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苏轼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7075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风波.苏轼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定风波.苏轼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定风波.苏轼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定风波.苏轼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定风波.苏轼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风波.苏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风波.苏轼(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风波 苏轼 诗词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1082),此时苏轼因乌台 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年。在这遭受严重政治迫害后的 几年里,苏轼内心当然有忿懑和痛苦的一面,但他却始 终能以超人的旷达心态泰然处之。这首定风波就表 现了苏轼当时“泰然处之”的心境。 频遭贬谪,一生历任八州,身行万里,走过无 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 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反 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 不是好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 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 开朗的,旷达的。 直解本词 不必去理会那敲打树叶的雨声,不妨一边 吟诗长啸

2、,一边悠然自在地前行。手持着竹杖 ,脚穿草鞋,比骑马还要轻快,有什么可怕的 呢!有一件蓑衣就足以对付一生的风雨侵袭了 。 微寒的春风将我的酒意吹醒了,我感到有 些寒冷;恰在这时,山头初晴的斜阳好像是在 有意迎接我一样。回头望一眼走过来的地方, 虽然曾经遭受过残酷的风吹雨打,但是信步归 去,好像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仿佛 什么都没发生。 概括上下阙主要写了什么? 上阕写途中遇雨的情景。 下阕写雨过天晴后的心理感受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 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些语句刻画了 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刻画了一个穿着草鞋、拄着竹杖、迎着疾 风骤雨、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长啸 的洒

3、脱旷达的抒情主体形象。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泰然处之 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 体现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 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 “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 、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 烟雨任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 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 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讨论讨论 :“回首向来萧萧瑟处处,归归去,也无风风雨也无晴” 的表层层含义义和深层层含义义。 “回首向来萧瑟处

4、,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三句表面上似乎是说,回到住处,再看路经之地 ,既不是风雨交加,也不是朗朗晴空;实际上,“ 萧瑟处”隐喻宦途风雨,“归去”是用陶渊明的“ 归隐”之意,而“也无风雨也无晴”则是说,有了 归隐之心也就无所谓什么宦海的风雨或晴天了。显 然,这里的主要心态是旷达,主要意向是隐逸。 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和人 生的风雨相类比。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哲理 。 有你的日子,天空美的不像样。 在懂事与不懂事的年纪里,我知道世间的一切最终 都会离开,但我依旧希望我是一株向日葵,永远追逐 着太阳的方向,当黑夜挡

5、住了视线,便静静的思念阳 光的暖,它的香。 时光淡淡的,留下许多深深浅浅的印迹。我们的故 事不惊不奇,但都是我们用心走过的,即使现在物是 人非,但依然记得一路走过的温馨,为了拥抱你,我 拔掉了身上所有的刺,但从未有过一丝痛苦,因为你 的温暖,足以让我忘记所有的伤。即使现在我们即将 要别离,也以从当初的无话不说变成如今的无话可说 ,但我依然爱你如初,我会想念你在心里,在梦里, 在所有你在或不在的时光里。 春日转眼即逝,好像只是眨了下眼,浅夏的气息便 随着风悄悄地吹来,连悠悠的花香都有了暖意。 昨日 的雨,留下了一缕潮湿便散去无踪,时光如此的安静 ,我捧着素净的心事,翻阅着每一步的年华。 日子 ,像一朵明媚的花开在阳光下,心喜着这样的日子, 笑着,等待花香的造访。 风从窗外缓缓的吹来,停 在我的身边,丢下了一抹岁月的薄凉。走了的,终究 是留不住的。收拢被风吹散的思绪,和一掌的花香, 去写一些含香的句子为自己的心情增色。记忆总会铭 记一些时光,故事也会一直继续,等有一天,我们回 放那些曾经的时光,是不是,会有一些曾经用了心的 时间被镶嵌在记忆的相框里,经久的美丽着? 五月的花香,柳絮如烟,摇曳着归去的 离歌,几分幽怨,几分情牵。漫开的芬芳 垂下含香的花枝,随着雨宣告着尽头,花 儿悄然落下,将人困在思绪里,风拂过, 扯着温柔的香,那些走过的岁月,随着心 情敲进了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