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717080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综述(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李清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一、室外工程管线的布置原则 1严寒或寒冷地区给水、排水、燃气等工程 管线应根据土壤冰冻深度确定管线覆土深度 ;热力、电信、电力电缆等工程管线以及严 寒或寒冷地区以外的地区的工程管线应根据 土壤性质和地面承受荷载的大小确定管线的 覆土深度。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工程管线的最小覆土深度(m) 序号1234567 管线 名称 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热力管线 燃气 管线 给水 管线 雨水 排水 管线 污水 排水 管线 直 埋 管沟 直 埋 管 沟 直 埋 管沟 最 小

2、覆 土 深 度 (m ) 人 行 道 下 0.5 0 0.40 0.7 0 0.400.500.200.600.600.600.60 车 行 道 下 0.7 0 0.50. 0.8 0 0.700.700.200.800.700.700.70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2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应布置在人行道或非机 动车道下面。电信电缆、给水输水、燃气输气、污雨水排水 等工程管线可布置在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面。 3工程管线在道路下面的规划位置宜相对固定。从道路红 线向道路中心线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据工程管线的性 质、埋设深度等确定。分支线少、埋设深、检修周期短和可 燃

3、、易燃和损坏时对建筑物基础安全有影响的工程管线应远 离建筑物。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 、给水配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 污水排水。 4工程管线在庭院内建筑线向外方向平行布置的次序,应根 据工程管线的性质和埋设深度确定,其布置次序宜为:电力、 电信、污水排水、燃气、给水、热力。 当燃气管线可在建筑物两侧中任一侧引入均满足要求时,燃 气管线应布置在管线较少的一侧。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5沿城市道路规划的工程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其主 干线应靠近分支管线多的一侧,工程管线不易从道路一侧转 到另一侧。 道路红线宽度超过30m的城市干道宜两侧

4、布置给水配水管线 和燃气配气管线;道路红线宽度超过50m的城市干道应在道 路两侧布置排水管线。 6当工程管线交叉敷设时,自地表面向下的排列顺序宜为 :电力管线、热力管线、燃气管线、给水管线、雨水排水管 线、污水排水管线。 (地下管线(除综合管道)可布置在路侧带下面。用地不够 时,可布置在非机动车车行道下面。 快速路机动车车行道 下面不宜布置任何管线。在主干路、次干路路侧带及非机动 车车行道下面布置管线有困难时,可在机动车车行道下面埋 设雨水管、污水管。在支路下面可埋设各种管线。)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二、道路及地面排水的布置原则 1立体交叉范围地面水排除的原则如下: (1)

5、对立体交叉桥下的地面水,宜采用自流排除。当不能 自流排除,有条件修建蓄水池时,可采用调蓄排水。无调蓄 条件时,应设泵站排水。 立体交叉处地下水位较高,影响路基稳定时,应按规定与当 地经验采取降低地下水的措施。 (2)在下穿式立体交叉引道两端纵坡的起点处,应设倒坡 ,并在道路两侧采取截水措施,以减少坡底聚水量。纵坡大 于2%的坡段内,不宜设雨水口,应在最低点集中收水,两 边应各设并联雨水口,数量应按立体交叉系统的设计流量计 算确定。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2广场、停车场地面水排除的规定如下: (1)广场、停车场的排水方式应根据铺装种类、场地面积 和地形等因素确定。广场、停车场单

6、向尺寸大于或等于 150m,或地面纵坡度大于或等于2%且单向尺寸大于或等于 100m时,宜采用划区分散排水方式。 广场、停车场周围的地形较高时,应设截流设施。 (2)广场、停车场宜采用雨水管道排水,并避免将汇水线 布置在车辆停靠或人流集散的地点。 雨水口应设在场内分隔带、交通岛与通道出入口汇水处。 (3)停车场的修车、洗车污水应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入 城市污水管道,不得流入树池与绿地。(设计长沙望城汽车 站时,就是按这一原则设计的。)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3郊区道路排水设施设计规定如下: (1)道路跨越河溪、排水沟与农田排灌沟渠时,应根据当 地水流状态和材料情况合理选用各种

