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社政期末复习课件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68402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1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社政期末复习课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七年级社政期末复习课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七年级社政期末复习课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七年级社政期末复习课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七年级社政期末复习课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社政期末复习课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社政期末复习课件综述(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复习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 2013年1月 历史与社会 七年级主题:生活的时空 七九年级教科书的整体框架 册 次主 题主 要 内 容 七年级 生活的时空 基于现实社会的生活时空, 讲述人们生活的世界 八年级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基于古代和近代社会的生活 时空,讲述文明生活的传承 九年级发展的选择 基于现代社会的生活时空, 讲述当今生活的发展 发展的选择 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生活的时空 七年级教材的编排框架 生活的区域 区域 世界地理总论 世界的区域中国的区域 中国地理总论 生活的变化 社会的发展脉络 探究1: 认识区域的 工具地图 探究2: 认识世界的工 具地球仪 探

2、究34: 如何认识区 域/城市 中考条目 生 活 的 时 空 地球仪和地图 1.了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常识 2.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a c 社会调查 3.知道社会调查的常用方法 4.能够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社会调查 a c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10.比较我国南北方、东西部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分析“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意 义 c 世界自然和人文环境 11.知道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12.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名称及分布 13.比较世界典型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 a a b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第二课 自然环境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综探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3、生活的时空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综探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四单元 文明的中心-城市 地图知识 地球仪 知识 生活的时空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三单元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一课 家住平原 第二课 与山为邻 第三课 傍水而居 第四课 草原人家 第五课 干旱的宝地 综探三 如何认识区域 -以南非为例 第四单元 文明的中心-城市 第一课 美国政治的心脏:华盛顿 第二课 文化艺术之都:巴黎 第三课 IT新城:班加罗尔 第四课 汽车城:蔚山 第五课 城市规划的

4、典范:巴西利亚 综探四:如何认识城市 -以莫斯科为例 运用 地图 地球 仪知 识认 识分 析区 域自 然、 人文 特色 第一单元 人在社会中生活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1.从社区看我家 -地图的基本要素 2.在社区中生活 -社区的功能和生活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1.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的景观特征 -聚落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乡村人们的生活 2.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的景观特征、功能 -城市居民的生活 3.往来在区域之间 -区域联系的内容和形式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1.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阅读并使用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 图等不同类型的地图 2.带着地图去旅行 -从地

5、图中获取、分析信息 -运用地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标题综合探究标题学习目的 人在社会中生活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运用多种地图获取相 关信息的技能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从地球上看世界 探究地球仪的使用方 法和作用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如何认识区域 以南非为例 探究认识区域的 基本要素 文明中心城市 如何认识城市 以莫斯科为例 探究认识城市特色的 方法 七年级教材设置的综合探究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一、从社区看我家 了解一个地理事物的位置,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地图 如何绘制、查看地图-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的基本要素 (地图的语言) 方 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一般定向法(最常用 ) -指向标定向法 -

6、经纬网定向法(最准确 ) -线段式 -文字式 -数字式 常用的定向方法: 一般指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法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指向标指北方 经线指示南北 纬线指向东西 适用于无指向标、 无经纬网的地图 适用于有 指向标的地图 适作于有 经纬网的地图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 式: 表示方法: 线段式:如: 数字式:如:1:2000 文字式: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0米 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 020米 同样大小的图幅中,比例 尺越大,表示实地范围越 小,内容越详细。反之, 比例尺越小,表示实地范 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比例尺特点:

7、 分数大的比例尺大;分数小的比例尺则小 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二、在社区中生活 社 区 功 能 维护治安秩序、打击违法犯罪; 社区流动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等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管理功能 社区进行选举活动; 宣传党和国家的重大政策等 社区内的超市购物; 社区的医院就医等 社区内的健身或学习; 各种讲座和培训; 老年大学等 第一课 我的家在哪里 聚落: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一般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基本类型。 一、乡村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 ,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乡 村 聚 落 的 分 类

8、依据: 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农村:从事种植业生产为主 渔村:从事渔业捕捞和水产 养殖业为主 林场:从事培育、管理、采 伐森林为主 牧村:以畜牧业为主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传统乡村聚落的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 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 境的相互关系; 传统乡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体现出当地自然环 境的特点; 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 产活动各不相同,人们的生活也各具特色。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二、城市聚落 -城市聚落一般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城市 功能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科研功能 交通功能 对外交往功能 任何城市的功 能都不是单一 的

