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汇编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68244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4.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汇编(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一)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平台 非标配模块展示 数字合成高频信号源 区 1、本实验系统接通电源前请确保电源插座接地良好。 2、各实验模块上的双刀双掷开关、拨码开关、复位开 关、自锁开关、手调电位器和旋转编码器均为磨损 件,请不要频繁按动或旋转。 3、在关闭各模块电源之后,方可进行连线。连线时在 保证接触良好的前提下应尽量轻插轻放,检查无误 后方可通电实验。拆线时若遇到连线与孔连接过紧 的情况,应用手捏住线端的金属外壳轻轻摇晃,直 至连线与孔松脱,切勿旋转及用蛮力强行拔出。 4、按动开关或转动电位器时,切勿用力过猛,以免造 成元件损坏。 5、未要求调整的电路元件严禁调整。 实

2、验中的注意事项 1、高频信号测量要采用衰减10:1探 头。 2、Y通道控制与设定。 3、X通道控制与设定。 4、触发电平调整。 一、100M模拟示波器简易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使用介绍 面板图与基本操作: 二、F40型DDS信号源的使用 (单一频率、AM、FM信号产生方法介绍) 设定输 出频率 选择调 制类型 上档键 (第二功能) 设定调 制参数 函数信 号输出 数字键 (设参数) 设定数据 (单位) 设定输 出幅度 1、单一频率信号设定(未调制) n 按“频率”键并配合数字键和频率单位选择键(调 幅:MHz;扫描:KHz;猝发Hz)设定频率。 n 按“幅度”键并配合幅度单位选择键(shift:V

3、pp ;调频:mVpp;调幅:Vrms;扫描:mVrms)设定输 出信号幅度,此时显示屏上只能有频率或幅度单位显 示,否则说明不是单一频率信号,需按“Shift”和“7” 键回到点频状态。 2、输出AM信号的设定 按上述方法设定好输出频率和输出信号幅度。 按“调幅”按键启动调幅功能,显示屏显示“AM”。 按“菜单”键察看和修改调幅参数:依次为“调幅系数” 、 “调制信号频率” 、“调制信号波形”、 “调制源选 择”。 3、输出FM信号的设定 按上第1步设定好输出频率和输出信号幅度。 按“调频”按键启动调频功能,显示屏显示“FM”。 按“菜单”键选择察看和修改调频参数:依次为“调频系 数(频偏)

4、”、 “调制信号频率”、“调制信号波形”、 “ 调制源选择”。 三、频率计的使用 根据被测频率范围正确设置闸门时间; 在输入信号含有谐波和干扰频率成分时需打开LPF低通滤 波器; 输入信号过强时要进行ATT信号幅度衰减; 注意读数单位; 实验一 模拟乘法器调幅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振幅调制:用待传输的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幅值 单频调制AM信号: 幅度调制的一些基本概念 调幅系数或调幅度: 单频调制DSB与SSB信号: 单边带调幅波: 或 振幅调制电路: 按输出功率的高低分: 低电平调幅:乘法器调幅 高电平调幅:晶体管基极、集电极调幅 示波器观察AM调

5、幅系数的方法: m=(Vmax-Vmin)/(Vmax+Vmin) 普通调幅波 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波 实验一 模拟乘法器调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 调幅、抑止载波 双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以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波 形。 5、了解模拟乘法器(MC1496)的工作原理,掌握调 整与测量其特性参数的方法。 1、调测模拟乘法器MC1496正常工作时的 静态值。 2、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 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3、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二、实验内容 三、

6、实验原理及电路介绍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随调制信 号的参数变化而变化。本实验中载波是由DDS高 频信号源产生的465KHz高频信号,再利用另外 一台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5KHz的低频信号为调 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用MC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下 页图所示。 1、静态工作点调测:使调制信号V=0,载波 VC=0: R11、R12 、R13、R14与电位器W1组 成平衡调节电路,改变W1可以使乘法器实现抑 止载波的振幅调制或有载波的振幅调制和单边 带调幅波。 首先调节W1使1、4脚的电压差 接近0V即 可,方法是用万用表表笔分别接1、4脚,使得 万用表读

