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讲三十年代其它小说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7177251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8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讲三十年代其它小说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十六讲三十年代其它小说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十六讲三十年代其它小说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十六讲三十年代其它小说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十六讲三十年代其它小说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六讲三十年代其它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讲三十年代其它小说(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三十年代小说总结 一、概况: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小说繁盛一时。除了茅盾、老舍、巴金、沈从 文等大家之外,还有许多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小说家,他们共同丰富着三十 年代的小说界。这一时期的小说被“左翼文学”、“京派文学”和“海派文学”所分 割。 二、类型 1、左翼小说:主要是一批“左翼小说新人”创作的,分成三个流派式群体:“革 命文学”派、“讽刺暴露文学”派、“东北作家群”。 2、京派小说:20年代末到30年代中国新文学中心南移到上海后,继续活动于 北平、天津等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北方作家群)所创作的小说。他们 的小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多写乡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现实 的题题材 。有从容节节制的

2、 古典式审审美趋趋向。有比较较成熟的小说样说样 式。 3、海派小说:是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出现在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的 小说流派。注重表现现代都市社会中人们的紊乱、变态的心理状态,描写人性 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具有意识流特征。 左翼小说革命文学派 革命文学派创作了大量的革命小说。他们站在鲜明的革命立场上 反映时代尖端的现实革命斗争,将革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历 史人物引进小说创作领域。 一)“左联” 早期的革命小说创作 蒋光慈为代表,另有钱杏村、洪灵菲和华翰(阳翰笙)。流行主题 是“革命加恋爱”。 “光赤时代”的三个小说是: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短裤党 和短集鸭绿江上。 “光慈时代” 的小

3、说是:野祭菊芬最后的微笑丽莎 的哀怨咆哮了的土地(田野的风)冲出云围的月亮 华汉(阳翰笙)小说地泉三部曲深入转换复兴 洪灵菲 流亡前线转变等。 对革命小说的评价 1、社会思想上,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革命+恋爱的 模式。幼稚病。 2、思想上盲目;把革命寄托在暗杀上;描写突变式 的英雄; 3、艺术艺术 上粗糙幼稚。 二“左联”后起青年作家的作品 改变了“左联”前期的浮泛的写作风气,注重平易的写实,在创作 上取得了比较殷实的业绩,作品由早期的知识分子革命与恋爱的故 事转换成直接表现革命风云的题材;由塑造小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形 象到赞颂觉醒后的工农领袖。其中以柔石和胡也频为代表。他们都 是左联五烈士。

4、柔石长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二月 是柔石对中国知识分子道路思考的结晶。是柔石写得最好、最有影 响的小说。肖涧秋身上体现了懦弱而矛盾的性格。 为奴隶的母亲表现了典妻风习的残忍和一位母亲亲的奴隶命运。 胡也频中篇到莫斯科去长篇光明在我们的前面 左翼小说讽刺暴露文学(1) 张天翼 “左联”优秀的讽刺小说家,30年代中期 的讽刺作品逐渐走向成熟。写的最多也最成功的是他 的“灰色”人物系列:小知识分子、小市民、小官僚们。他们的庸 俗、空虚、愚昧、可怜、可笑,都被写进了作品中。1934年发表 的包氏父子是最有代表性的讽刺小说,写社会底层人们身上 的劣根性,对其思想中的愚昧不遗余力地进行讽刺。

5、1938年抗战爆发后,张天翼的代表作华威先生 。 张天翼的讽刺风格是冷峭尖刻、一针见血;泼辣豪放、夸张传神 。 沙汀和艾芜 沙汀 1932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法律外 的航线。最有特色的小说有两类:一 是对四川农村基层政权腐败性的描写, 一是对四川地方军阀罪恶的揭露。前者 如丁跛公代理县长等。后者如 兽道凶手在祠堂里等 防空勘察加的一角是一篇抗战较 早讽刺大后方的作品。1940年发表的 在其乡居茶馆里历来为人称道。 1941年到1949年间,完成了三部长篇小 说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合称“三记”。其中淘金记是“三记” 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艾芜 1935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南国 之夜南行记。南行记中的 山