9、,而是集各 种功能于一体 高科技园区 商业区 生活小区 三、往来在区域之间 第二课 乡村与城市 自然条件、人文环境不同 不同区域 物产不同 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 区域联系 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物产 信息 文化 人才 经济 技术 表现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图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获取区域信息的工具 常用的地图类型有政区图、地形图、交通图、旅游图、 气候分布图、民族分布图等 一、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闭合曲线 内高外低 闭合曲线 外高内低 等高线凸向低处 中间高于两侧 常见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常见等高线地形

10、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中间低于两侧 两组表示山峰的 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多条等高线 重叠在一起处 等高线的相关特点 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等,相邻的等高线高度差相同; 等高线越密集,地势越陡峭;等高线越稀疏,地势越平缓 部分地形的判断: 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 盆地(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由四周向中心降低 鞍部:等高线的凸侧处相互对称 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悬崖(峭壁):等高线重叠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分层设色地形图: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 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以直观表示

11、地势的起伏状况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 的地势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二、带着地图去旅行 地图选择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根据需要考虑地图的类型(主题)和比例尺 不同的用途选择不同的地图: 学会选择不同比例的交通图,从图上获得城市 相对位置、距离远近等信息,设计城市之间的 交通出行方案; 利用电子地图,利用现代化技术为自己导航 利用旅游图,根据旅游图设计旅游的路线和出 行的方案。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1.人类的栖息地 -七大洲的名称、位置和形状 2.海洋对人类

12、的影响 -四大洲的名称、位置 -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第二课 自然环境 1.地形多样 -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 2.气象万千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3.众多的河湖 -世界河流湖泊及对人类的意义 综合探究二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 1.观察地球仪 -经线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2.使用地球仪 -利用经纬网地图确定地理位置 -利用经纬网分析区域的位置特征 第三课 世界大家庭 1.人口与人种 -世界人口的分布 -三大人种的外貌特征及其分布 2.语言与宗教 -世界的主要语言及其分布 -三大宗教及其地区分布 第二单元 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生 活 的 空 间 陆地 海洋 山川 气候

13、 河流 动植物 人口 人种 语言 宗教 生产活动 地球上各种 社会、经济 活动和现象 构成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水源 资源等 人文因素 交通 政治 军事 宗教 生产方式 文化传统 社会经济 旅游 科技等 描述区域 自然条件 的内容 一、人类的栖息地 地球面积中,29%是陆地,71%是海洋。陆地分为大陆与岛 屿。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各大洲之间的界线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 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第一课 大洲和大洋 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4、地球表面的海洋被划分为四大洋,按面积由大到小,依 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资源。 为人类提供渔盐之利、能量之源(矿产资源和能量 ) 海洋中珍稀独特的生物、多姿多彩的景观为旅游业 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填海造陆,为人类提供空间资源 开辟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运河、海峡、港口等) 海 洋 作 用 第二课 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主要指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由地形、气候 、水文(河流、湖泊等)、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组 成 一、地形多样 陆地上地形的基本类型: 山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 亚洲地形种类特点和亚洲地势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

15、和高原为主 地势起伏很大,从中部 向四周辐射延伸,中间 高,四周低 第二课 自然环境 二、气象万千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一定的 稳定性。 描述气候的要素 气温和降水 通过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了解 第二课 自然环境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第二课 自然环境 气候类型分布地区 热 带 热带 雨林气候 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的亚马逊平原是世界上面积最 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还包括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群岛 大部分,非洲的刚果盆地等 热带 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一般在南、北纬10 度到23度27分之间。 热带 季风气候 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 热带 沙漠气候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

16、的大陆西部和中部,主要在撒 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西部等 温 带 亚热带 季风气候 亚热带大陆的东部(如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北美洲东南部地区分布最广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 为典型 温带 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欧洲的西部和北 部大部分地区 温带 季风气候 亚欧大陆东岸的中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以及日本 、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温带 大陆性气候 亚洲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如我国新疆地区)、北美洲 的大部分地区 寒寒带气候极圈附近及北冰洋沿岸、南极洲等 第二课 自然环境 分布在赤道与 南北回归线之间 分布在南北回归线 与南北极圈之间 分布在南北极圈内 第二课 自然环境 气候类型基本特征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