7、类型过水构筑物及防止 冲刷或淤积的工程措施。 (2)涵洞的流量应结合各地区的特点选用适当公式计算, 并以形态调查法验算确定。 (3)郊区道路采用明渠排水时,小于或等于0.5m的低填土 路基和挖土路基,均应设边沟。 边沟宜采用梯形断面,底宽应大于或等于0.3m,最小设计流 速为0.4m/s。超过最大设计流速时,应采取防冲刷措施。 排除道路范围以外的水,宜采用明渠,断面型式为梯形或矩 形。 排水沟穿经城镇、居住区时,宜做成管渠。 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三、管线布置的个人想法 由于建筑单体的厨房、卫生间大部分布置在建筑物 的北面,所以一般考虑将

8、占地大、开挖深的排水管 线(污、废水)放在北侧,住宅的屋面雨水的雨水 立管一般也设置在北面,所以雨水管线也大都放在 北侧,燃气管道一般要求直接进厨房,不得穿过其 它房间,也放在北侧;给水与暖气管道是有压循环 供应的,可以在山墙处进户;强弱电可以在南侧进 户。如果建筑物排列较多可以采用两栋一个组合, 一根支线进去分别引入南北两栋建筑,这可以节省 很多投资。垂直于建筑物的各工程干线则分东西向 在人行道下面排列。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四、设备机房及给排水构筑物布置的个人想法 在方案设计阶段,配套工程设备房的布置也很重要,应尽量将生活给水泵房、消 防泵房、热交换站、中水处理站等设施

9、集中设置在小区的中心部位,使得各机房 到用户的距离尽可能相等,水力损失接近,这样能达到节能的目标。而小区化粪 池的布置一是要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二是要考虑管线的走向及市政排水接入点 的位置及出入车的方便,在方案规划布置中尽可能将其布置在小区下风向处,以 免化粪池散发异味,引起业主投诉纠纷。并与给排水专业协调,预留出设置小区 化粪池的位置。若有公共餐饮,则在建筑单体外预留出设置隔油池的位置。生活 污水处理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宜靠近接入市政管道的排放点;居住小区 处理站的位置宜在常年最小频率的上风向,且应用绿化带与建筑物隔开;宜设置 在绿地、停车坪及室外空间的地下;如布置在建筑地下室时,应有

10、专用隔间;与 给水泵站及清水池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0m。 对于高差较大,台阶式布置的小区则应尽量将生活给水泵房、消防泵房、热交换 站、中水处理站等设施集中设置在小区的高台处,这样也能达到节能的目标。而 在小区最低台地处预留出设置小区化粪池的位置。(如长白山万达项目) 在设计一些傍山而建的建筑小区时,就要充分考虑其有无防洪设计的要求,若有 防洪设计的要求,可结合景观设计或原有的天然沟渠设置排洪沟渠。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五、小区高程规划中需考虑的一些因素的个人想法 1用地的规划高程应高于多年平均地下水位。用地高程高 于地下水位的高度限制是为了保护用地免于长期受地下水浸 泡,有利

11、于建(构)筑物基础的安全稳固和地下管线的维护 。 2雨水排出口内顶高于多年平均水位才能保证雨水排放系 统正常情况下排水顺畅。有时为了沿江(河)景观的需要, 可将排出口作成淹没式,但必须保证出口水头高于多年平均 水位。(如金隅土桥项目) 如若有可能的话,地面规划高程设置能与排水管线的走向相 一致,这样可以减少土方开挖量。 若有自备井及地下水源热泵的话,建筑物的布置要在它的集 水漏斗之外,以免沉陷。 湿陷性黄土地区,布管要考虑湿陷性。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六、管线综合布置需考虑的一些问题 管线综合布置通常以总平面建筑布局为基础,又是场地设计 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线综合布置也可以要

