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1717200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地质学读书报告(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昆 明 理 工 大 学灾害地质学读 书 报 告学院 国土资源工程学院专业 资 源 勘 查 工 程姓名 刘 世 博学号 200910101106 任课教师 阿 发 友2012年 11 月25日前言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人口急剧膨胀、资源严重短缺和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挑战。环境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自然灾害日趋频繁,并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地质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之一,在历史上曾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伤痛,留下了许多不堪回首的记忆。而今,人类活动随其规模与强度的不断增大,正在越来越深刻的干预着地球表层演化的自然过程,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影响 的范围越来越大,造成的危害也越来

2、越严重,在一些脆弱的地域内,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共花了八周时间来学习灾害地质学,在学习期间,前几周是钟老师代课,后面一直是阿发友老师来指导我们学习。在阿发友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我们全面系统的学习了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分布,环境灾害及环境效应,地质灾害及内涵,地质灾害的分级分类,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和分布规律,还有地质灾害减灾对策,火山灾害的相关内容,斜坡地质灾害等等。我们了解了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和难以估量的损失和人员伤亡,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和讨论有关减灾防灾等方面的措施,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以便我们工作后,在矿上单位或者在地质队时能够识

3、别一些普通的灾害,能够保障安全和矿业生产,或者灾害评估等打下基础。第一章 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和分布第一节 地质灾害的内涵一、灾害的基本涵义(一)灾害的定义 联合国减灾组织(UNDRO,1984):“一次在时间和空间上较为集中的事故,事故发生期间当地的人类群体及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并造成巨大损失,以至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也受到不可忽视的影响。” 联合国灾害管理培训教材:“自然或人为环境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和活动等社会功能的严重破坏,引起广泛的生命、物质或环境损失;这些损失超出了受影响社会靠自身资源进行抵御的能力。”(二)灾害的类型1.按成灾条件自然灾害人为灾害 2.按成灾潜势高潜势灾害中潜势灾害低潜

4、势灾害(三)环境灾害史密斯(Keith Smith 1996)提出了环境灾害的概念,他认为“环境灾害”术语涵盖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范畴,并将其概括为“极端的地质事件、生物变化过程和技术事故以能量和物质的集中释放为特征,并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不可预料的威胁及对环境和物质造成极大的破坏。”(四)灾害效应1.原生灾害效应灾害本身造成的效应。如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滑坡掩埋房屋、矿井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等。2. 次生灾害效应主要灾害事件诱发的灾害性过程造成的,如地震造成煤气酿成火灾等。3. 后续灾害效应往往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性的。其中包括野生生物的绝灭、洪水造成的河道变迁、火山造成的农作物减产、气候变

5、化等。(五)损失1.直接损失直接损失是指灾害发生后立即产生的后果,如地震后建筑物的破坏情况、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等;多数情况下可用货币价值来衡量损失的大小。2. 间接损失间接损失是指一场灾难中第二顺序产生的后果,如灾害引发的饥谨、疾病、生产萧条、失业增加以及精神伤害等。间接损失比直接损失持续的时间要长得多,其影响多是无形的,很难用货币来估量。二、地质灾害及其内涵(一)地质灾害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一般认为,地质灾害是指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地质灾害

6、与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都是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具有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和渐变影响等特点;它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自然灾害中占突出地位。 第二节 地质灾害的属性特征一、地质灾害的必然性与可防御性二、地质灾害的周期性和随机性三、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渐进性四、地质灾害的群体性和诱发性五、地质灾害的成因多元性和原地复发性六、地质灾害的区域性七、地质灾害的破坏性和“建设性”八、地质灾害影响的复杂性和严重性九、人为地质灾害的日趋显著性十、地质灾害防治的社会性和迫切性第三节 地质灾害的分类与分级一、地质灾害的类型(一)地质灾害的划分方案1.由地质作用或地质条件恶化导致的自然灾害2.仅

7、限于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形成的自然灾害1.陆地地质灾害分:地面地质灾害和地下地质灾害。2.海洋地质灾害分:海底地质灾害和水体地质灾害。(三)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类1.自然动力型地质灾害内动力亚型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活动、地裂缝等。外动力亚型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岩溶塌陷等。内、外动力复合亚型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四)按地质环境变化速度分类1.突发性地质灾害: 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等。2.渐进性地质灾害: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地面沉降等。二、地质灾害分级从广义上讲,地质灾害的破坏损失由生命损失、经济损失、社会损失、资源与环境损失构成。但从定量化

8、的角度看,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对人类不但具有最直接的关系,而且比较容易定量化评价;社会损失、资源与环境损失主要表现为间接损失,目前还难以进行定量化评价。因此地质灾害破坏损失主要是指地质灾害的经济损失,即以货币形式反映的地质灾害受灾体的价值损失。第四节 中国地质灾害的发育概况与分布规律(一)平原、丘陵地面沉降与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位于山海关以南,太行山、武当山、大娄山一线以东,包括中国东部和东南部的广大地区。(二)山地斜坡变形破坏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包括长白山南段、阴山东段,长城以南,阿尼玛卿山、横断山北段一线以东、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属中国中部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及东北部分地区。 (三)内陆

