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75616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修改.(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及不足评述 霍城县江苏医院 刘萍 在我国,高血压病患者存在: “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 “三低”(知晓率低、服药率低、控制达标率低) “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不爱用药) 现象 高血压病人数超过1.6亿。 面对高血压如此高的发病率和严重并发症, 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却极低,能够把血压控制在 正常范围的患者仅占6.1。 然而,西药需终生服用,服西药后血压易反 弹、波动,西药有副作用等众多因素让多数高血 压患者难以下定决心坚持服用西药,而把目光投 向传统中医药。 决明子 枸杞子 血压计发明于19世纪,西医也是从那以后才开始 测量血压,并开始了对高血

2、压治疗的研究,随着研究 的不断深入,有了一套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高血压病 治疗指南不断更新。 中医虽然历史悠久,却 并没有高血压的概念。 那么,中医在治疗高血 压方面还有自己的优势吗? 与西医相比,它的劣势又有 哪些?人们在使用中药降压 时,是否也有一些误区呢?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优势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 头痛”、“眩晕”范畴。 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是对高血压的最 早认识。 高血压的症状主要包括: (1)血压升高导致的不适。头晕、头痛、 耳鸣、失眠、胸闷、心悸气短、健忘、腰酸乏 力等; (2)靶器官(如心、脑、肾等)损害和相关 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症状。如伴左心衰 竭时会出

3、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紫绀(嘴唇 或指甲、皮肤发紫)等。 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甚至恢复 正常,但在改善头晕、头痛等症状上效果欠佳。 症状改善方面中西医对照比较 中医中药是以辨证为基础的,强调整 体治疗,症状改善比较理想。如当高血压 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烦躁 等症状时,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肾阴虚,阴 虚阳亢,阳亢化风所致。通过清热泻火、 平肝熄风的治疗,往往在血压下降的同时 ,上述症状也随之改善。而结合补肾之法 ,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大定风珠等补肝肾 治疗后,甚至还有提高性生活质量,减少 夜尿,改善肾虚的作用。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 应了“高血

4、压”的状况,头疼并不是很明显,但是单纯地使 用西药降压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 适应“血压正常”的状况了,头疼的症状更明显。而中药治 疗高血压,降低血压缓慢,同时症状改善明显。 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不单着眼于血压的下降,更着 眼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保护靶器官 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发现,中医中药 在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 血祛淤中药丹参、田七、赤芍、丹皮等协同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 黏稠度,有预防及治疗中风的效果;又如黄芪可强心利尿,降压和降低 尿蛋白,改善肾功能。 而且,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

5、,采用辨论治 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 、肾、血管得到保护。 丹参 田七 与西药合用减除副作用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优势,亦各有局限。临床实验证 明,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 中医治疗根本原则以平衡阴阳、调整气血运行为主。一般 认为,中药近期疗效较低,而西药近期疗效较高,但毒、副 作用较大。 中西药合用后,西药既可发挥近期疗效高的长处,又由于 用量相应减少而减轻其毒、副作用。中药的降压作用可提高 近期疗效,又具有远期降压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 ,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 如常用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心痛定),很多患者长期 服用

6、以后往往出现浮肿,就可以同时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白 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肿消退; 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 药(如开博通、洛丁新、一平苏等)会因有咳嗽而不得不停 药,对此可选用中药桑叶、桑白皮、百部、前胡、陈皮、蝉 衣、佛耳草、川贝、象贝等疏风宣肺止咳,针对有的患者兼 有咽痛等症状,还可以加用马勃、玄参等清热利咽。 可见中西药合理联用,可以减轻或消除副作 用,达到“减副增效”的目的。 降压平稳和缓 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标血压而 频繁加减药量等情况,因此,也常常出现血压波 动幅度较大的现象。 而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较好, 如葛根、

7、钩藤、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 观察肾功能)、玉米须、车前子等,尤其适用于 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 较重的高血压病配合中药治疗,也可防止血 压较大波动。 非药物治疗降压有效 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气功、针灸、理疗 、推拿等,这些治疗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研 究证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给予针刺、推拿,有降低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等作用,对一 些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气功适用于各期高血压,能起到调整大脑皮层功能 ,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升压反应,纠正人体机能 失调,提高抗高血压的能力,不论单独运用还是配合药 物治疗,均有较好效果。(导引、调息) 饮食疗法

8、、药枕治疗亦是可取的。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劣势 1.起效慢 由于中药纯度不高,大部分中药制剂以中药材原药、粉末或粗提取物 入药,中药起效慢的现象仍然存在。 2.用药不方便 众所周知,服用中药一般要将一大包一大包的药材煎成汤汁,然后整 碗整碗地喝下,无论是煎药还是服药,都比西药制剂麻烦,这也是现在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不喜欢中药的原因之一。 3.难辨证 辨证论治是中医用药的特点,对高血压病也是如此,证型不同,用药 也会大相径庭。但要做到准确辨证就有一定难度,需要有经验的中医师 作出诊断,仅靠血压计或患者病史很难做到准确辨证。 除此以外,中医药缺乏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也是导致人们怀 疑中药疗效的一大主因

9、,在临床验证、疗效评价、临床试验 研究等方面,中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1.肝阳上亢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目胀痛、面红耳赤、烦躁易怒 、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法。方用天麻钩藤)。该方具 有镇静、镇痛和降血压作用,故本方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常用方。用该方出现筋脉拘急,手足痉挛,舌绛(深红色)苔少 等症状则要停用。 2.肝肾阴虚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眩晕,伴头痛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脉细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养阴填精法。方用杞菊地黄丸。该方具有 降低血管外周阻力,调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功效,适于肾性 高血压患

