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7168523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网络原理自考考试大纲(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lt;p&gt;&amp;lt;p&amp;gt;(一)课程性质、地位与设置目的计算机网络原理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的一门交叉科学,在信息社会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化是计算机进入到第四个时代的重要标志,计算机网络原理已成为计算机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核心课程,它是进行网络设计和开发的基础。计算机网络涉及数据通信、网络理论、各类网络标准协议及众多相关技术,为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本课程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

2、局域网技术、因特网技术、实用网络技术及网络安全等内容做了比系统全面的介绍。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以基础性和实用性为重点,不仅包括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还介绍了目前比较成熟的网络实用新技术,对网络发展前沿的内容也有所涉及。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一系列标准和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新技术,为开展和从事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打下扎实的基础。(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如下几点:1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网络功能、网络分类、网络应用,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网络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

3、组成等知识。2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与分层的体系结构的知识,理解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的机制,理解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协议、基本工作原理。了解OSI和TCP/IP的相同点与不同点。3理解数据通信的有关概念,了解各类传输介质的性能和应用场合,理解和掌握信道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数据编码原理、调制解调器、ADSL、多路复用技术、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了解物理层的功能和协议。4理解和掌握数据链路层成帧、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功能,理解链路层的基本协议的功能,掌握典型的数据链路层协议HDLC和因特网的数据链路层协议PPP。5深入理解网络层的功能、为传输层

4、提供的服务、虚电路子网和数据报子网的概念,理解路由选择算法、拥塞的概念和拥塞预防策略,理解Internet的IP、ARP、RARP和IPv6协议,了解ICMP和IGMP协议、理解Internet使用的路由协议,理解网络互联基本原理,掌握互联设备、互联协议,理解网桥和路由器的概念与功能、适用范围和工作原理。6理解传输层提供给高层的服务、服务质量和传输服务原语,理解Internet上的传输协议(TCP,UDP),理解和掌握寻址、建立连接、释放连接、流量控制和缓冲策略。7理解和掌握运用层的域名系统、电子邮件协议、文件传输协议、万维网的原理等。&amp;amp;#160;8理解局域网的参考模型

5、与协议标准,掌握几种典型的介质访问控制(MAC)即CSMA/CD、Token&amp;amp;#160;King的工作原理和协议标准,掌握以太网(包括交换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网以及万兆网)以及无线局域网的工作原理。了解移动AdHoc网络的基本概念、特点、结构、路由协议和应用,了解与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区别点。了解局域网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amp;amp;#160; 9了解分组交换技术(X.25和帧中继)、异步传输模式(ATM)、第三层交换技术、虚拟局域网技术、VPN、计算机网络管理与安全等实用技术的概念和基本原理。&amp;amp;#160; (三)课程教学方式&a

6、mp;amp;amp;#160;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本课程的助学和教学中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应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积极思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解决问题。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与有关专业的课程内容互相渗透和配合。应当尽可能采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倡采用案例教学和案例考核方法,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网络原理这门课程的特点及原理、方法,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amp;amp;#160;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amp;amp;

7、#160; 计算机网络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它综合运用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形成了自身比较完整的体系。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课程之前,应很好地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接口与通信、计算机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知识。对于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相关课程为操作系统概论。&amp;amp;#160;&amp;amp;#160;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要求&amp;amp;#160;第一章&amp;amp;#160;计算机网络概述&amp;amp;#160; (一)本章知识点&amp;amp;#160; 1.计

8、算机网络的发展&amp;amp;#160; (1)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amp;amp;#160; (2)三大网络:计算机网、电信业务网、广播电视网络。&amp;amp;#160; (3)网络发展趋势: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amp;amp;#160; 2.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amp;amp;#160; (2)计算机网络的两大组成部分。&amp;amp;#160; (3) 网络的功能:硬/软件共享、信息交换。&amp;amp;#160;(4)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

9、amp;amp;#160; 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amp;amp;#160; (1) 按拓扑类型分类:总线形、环形、星形、树形、网形、混合形。(2)按网络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3)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4)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1)国际标准化组织。(2)其它标准化机构。(3)Internet的组织机构。(二)考核要求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识记:计算机网络的四个发展阶段,计算机网络、电信业务网及广播电视网络三大网络的基本知识,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以及下一代网络的未来发展趋