6、峡中被公认为是最好的小说, 塑造了 “野猫子”的形象。 艾芜小说题材 边境各种类型流浪者题 材,反帝题材 。 艾芜小说的特点:强烈的自传传色彩; 既生动地描写了边境流浪人的心灵, 也写出人物心灵的复杂性;特色环环境 ; 浓浓郁的抒情性。 40年代的小说有三个长篇丰饶的原 野故乡山野。 左翼小说讽刺暴露文学派(2) 叶紫、吴组缃的小说 叶紫 1933年是创作上的丰收年。著名的短篇小说丰收火电网外 向导夜哨线都在这年内写成。1934年又写了杨七公公过年。1935 年结集为丰收集,作为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之一自印出版。“丰收成灾” 的题材 。 叶紫小说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 1

7、、故事总是描写地主与农民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对立, 2、人物也只是具有两种感情爱与憎; 3、生活的强化和简单化。 吴组缃 1934年结集的小说主要收入西柳集,其中的一千八百担是主 要的作品。还有樊家铺 。还有一篇小说比较有特点菉竹山房。 吴组缃的小说有两大主题:一是描写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妇女的悲惨命运; 一是描写中国中部农村社会的动荡。后者是其主要成就。 左翼小说丁玲和她的小说说 丁玲小说创作的变化 一、早期创作刻画了心灵上负着时代创伤的小资产阶级知识 女性形象,诉说着她们的精神苦闷,大部分是爱情上的苦闷。浓重的伤感主义。 1927年第一篇小说梦珂。1928年莎菲女士的日记记带带来极大声名。 二

8、、1931年写了长长篇小说说水。这这部小说标说标 志着丁玲的小说说由个性文学向革 命 文学的转变转变 。从韦护韦护 一九三O春上海到田家冲水,创创作不断地 压压抑和抛弃女性自我,认认同于男性文化的权权威,从而自觉觉不自觉觉地偏离了知识识 分 子的生活道路,使小说成为为政治激情的宣泄 。 三、进进入陕陕北后,创创作发发生了变变化。一开始丁玲的创创作是歌颂颂性的。短篇一 颗未出膛的枪弹为为代表 。后来开始进行一种文化批判,写下了我在霞村的 时候和在医院中。 1948年创创作反映土改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在延安文艺艺整风风后,调调 整 艺术视艺术视 点所创创作的一部作品。获获得了1951年的斯大林

9、文学二等奖奖 。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 1、莎菲形象最大的特征,是剧烈的内心矛盾和斗争。莎菲的 价值,也在于莎菲内心矛盾冲突的独特性、新颖性和深度。女性 的内心深度,女性身上的时代性和历史性、女性身上的文化积淀 和世代相传的信息,挖掘得相当独特、新颖而深入。 2、莎菲的典型意义在于反映了五四之后,青年女性走出家庭走入 社会后,无路可走的苦闷和挣扎,作品塑造了莎菲孤独的灵魂。 莎菲是属于一个始终局限于个人生活范围之内,努力挣扎追求的 女性,为了追求个性的自由而寻不到出路的女性。 3、作品深入而独到地表现了女性寻找爱情的种种在内心深处的困 难以至困境,表现了女性的血泪和忏悔,写出了女性的时代苦闷 。

10、 左翼小说东北作家群(流亡者之歌) 1、东北作家群 指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从东北沦陷区流亡 到关内而崛起于上海的青年作家,主要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 、 舒群、骆宾基等人。他们来自于被占领区,身受日寇侵略之苦, 在作品中描写了东北人民的生活和他们英勇的抗日斗争,在当时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们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他们的作品大 都充满了关东粗犷的气息,表露了人们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顽强 的反抗精神。 2、东北作家群的作品主要的有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 小城三月。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端木蕻良的鴜鹭湖的 忧郁科尔沁旗草原。骆宾基的边陲线上。舒群的没 有祖国的孩子等。延续到40年代,除了这些人之外还