10、者。需注意如果平时脾胃虚弱、食少、大便稀烂的 患者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3.阴阳两虚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腰腿酸软、畏寒肢冷、 小便清长、舌淡、脉沉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阴助阳法。方用金匮肾气丸。该方能抑制脂质过氧化 ,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改善微循环,并通过调节高级神经活动 而起到降血压作用。用该方出现口干、咽痛、发热等症状则要 停用。 4.痰浊中阻型 表现:此证多见于肥胖型高血压病患者。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胀 、沉重如裹、胸闷多痰、肢体沉重麻木、苔腻、脉滑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化痰祛湿、健脾和胃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白 术天麻汤能有效

11、改善痰浊中阻型高血压患者的血脂代谢,使患者 血脂代谢正常,防止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增强血管弹性,从面 使血压趋于正常。用该方出现口干喜饮,五心烦热等症状则要停用 。 中医辨证治疗高血压 5.瘀血阻滞型 表现: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如刺、痛有定处、胸闷心悸、舌质 紫暗、脉细涩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该证型多见于老 年高血压病患者,多伴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血府逐淤 汤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通过扩张血管达到降低血 压的效果。 该方对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比如高血压并发 脑出血者则要停用。 6.冲任失调型 表现:本证多见妇女更年期前后

12、,血压不稳定,多随情绪变化而波 动。以血压升高兼见头晕头痛、心烦易怒、两胁胀痛、舌质红、脉 弦细为辨证要点。 治疗:宜用滋补肝肾、调和冲任法。方用二仙汤加减。研究表明更 年期高血压是妇女更年期中的一个主要病证,二仙汤由壮阳与滋阴 益精药合用,其既能温补肾阳,又能滋阴益精,濡养冲任,诸药合 用,直达病所而获降压效果。用该方出现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 等症状则要停用。 高血压伴随症状的中药加减 兼见失眠:加用中药柏子仁、酸枣仁、远志、灯 心草、夜交藤、合欢皮等安神助眠。 兼见胸脘痞闷、恶心厌食,加用苏梗、旋复花、 丁香、藿香、佩兰、荷叶、砂仁、蔻仁等。 兼见耳鸣重听:加用石菖蒲、郁金、磁石等。 兼

13、见腰膝酸软,可加用桑寄生、川续断、巴戟肉、鹿 角胶等。 目前认为具有降压作用的单味中药 钩藤、夏枯草、桑寄生、淫羊藿、菊花、黄芩、 丹皮、杜仲、酸枣仁、臭梧桐、决明子、山楂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新临床思路 中西医学对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发有 各自的认识,治疗理念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中医重视气血、脏 腑、阴阳的平衡,强调心理、整体、环境的调整,能有效改善 症状。 西医注意血压指标及危险分层,可有效、迅速控制血压, 但中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共同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的 死亡率和病残率。 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注意患者所有已知的可逆性危险 因素,如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肥胖及吸

14、烟等,危险因素越 多,具有的临床情况和症状越复杂,其主要心血管病的危险性 越高。治疗上应该从多方面调整。对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 等有效控制有利于血压的下降。头痛、失眠、腹胀、便秘等症 状的解除,更有利于降压药的发挥。为此中西医有机结合,是 治疗高血压病的一条重要途径。 中药调整体质,增强机体对降压药的敏感性: 高血压病是遗传和后天环境复合作用的结果 ,目前西医治疗着眼于降低血压,以此减少靶器 官的损伤,控制并发症的出现。所以要求患者必 须终生服药。中医治疗从全身机能状态失调入手 ,注重患者的体质差异,分析其他脏腑器官的病 变与血压升高症状的关系,寻求引发高血压病的 环境因素,诸如情志、饮食、

15、居住条件等,针对 这些致病因素,决定治疗方案。 中药降压作用慢,改善症状快 人们在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西药降压 作用快而强,但临床症状改善有时不理想,如失眠、便 秘等长期困扰患者。还有患者伴随服用降压西药,还新 增加一些不适表现。其原因除了西药本身具有的不良反 应外,有些患者血压升高后一直未用药,造成对高血压 的长期耐受,血压虽高并无临床症状,用西药使血压降 低后反而出现头晕、头痛、心悸等症状。 鉴于上述情况,中药降压从整体调节,多数情况下 起效较慢,对短期内降低血压难以如愿,但用药针对临 床症状,辨证施治,在缓解和消除高血压病的伴随症状 有较大优势。随着症状的逐步改善,血压也可平稳

16、下降 。 无症状高血压,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大多数无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往往没有临床 症状,处于“无证可辨”的状态,是中医临床治疗上 的 “盲区”之一。考虑患者的依从性,此时可建议先 用西药,也是一简便的选择。当然用药后反而出现 症状者,除重新调整所用西药外,可依辨证论治, 结合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包括舌象、脉象及问诊、 望诊所得)适当加用中药及中成药。多选用如脑立 清,牛黄清心丸、杞菊地黄丸和天麻钩藤颗粒、松 龄血脉康胶囊等,可方便患者服用。 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是否需要长期用药 对症状显著者,在选用西药的同时按辨证施 治给予中药治疗,早期介入,待症状缓解或消失 ,逐渐减少西药的用量,中药也可兼顾服用方便 的因素,简化处方改为成药以至逐步减停。过程 可能需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达到对高血压的满 意疗效。 中药与西药配伍应用,取得最佳疗效: 西药降血压以其药理作用可分为利尿剂、-阻滞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拮抗剂和-阻滞 剂、AT受体拮抗剂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时,除 常规辩证外,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从专病专方入手,可加 强中药的降血压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