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第二章教育目的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716676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第二章教育目的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教(学)案第二章教育目的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教(学)案第二章教育目的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教(学)案第二章教育目的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教(学)案第二章教育目的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案第二章教育目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第二章教育目的(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学教程教育学教程 第二章第二章 教育目的 本章重点与难点 1、正确理解教育目的含义、特点、结 构和功能。 2、理解不同的教育目的观 3、正确理解“五育”之间的关系。 4、深入领会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 质。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 教育目的指整个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是 整个教育系统所要培养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 简而言之,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的问题,是对理想中的人的素质结构进行总体性的 规划和预期。 教育目的是对未来客观实在超前或预先的反映;体现为 社会教育目的和个人教育目的的结合;首先是学校的教育目 的。 正确辨析: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

2、的关系。 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通常是以“教育方针”的规定来表述国家的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提出的总方向 和总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教 育工作的总任务;国家培养人才的总目标;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 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既存在着区别又存在着联系: 区别:教育方针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国家对各级各类教 育工作的总规划,说明教育工作的社会性质、根本方向乃至 教育工作的领导权等内容。在一般情况下,教育方针往往也 包括了教育目的的内容,但却不仅仅是教育目的。比起教育 目的的范畴来说,教育方针具有更大的强制性、政策性和实 践针

3、对性。 联系:可以近似地将教育方针看成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 表达。在我国,国家教育目的一般也是通过教育方针来体现 和表述的。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而 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 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教育目的必须集中反映时代、社会和个体发展的总体要求 ,是教育的最高理想的体现,具有一定的终极性;教育目标则 是教育活动的具体努力方向,因学校与专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因教育阶段、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因课程的不同而不同。 联系:培养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制定,不

4、能脱离教育目 的,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 来体现和落实。任何终极性的教育目的都必须转化为一系列具 体的教育目标才能避免流于空泛。一个国家的教育目的是惟一 的,而培养目标却是多种多样的。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 1、导向功能 2、规范功能 3、调控功能 4、评价功能 5、激励功能 (二)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 o 1、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主要是指对教育“为谁(哪个 社会、哪个阶层)培养人”的明确规定。 o 2、对教育社会功能的定向,引导教育沿着“教育是什么? ”“教育能干什么?”的思考来展现其功能。 o 3、对人的培养方向的规范,教育目的的作用就在培养人 的过程中,一方面

5、避免和减少人的发展的盲目性,规范人的发展及其 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力量,另一方面,则对人不符合教育目的要求的发 展以正确的引导,规范与之相关的各方面因素,使其发展符合教育目 的的规定。 o 4 、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教育目的对选择什么 样的内容、选择何种水平的教育内容,对内容进行如何取舍等具有决 定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 发展。 o 5、对教师的工作予以规范,教师的职责表明,在其从教 育过程中,务必对学生的发展和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 教师社会职责的实现需要教师不断地奋进、并能够抵御各种功利性 利益的诱惑。 (二)教育目的的规范功能 o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

6、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 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 o 教育活动是一种系统工程。宏观的教育制度的建立 、教育规划的确定以及微观的教育活动内容、形式 及教育方法的选择等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最高准则 ; 教育目的是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及大学、大 学后教育等各个年龄段教育的合成,是学校、家庭 和社会教育的结合,无论在空间或时间上,都必须 朝向教育目的所指明的方向,都必须以教育目的的 达成为整体和最高的目标。 o 可以说,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二)教育目的的调控功能 1、以确定价值取向的方式对教育活动进行调 控。 2、通过确立标准的方式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控 。 3、通过确立目标的方

7、式对教育活动进行调控 。 (二)教育目的的评价功能 1、对教育发展方向的总体评价。 2、对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评价。教育目的是 整合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的精神内核,也是教 育评价的最高准则。当具体评价标准有违教育目的 时,就需要对具体评价标准做出修正。 3、对教育结果的评价。教育活动既然以教育 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那么,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 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 4、对教育过程的评价。教育过程是否有效, 教师工作成绩的高低以及在教育活动中学生成长的 状况如何,虽然可以也必须有非常细致的具体评价 标准,但是所有细化的评价标准的最高价值预设都 来源于教育目的。 (二)教育目的的激励功能 教

8、育目的在本质上是人的某种需要的表 达,它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具有驱力的作 用。 此外,由于教育目的具有标准和依据作 用,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它具有比较性,而 比较本身就具有激励性。 (三)教育目的的结构 1、内容结构 o 一是身心素质。即对教育对象应形成何种素质 结构的规定,如对受教育者思想、道德、心理、 知识、能力、体质等方面素质的要求和规定。 o 二是社会角色。即对培养何种社会成员的规定 ,如培养“劳动者”、“建设者”、“接班人”、“公民 ”等的规定。 2、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 由高到低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国家的人才培养规格目的。是国家 对教育所要造就个体在质量规格上的总的规定和 对