11、有山丁、 袁犀、梅娘等。 萧红小说的特色: 1、以纤细的感觉回忆与抒写北方中国农村生活的沉滞闭塞,人 民的善良、愚昧并由此展现深刻的生命体验。 2、创造出了一种介于小说、散文、和诗之间的新型小说,自由 地出入于回忆、现实与梦幻,善于捕捉细节,语言朴实纯净, 风格凄婉明丽。 呼兰河的女儿萧红 萧红是一个文学创作力特出的天才女作家,一生遭际坎坷, 多情敏感,其短暂的生命本身就像一部小说 。萧红的作品 除了生死场呼兰河传和小城三月之外,还有短 篇牛车上旷野的呼喊讽刺长篇马伯乐。 一、生死场1935年12月出版,鲁鲁迅先生亲亲自写序。小说 写出了北国农农民“死的挣挣扎”和“生的坚坚强”。 生死场的特点

12、:1、“叙事和写景,胜于人物的描写”。 2、小说中人物众多都用粗线条勾画,缺乏精细的雕琢。 3、全书近似许多生活画面的组合。全篇用严肃动人的情感贯穿始终,写出了虽 无中心事件却震撼人心灵的生与死的苦境。 二、呼兰河传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1、小说的独特文体 2、小说的思想意义 三、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 东北作家群其他作家 1、萧军 八月的乡村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翻译成英文出版的第 一部。 “中国最伟大的战争小说” 。在艺术构思上,明显地受苏联 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的影响。小说画面少修饰,结构是短篇连 缀式的,接近生活的原形 。 2、端木蕻良东北作家群中重要的作家之一。1933年,完成长篇小 说

13、科尔沁旗草原。成名作是短篇鴜鹭湖的忧郁。端木蕻良 的小说特点:小说有英雄情绪,擅于营造意象和气氛,注重方言的 运用,叙述带跳跃性,用笔举重若轻,讲究力度,在小说的式上有 新的创造。 3、骆宾基长篇处女作边陲线上,舒群名篇没有祖国的孩子 李劼人 “大河小说” 李劼人是现代小说家、翻译家。从1935年到1937年间间, 写出了著名的连续连续 性历史长篇小说说死水微澜澜暴风风雨前和大波。 以 四川为为背景,展现现出自甲午战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二十年间间的社会图图画,是大 手 笔的鸿鸿篇巨著,被称为“大河小说说”。在三部作品中以死水微澜澜最为为著名, 也最有艺术艺术 魅力。 一、死水微澜创作于1935年

14、,小说结构宏大,共分六个部分:“序幕”、 “天回镇”、“交流”、“兴顺号的故事”、“死水微澜”、“余波”。是四川内地的风 俗画,具有浓厚的地方和时代特色。 二、死水微澜澜的特色:1、小说对罗说对罗 歪嘴、顾顾天成、蔡大嫂(邓邓幺姑)三 个人物的刻画细细致入微,尤其是塑造了蔡大嫂的形象 。2、对对四川的风风土人情 以及各阶层阶层 人物心理状态态的描摹,展现现了一幅四川内地的风风俗画,具有浓浓郁 的 地方和时时代特征。3、选取充满活力而又生动有趣的四川方言,表达自然、贴 切,洋溢着巴蜀文化的气息。 京派小说 1、京派 在文化观及审美观上具有明显的传统意识和平民色彩,追求古朴、纯 真的人性,描写清新

15、美丽的自然,具有写实主义的抒情风格。代表作家有沈从 文、废名、凌叔华、林徽因、萧乾、芦焚、李健吾等。 2、京派文学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1)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2)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3)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又超离时代变革的主流。 3、京派小说的不同世界。京派小说流派虽有共同的文学风格,但他们在各自 的文学世界里又构筑起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沈从文的湘西世界、废名的黄梅 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芦焚的河南果园城世界,萧乾的北京城根的篱下世界等 等,都显示了作者在都市生活中所创造出的故乡世界。 主要的京派小说家-废名 竹林的故事桃园菱荡和长篇桥莫须 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 作品特别之处: 1、田园牧歌的情调加上古典式的意境营造。 2、透露出一种哲人式的人生态度和对普通生命方式的体 悟。 3、深受中国古典诗文的影响,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体。 散文化小说、诗化小说。 4、作品不易读,既有玄学意味,又有“理趣”和“禅趣”, 是一种作家有意为之的“涩味”境界。 主要的京派小说家-萧乾 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记者。1933年写出了第一篇小说 蚕,得到沈从文的赏识后进入京派文学圈。1935年燕京大 学毕业后出版了短篇集篱下集栗子落日矮檐 以及自叙传长篇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