10、势。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识记: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硬/软件共享、信息交换,计算机网络的典型应用。(2)领会:计算机网络的含义,计算机网络的两大组成部分。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识记:按拓扑结构分类:总线形、环形、星形、树形、网形、混合形,各种网络拓结构的特征;按网络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按网络的覆盖范围分类: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点对点方式。(3) 领会:星形、总线形、环形拓扑结构的特征、性能指标和优、缺点。4.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 识记: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标准制定机构:ISO、ITU、IETF。(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

11、的定义和两大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分类;拓扑结构分类,覆盖范围分类,交换方式分类。难点: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各种拓扑结构的网络的特征。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一)本章知识点1.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定义和发展。(2)计算机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及分层原理。(3)计算机网络通信协议的概念,网络通信协议三要素。2.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OSI/RM对等实体的通信。(2)OSI/RM各层的功能。(3)面向理解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3.TCP/IP参考模型(1)TCP/IP的体系结构(2)TCP/IP各层的功能4.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1)两者相

12、似之处:基于协议栈的概念,分层体系结构。(2)两者不同之处:层的数目不同,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通信。(二)考核要求1.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领会: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的概念,网络通信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关系。2.OSI/RM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领会:OSI参考模型及每层的功能。OSI/RM对等实体的通信。3. TCP/IP参考模型领会:TCP/IP参考模型及每层的功能,TCP/IP协议簇内容。4.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1)识记:两者相似之处:基于协议栈的概念,分层体系结构;两者不同之处:层的数不同,面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服务机制。(2)领会:面

13、向连接的和无连接的服务机制。(三)重点与难点重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协议及三要素;OSI和TCP/IP参考模型;面向连接和无连接的服务机制。难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的概念;协议及三要素;OSI/RM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第三章物理层(1) 本章知识点1.物理层接口与协议(1)物理层的定义和功能,DTE、DCE的定义。(2)常用的25芯、9芯连接器标准。2.传输介质(1)双绞线。(2)同轴电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3)光纤: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4)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激光,卫星通信。(5)传输介质的选择。3.数据通信技术(1)数据和信

14、号的定义,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表示的概念,MODEM和CODEC作用,放大器和中继器的作用,数据通信的定义。(2)数据传输速率及其单位bps、信号调制速率及其单位波特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号调制速率的关系。(3)误码率的定义。(4)计算信道容量的两个经典公式: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带宽、信号状态数和信噪比的含义。(5)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6)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和波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条件及工作原理,T1载波和E1载波的帧结构。(7)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和特征。4.数据编码(1)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调幅、调频

15、和调相三种基本调制方式及各种正交振幅调制(QAM)得到工作原理。(2)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归零码和不归零码、单极性码和双极性码的特点,位同步法的工作原理,曼彻斯特码的编码原理,群同步(起一止式同步法)的工作原理。(3)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采样定律及采样、量化、编码三过程。(4)ADSL的工作原理和特点。5.数据交换技术(1)电路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2)报文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3)分组交换技术(虚电路分组交换和数据报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和特点。(4)各种数据交换技术的性能比较。(5)高速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二)考核要求1.物理层接口与协议(1)识记:物理层的定义和

16、功能,DTE、DCE的定义,常用的25芯、9芯连接器标准,数据、控制、定时及接地四类接口信号线,规程特性。(2)领会:非平衡方式、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及平衡方式三种电气连接方式,EIA RS-232C接口标准,EIA RS-499及ES-422与ES-423接口标准。2.传输介质(1)识记: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无线传输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激光,卫星通信。(2)领会: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线,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3.数据通信技术(1)识记:数据和信号的定义,放大器和中继器的作用,数据通信的定义,误码率的定义。(2)领会:模拟数据或数字数据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表示的概念,MODEM和CODEC作用,带宽、信号状态数和信噪比的含义,并行和串行通信方式,串行通信的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方式。频分多路复用技术、时分多路复用技术好波分多路复用技术的实现条件及工作原理,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的工作原理和特征。(3)简单应用:数据传输速率及其单位bps、信号调制速率及其单位波特的定义,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号调制速率的关系。(4)综合应用:计算信道容量的两个经典公式:奈奎斯特公式和香农公式。4.数据编码(1)识记:调&amp;lt;/p&amp;gt;&lt;/p&g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