7、数接近于0V。 四、实验步骤 2、 抑止载波振幅调制: 将W1调平衡后,在J1端由一 台DDS信号源输入载波信号 Vc(t) , fc=465KHz, VCPP 500mV;再从J5端输入由 函数信号源送出的调制信号 ,其f5KHz, VCPP 500mV,利用示波器观察在 J3处输出DSB波形并记录, 逐渐增加VPP,则J3输出 信号VO(t)的幅度逐渐增大 。最后出现如右图所示的抑 止载波的调幅信号。(见连 接图) 3、 普通调幅 首先在J1端由一台DDS信号源输入载波信号Vc(t) , fc=465KHz, VCPP500mV,调节平衡电位器W1 使 得集成电路的V1与V4直流压差0.0

8、3v,用示波器观察J3 输出信号VO(t)。再从J5端输入由另外一台函数信号源 送出的调制信号,其f5KHz,当VPP由零逐渐增大 时( 100% 的调幅波形,分析过调幅的原因。 3、画出当改变W1时能得到几种调幅波形,分析 其原因。 4、画出观测到的普通调幅波形、抑止载波双边带 调幅波形,比较二者区别。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 实验二、AM信号的解调 包络检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调幅波的原理,掌握调幅波的解 调方法。 2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3掌握包络检波器的主要质量指标,检波效率 及各种波形失真的现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 思考克服的方法。

9、 4. 了解同步检波的概念。 二、实验内容 1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 调。 2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 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 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器 不加高频滤波时的现象 。 三、实验原理 检波器的作用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还原 出原调制的信号。还原所得的信号,与高频调幅信 号的包络变化规律一致,故又称为包络检波器。 常用的检波方法有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两种。全 载波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直接反映了调制信号的变 化规律,可以用二极管包络检波的方法进行解调。 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 不能直接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无法用包络检 波进行解调,所以采用同步检波方法。 三、实验原理二极管包络检

10、波 本实验电路主要由二极管D及RC低通滤波器组成,利用二极管的单向 导电特性和检波负载RC的充放电过程实现检波,所以RC时间常数的选择 很重要。RC时间常数过大,则会产生对角切割失真又称惰性失真。RC常 数太小,高频分量会滤不干净。综合考虑要求满足下式: 其中:m为调幅系数,为调制信号最高角频率。 当检波器的直流负载电阻R与交流音频负载电阻R不相等,而且调幅度 又相当大时会产生负峰切割失真(又称底边切割失真),为了保证不产 生负峰切割失真应满足 。 实验电路介绍 三、实验原理同步检波(了解) 本实验选用乘积型检波器。设输入的已调波为载波分量被 抑止的双边带信号1,即 本地载波电压 本地载波的角

11、频率0准确的等于输入信号载波的角频率1 ,即1=0,但二者的相位可能不同;这里表示它们的相位差 。 三、实验原理同步检波(了解) 这时相乘输出(假定相乘器传输系数为1) 低通滤波器滤除21附近的频率分量后,就得到频率为的低频 信号 由上式可见,低频信号的输出幅度与成正比。当=0时,低频 信号电压最大,随着相位差加大,输出电压减弱。因此,在理想 情况下,除本地载波与输入信号载波的角频率必须相等外,希望 二者的相位也相同。此时,乘积检波称为“同步检波”。 四、实验步骤-二极管包络检波 1.解调全载波调幅信号 (1)m30%的调幅波检波 利用DDS信号源从J2(TH4)处输入465KHZ、峰峰值Vp

12、-p=2V、 m 30%的已调波。将开关S1的1拨上(2拨下),S2的2拨上(1拨下), 将示波器接入TH5处,观察输出波形. (2)加大调制度,使m=60%80%之间,观察记录检波输出波形. 2.观察对角切割失真(m=60%80%之间) 保持以上输出,将开关S1的2拨上(1拨下),检波负载电阻由2.2K变为 51K,在TH5处用示波器观察波形并记录,与上述波形进行比较。 3.观察底部切割失真 将开关S2的1拨上(2拨下),S1同步骤2不变,在TH5处观察波形,记 录并与正常解调波形进行比较。 五、实验记录与报告 1、通过一系列检波实验,将下列内容整理在表内: 输输入的调调幅波波形M30%m=70% 对对角失真输输出波形 底部切割失真输输出 波形 2、观察对角切割失真和底部切割失真现象并分析产生原因。 3、从工作频率上限、检波线性以及电路复杂性三个方面比较 二极管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 注意: 第二次高频实验请尽量自带 一个AM调幅中波收音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