9、教育培养的个体在从事社会职业时的各种基本 素质的规定。 第二层次:为学校培养目标。 第三层次:为课程目标。 教育目标的体系:教育目的学校目标专业目标课程目标 学科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层 级陈述名称 制定者 特 点 举 例 一一 级级 (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 教育方针或教育方针或政府国政府国 家家 抽象;笼统;抽象;笼统; 比较关注比较关注“ “应然应然 ” ”状态状态 在德育、智育、体育几在德育、智育、体育几 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九年义务教九年义务教 育的课程目育的课程目 标标 学学 科科 专专 家家 从从“ “抽象抽象 ” ”逐步过逐步过 渡到渡到“ “具具 体体”

10、 ”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 法法 九年义务教九年义务教 育语文课程育语文课程 目标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 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重情感体验,激发想像 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 用多种阅读方法用多种阅读方法 一至二年级一至二年级 语文课程目语文课程目 标标( (阅读领阅读领 域课程域课程) )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 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 童思,在阅读中积累童思,在阅读中积累 词语词语 三三 级级 (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 本单元章本单元章 或节课或本或节课或本

11、 次活动的教次活动的教 学目标学目标 教教 师师 比较具体;比较具体; 比较关注比较关注“ “实然实然 ” ”状态状态 沁园春沁园春 雪雪的教学的教学 目标:感情充沛地吟目标:感情充沛地吟 诵;当堂背诵;理解诵;当堂背诵;理解 诗人的壮志豪情诗人的壮志豪情 二二级级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 ( (课程目课程目 标标) ) (四)教育目的的类型 1、从教育目的的制定者: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 、社会团体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教育目的; 2、从教育目的实现与否:分为理想的教育目的和 现实的教育目的; 3、从教育目的的表现形态:分为外显的教育目的 和内隐的教育目的; 4、从教育目的的承载者:分为学生的教育目的、

12、教师的教育目的、家长的教育目的等。 (五)教育目的的特点 1、强制性 2、宏观性 3、历史性 4、理想性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二、教育目的的确立 (一)教育目的确立的客观依据 o 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体现在: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社会的教 育目的;教育目的为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技 术发展水平所制约。总之,不同社会形态的教育目的 总是不可避免的受到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和文 化科学水平的制约,这是一条客观规律。 o 教育目的的制定也受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要适合其身心发展程度,身心发展的变化,要符 合不同类别学生的不同需求。这从教育目的上反映了 教

13、育对象要适应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 (二)教育目的确立的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所谓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效用、意义,归根结底是客体对 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它存 在于主客体相互作用之中,是一种关系范畴,而不是实体范畴。 一个事物对于人是否有价值,就是视其能否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价值的大小也就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程度的大小。 所谓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 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 1、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 o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人的本性之需要来确 定,教育的

14、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o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主张教育目的应当根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认为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知识和规范 从而使个体社会化,并为社会服务。 p 教育无目的论。 主张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生活的特征,所以教 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 p 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 主张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需要统一。 1、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 o 文化本位论 “文化本位论”的教育目的观强调教 育目的应围绕文化这一范畴来进行,用“文化” 来统筹教育、社会、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最 终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的意识,使其具有自动 追求理想价值的意志

15、,并使文化有所创造,形 成与发展新的文化。 o 生活本位论 “生活本位论” 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 育要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教育即是生活本身 ,注重的是使受教育者怎样生活。 1、教育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观 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 的价值选择 依据思想家们或制定教育的者 的人性假设的影响。 依据主体有关理想人格之观念的 影响。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 经典作家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 人格理想是教育目的确定的依 据。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依据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 展水平的制约。 依据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 的制约。 依据历史发展的进程。 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

16、的规律 。 小结:教育目的的确立依据 2、 我国教育价值取向中存在的偏差 教育价值观 教育内容与教材 教学与学习方式 考试与评价制度 教育价值观 中国西方 社会利益个体发展 培养精英面向大众 注重系统知识关注生活经验 强调稳定追求变化 计划、大纲跑道、共同建构 教育内容与教材 中国中国西方西方 学科中心经验中心 系统与规范解决问题 原理、经典的知识应用、现代化的内容 繁、难、窄、旧简、浅、宽、新 概念、法则、练习经验、思考、应用 注重结论、获得知识关注过程、强调体验 教学与学习方式 中国中国西方西方 听讲与接受听讲与接受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记忆与模仿记忆与模仿理解与创造理解与创造 书本知识书本知识实践活动实践活动 间接经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直接经验 考试与评价制度 中国中国西方西方 标准化答案标准化答案鼓励个人思考鼓励个人思考 书面测验书面测验论文、论文、 答辩答辩 、制作、制作 知识、知识、 技能技能 、技巧、技巧参与、多样化、创新参与、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