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刺绣知识范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716846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述刺绣知识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简述刺绣知识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简述刺绣知识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简述刺绣知识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简述刺绣知识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述刺绣知识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述刺绣知识范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述刺绣知识范文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就是用针将丝线或其他纤维、纱线以一定图案和色彩在绣料上穿刺以缝迹构成花纹的装饰织物它是用针和线把人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刺绣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 中国刺绣主要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门类刺绣的技法有: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挑花等等刺绣的用途主要包括生活和艺术装饰如服装、床上用品、台布、舞台、艺术品装饰 刺绣古称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

2、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刺绣是中国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我国的手工刺绣工艺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据尚书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至周代有“绣缋共职”的记载湖北和湖南出土的战国、两汉的绣品水平都很高唐宋刺绣施针匀细设色丰富盛行用刺绣作书画饰件等明清时封建王朝的宫廷绣工规模很大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号称“四大名绣”此外尚有顾绣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汉绣、麻绣和苗绣等都各具风格沿传迄今历久不衰刺绣的针法有:齐针、套针、扎针、长短针、打子针、平金、戳沙等几十种丰富多彩各有特色绣品的用途包括:生活服装歌舞或戏曲服饰台布、枕套、靠垫等生活日用品及屏

3、风、壁挂等陈设品民代刺绣种最著名的是顾绣 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心灵手巧的水族妇女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民间工艺闻名遐迩的水族马尾绣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最近马尾绣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这一古老的原始艺术的保护带来了更好的机遇 刺

4、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是指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是指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是指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是指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是指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 中国刺绣起源很早相传“舜令禹刺五彩绣”夏、商、周三代和秦汉时期得到发展从早期出土的纺织品中常可见到刺绣品 早期的刺绣遗物显示:周代尚属简单粗糙;战国渐趋工致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 湖北江陵马山硅厂一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绣品有对凤、对龙纹绣、飞凤纹绣、龙凤虎纹绣禅衣等都是用辫子股施绣而成并且不加画填彩这标志此时的刺绣工艺已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 这些绣品在图案的结构上非常严谨有明确的几何布局大量运用了花草纹、鸟

5、纹、龙纹、兽纹并且浪漫地将动植物形象结合在一起手法上写实与抽象并用穿插蟠叠刺绣形象细长清晰留白较多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刺绣纹样的重要特征 汉代刺绣开始展露艺术之美因为经济繁荣百业兴盛丝织造业尤称发达;又当社会富豪崛起形成新消费阶层刺绣供需应运而兴不仅已成民间崇尚广用的服饰手工刺绣制作也迈向专业化尤其技艺突飞猛进从出土实物看绣工精巧图案多样呈现繁美缛丽的景象堪称为这项民族工艺奠定优秀的传统 汉代王充论衡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因为刺绣工艺的成熟汉代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区分使用刺绣的人群等级和种类刺绣虽然是在劳动中由劳动人民创作产生但是绝大部分的劳动人民是享用不起高档

6、丝织刺绣品的普通的劳动人民只能在生活中用简单的刺绣工艺来点缀服饰鞋帽等实用品 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刺绣残片它们虽已在地下埋藏了几千年但出土时仍然精美绝伦配色、针工都运用得恰到好处让我们这些现代的绣工们都汗颜汉代的刺绣工艺在山东一带也很发达并早已成为民间妇女的普遍劳动而四川成都的蜀绣在汉代也很精美由此可见刺绣工艺在汉代就已经很普及了 唐代刺绣应用很广针法也有新的发展 刺绣一般用作服饰用品的装饰做工精巧色彩华美在唐代的文献和诗文中都有所反映 如李白诗“翡翠黄金缕绣成歌舞衣”、白居易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等都是对于刺绣的咏颂 唐代的刺绣除了作为服饰用品外还用于绣作佛经和佛像为宗

7、教服务 唐代刺绣的针法除了运用战国以来传统的辫绣外还采用了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多种针法 纭裥绣又称退晕绣即现代所称的戗针绣它可以表现出具有深浅变化的不同的色阶使描写的对象色彩富丽堂皇具有浓厚的装饰效果 刺绣工艺发展到唐宋时期已有数十种针法其风格也逐渐形成了各个地域的不同特色刺绣已不单单是绣在服饰上而是从服饰上的花花草草发展到了纯欣赏性的刺绣画、刺绣佛经、刺绣佛像等等据传武则天时曾下令绣佛像四百余幅赠予寺院及邻国由此可见唐代绣佛像已非常盛行 唐以前之绣品多为实用及装饰之用刺绣内容与生活上的需要和风俗有关宋代刺绣之作除为实用品外尤致力于绣画自晋唐以来文人士大夫嗜爱书法并及于绘画书画乃当时最高的艺

8、术表现至宋更及于丝绣书画风格直接影响到刺绣之作风 宋代是我国手工刺绣发达臻至高峰的时期无论产品质量均属空前特别是在开创纯审美的艺术绣方面更堪称绝后宋代手工刺绣之发达由于当时朝廷奖励提倡之故据宋史.职官志载宫中文绣院掌纂绣徽宗年间又设绣画专科使绣画分类为山水、楼阁人物、花鸟因而名绣工相继辈出使绘画发展至最高境界并由实用进而为艺术欣赏将书画带入手工刺绣之中形成独特之观赏性绣作 朝廷的提倡使原有的手工刺绣工艺显著的有了几个方面的提高: 1、平针绣法富变化钻研发明出许多新针法; 2、改良工具和材料使用精制钢针和发细丝线; 3、结合书画艺术以名人作品为题材追求绘画趣致和境界 为使作品达到书画之传神意境绣

9、前需先有计划绣时需度其形势乃趋于精巧构图必须简单化纹样的取舍留白非常重要与唐代无论有无图案之满地施绣截然不同明代董其昌筠清轩秘录载:“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绒止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远近之趣楼阁待深邃之体人物具瞻眺生动之情花鸟极绰约谗唼之态佳者较画更胜望之三趣悉备十指春风盖至此乎”此段描述大致说明了宋绣之特色 元代刺绣的观赏性制作虽远不及宋代但也继承了宋代写实的绣理风格入主中原的元人在全国各地广设绣局和罗局刺绣的审美和功用越趋于美术化佛教题材的出现始自隋唐主要图案是宝相花宋绣独尚名人书画偶有佛像绣品元世祖忽必烈为了否定儒家的首一地位崇推出藏传佛教中原拜佛信教之风复兴 元代统治者信奉喇嘛教刺绣除了作一般的服饰点缀外更多的则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被用于制作佛像经卷幡幢僧帽以西藏布达拉宫保存的元代刺绣密集金刚像为其代表具有强烈的装饰风格 山东元代李裕庵墓出土的刺绣除各种针法外还发现了贴绫的作法它是在一条裙带上绣出梅花花瓣是采用加贴绸料并加以缀绣的做法富有立体感 然而各地绣局仍沿着宋人路子刺绣名人书画或花卉写生且工不如宋人清秘藏中则道:“元人用线稍粗落针不密间用墨描眉目不复宋人精工矣!”可见元代的刺绣工艺较之宋代无多大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