12、求改变场地总平面 中部分建筑物和道路等的布置,进而改善场地的总平面布局 。因而,管线综合布置一般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1应与场地总平面布置统一进行 (1)管线布置须与场地总平面的建筑、道路、绿化、竖向 布置相协调,管线布置应尽量使管线之间及其与建、构筑物 之间,在平面和竖向关系上相协调,既要考虑节约用地、节 省投资、减少能耗、又要考虑施工、检修及使用安全的要求 ,并不影响场地的预留发展用地。在合理确定管线位置及其 走向的同时,尚应考虑与绿化和人行道的协调关系。 (2)与城市管线妥善衔接,根据各管网系统的管线组成, 妥善处理好与城市管线的衔接问题。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3)

13、合理选择管线的走向,根据管线的不同性质、用途、 相互联系及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管线的敷设条件 和敷设方式,合理地选择管线的走向,力求管线短捷、顺直 、适当集中,并与道路、建筑物轴线和相邻管线相平行,尽 量缩短主干管线的敷设长度,以减少管线营运中电能、热能 的长期消耗。同时,干管宜布置在靠近主要用户及支管较多 的一侧。 (4)尽量减少管线的交叉,尽量减少管线之间,以及管线 与道路、铁路、河流之间的交叉。当必须交叉处理时一般宜 为直角交叉,仅在场地条件困难时,可采用不小于45的交 角,并应视具体情况采取加固措施等。 (5)管线布置应与场地地形、地质状况相适应,管线线路 应尽量避开塌方、滑坡

14、、湿陷、深填土等不良地质地段。沿 山坡、陡坡和地形高差较大地面布置管线时,宜尽量利用原 有地形,并注意边坡稳定和防止冲刷。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2合理布置有关的工程设施、处理好近远期建设的关系 (1)避免管线附属建、构筑物之间的冲突,管线附属构筑 物(如补偿器、阀门井、检查井、膨胀伸缩节等)应交错布 置、避免冲突,并尽量减少检查井的数量,节约建设用地。 有条件时,可利用建、构筑物凸出部分两侧布置管线。当架 空管线较多时,应尽可能共杆架设,并从场地景观出发尽量 采用地下埋设,合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在地下管线较多 、用地狭小的场地,应将允许同沟敷设的管线采用合槽、共 沟或综合

15、管沟等形式布置。 (2)处理好管线工程的近远期建设,分期建设的场地,管 线布置应全面规划、近期为主、集中建设、近远期相结合期 管线穿越远期用地时,不得影响远期用地的使用。 (3)合理布置改、扩建工程的管线,改、扩建工程的管线 布置,须注意新增管线不应影响原有管线的使用,并满足施 工和交通运输的要求。当间距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采取有效 防护措施(如施工采用挡板、加设套管等)。在安全可靠的 前提下,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小其间距。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3处理好管线综合的各种矛盾 管线综合布置过程中,当管线在平面或竖向发生矛盾时,一 般应按下列原则处理: (1)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

16、线; (2)可弯曲管线让难弯曲或不易弯曲管线; (3)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4)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 (5)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 (6)施工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7)新建的让原有的; (8)检修次数小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 。 此外,电力与电信管线宜远离布置,可按照电力电缆在道路 东、南侧,电信电缆在道路西、北侧的原则布置。 第一部分 室外管线布置与方案设计的关系 七、管线布置方式简介 1直接埋地:包括单管埋地敷设、管组埋地敷设和多管同 槽埋地敷设三种。 直接埋地敷设在工业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因为它不需要建 造管沟、支架等构筑物,施工简单,投资最省,不占用空间 ,不影响通行,管道的防冻条件和电缆的散热条件也较好。 但它也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管路不明显,增加和修改管线 难,管线泄漏不易发现,检修时需要开挖。一般把不需要经 常检修、自流怕冻的给水管道、排水管道、城市煤气管道、 低黏度的燃油管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