 力起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 产关系的变革。 如今,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生产仍然进一步 发展,在一定的时期内还可能有较快的发展速 度,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灭亡不会迅速到来 。 社会主义制度首先是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建 立起来的

12、。大力发展生产力,创造丰富的物质 财富,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就需要用很长一段时间。 只有创造了比资本主义更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最后,从新生事物成长的规律来看,经 历反复和曲折不可避免。 社会主义事业也是螺旋上升、 波浪式前进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决定了 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 线。 这条基本路线的展开,就是党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 建

13、国以来的历史经验,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 进行了新的探索,在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做出了我国还处于并将长 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它不是泛指任何 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 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 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十一届六中全会 十二大 “初级的阶段”,强调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 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 历一个长久的过程。 “

14、初级发展阶段”,把初级阶段同物质文 明还不发达相联系,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 系的相互关系上展开分析初级阶段奠定了 基础。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 仅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而且对这 一阶段在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作了较为详 细的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 十二届六中全会 1987年党的十三大:全面论 述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 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明确概 括了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三大 1992年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理论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理论基 础。并指出这是一个至

15、少上百 年的很长历史阶段。 十四大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 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十六大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 阶段,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要经历若干 个具体的发展阶段。 十五大 十六大 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并指出:科学发展 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十七大分析了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 阶段性特征后,指出:“当前我国发展 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 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十七大 1987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

16、会主义初级阶段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包括两层含义:。包括两层含义: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两者缺一不可,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两者缺一不可,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特别关注第一 和第九个特征。它们概括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二第八点是从不同方面说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任务和特征。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十三大) 1)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基本特征的总概括 2)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 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 包括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工业化国 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