9、高原、盆地干旱、半干旱风沙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地处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由高原、沙漠、戈壁及高大山系、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组成。(四)青藏高原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冻融为主的地质灾害大区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及大、小兴安岭北段地区,大地构造上属于青藏断块和东北断块区。第二章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与减灾效益分析第一节 地质灾害灾情评估一、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的目的、类型与主要内容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一)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概率的确定(二)渐进性地质灾害发展速率的确定(三)地质灾害危害范围的确定(四)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三、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四、地质灾害破坏损失评价五、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评价中国地质灾害发育

10、现状评估1.崩滑流2.地面变形3.水土流失4.特殊岩土5.矿井灾害6.冻融7.海岸灾害8.地震第三章 地质灾害减灾对策第一节 地质灾害减灾措施与减灾系统工程二、减灾防灾的基本原则(一)、树立全民减灾防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抗灾能力(二)、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三)、群众性与专业性相结合(四)、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五)、减灾与发展并重,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减灾对策(六)、积极开展灾害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七)、避免盲目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三、减轻地质灾害的措施(一)灾害监测(二)灾害预报(三)灾害评估(四)防灾1.工程性措施2.非工程性措施(五)抗灾与救灾四、减轻地质灾害的系统工程

11、(一)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任务(二)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1.监测与预报2.灾害评估3.防灾与抗灾4.救灾第二节 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一、地质灾害监测(一)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与内容1.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2.地质灾害的监测内容地质灾害的监测内容包括成灾条件的监测、成灾过程的监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效益的反馈监测。(二)地质灾害监测的技术方法 1.建立立体监测系统2.运用高科技仪器与技术,提高监测精度3.建立实时监测预报系统二、地质灾害预报三、地质灾害防治1.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图径(1)、控制灾害源、消除或减弱灾害体的活动能量,减少灾害威胁。(2)、对受灾体采取防护或避让等保护措施,使其免受灾害破坏,

12、或增强受灾体的抗御能力。2.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1)、削弱灾害活动强度措施(2)、受灾体防护措施(3)、监测预报措施(4)、灾害避让措施第三节 地质灾害管理二、地质灾害管理的主要内容1.灾害灾情管理2.加固抗灾建筑管理3.其他抗灾活动管理第四章 地 震 灾 害地震的成因与类型(一)地震的成因1.弹性回跳说2.岩浆冲击说3.结晶相变说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一、国际减轻地震灾害的对策(一)加强地震灾害基础性研究工作(二)建立和完善地震灾害防抗体制(三)提高地震防灾能力和防灾水平(四)颁布实施防御震害的法律第五章 火山灾害减轻火山灾害的对策一、危险性火山的识别与评价二、火山地区土地利用规划三、与工程有关

13、的减灾对策(一)阻隔熔岩流和火山泥流 (二)增强建筑物抗灾能力四、火山应急管理五、灾后援助与重建第六章 斜坡地质灾害第一节 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一、斜坡地质灾害的类型(一)斜坡物质的快速失稳,结果导致相对整体的土体或岩块向坡下运动,运动的形式有滑塌、塌落和滑移。(二)岩土与水的混合物向坡下的流动。二、斜坡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一)地形地貌(二)地质构造与新构造活动(三)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特性(四)地下水 (五)暴雨和连续降雨(六)人类活动 第二节 崩 塌一、崩塌的特点崩塌的主要特征为:下落速度快、发生突然;崩塌体脱离母岩而运动;下落过程中崩塌体自身的整体性遭到破坏;崩塌物的垂直位移大于

14、水平位移。 二、崩塌的形成条件(一)地形地貌崩塌多发生于坡度大于55、高度大于30m、坡面凹凸不平的陡峻斜坡上。(二)地层岩性与岩体结构1地层岩性2岩体结构(三)地质构造1断裂构造对崩塌的控制作用 2褶皱构造对崩塌的控制作用 (四)地下水对崩塌的影响(五)地振动对崩塌的影响(六)人类活动的影响三、崩塌的力学机制(一)倾倒崩塌(二)滑移崩塌(三)鼓胀崩塌(四)拉裂崩塌(五)错断崩塌第三节 滑 坡一、滑坡的特点(1)发生变形破坏的岩土体以水平位移为主,除滑动体边缘存在为数较少的崩离碎块和翻转现象外,滑体上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在滑动前后变化不大。(2)滑动体始终沿着一个或几个软弱面(带)滑动,岩土体中各种成因的结构面均有可能成为滑动面,如古地形面、岩层层面、不整合面、断层面、贯通的节理裂隙面等。 (3)滑坡滑动过程可以在瞬间完成,也可能持续几年或更长的时间。规模较大的“整体”滑动一般为缓慢、长期或间歇的滑动。二、滑坡的形成条件(二)地层岩性(二)地层岩性(三)地质构造 (四)水文地质条件(五)人类活动三、滑坡的成因机制(一)滑动面与斜坡稳定性的关系(二)滑坡的发育阶段1蠕动变形阶段2滑动破坏阶段3压密稳定阶段四、滑坡的分类1按滑动面特征划分 (1)顺层滑坡: (2)切层滑坡 2按滑动性质划分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