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老庄精讲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716615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孟老庄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孔孟老庄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孔孟老庄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孔孟老庄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孔孟老庄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孟老庄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孟老庄精讲(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孟老庄精讲 第 一 部 分 孔子与论语 一、思想概说 二、文本解读 吴道子孔子行教图 南宋石刻孔子像并赞(今在杭州) 传世孔子石刻像 明代板式彩绘孔子像 孔子画像 孔 子塑 像 孔子画像 孔子像 孔子画像 孔子简笔画像 宋人马远画孔子像 国子监孔子像 明泥金孔子像 圣 人 孔 子 像 孔子基金会2006年发布的孔子像 孔子基金会造像 孔 子 基 金 会 造 像 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立像尊孔 拜孔颂论语 序 曲 子曰:学而时习 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第一章 孔子的仁 一、仁的内涵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 :“知人。”(论语颜渊) 仲

2、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 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 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论 语子路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 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 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 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 何?”子路对曰

3、:“知者使人知己,仁者 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 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 。”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 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爱 。”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 二、仁的范围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 文。”(学而)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 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卫灵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乡党)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 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4、曰:“如斯而已 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 舜其犹病诸?” (宪问)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 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 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 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 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子路) 三、仁的理论基础 1、同情民众、推行仁德 孔子过泰山侧。有夫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 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 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

5、“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 之,苛政猛于虎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颜渊)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 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 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 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 2、第一个认识到“人”及“人性”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为仁由己。(颜渊)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雍也) 子曰:“性相近也

6、,习相远也。”(阳 货) 有教无类。(卫灵公) 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3、始终坚持人的社会性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 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 “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 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 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 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 不与易也。” 4、力图构建理想社会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 人存,则其政举;其人

7、亡,则其政息。人道敏 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 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 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 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 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 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中庸)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颜渊)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 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 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 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8、,不患贫而患不 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 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也。” 四、“仁”的精神境界 1、以人为本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孝经 ) 子曰:“天生百物,人为贵。”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 2、人道主义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 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卫灵公)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

9、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 (颜渊) 子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礼 记)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 ) 3、平等观念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 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 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 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 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 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季氏) 4、独立意识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曰:

1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 也,义之与比。” (里仁)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 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述而)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子罕) 五、“仁”的道德境界 1、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 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 谓仁之方也已。” ( 雍也)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 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 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 ,如其仁。” (宪

11、问)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 ,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 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 宪问) 六、“仁”的实现途径 1、为仁由己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 罕)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

12、,斯仁至矣。” (述而) 2、推己及人 “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 雍也)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卫灵公)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 是。(颜渊) 3、里仁为美(教育、环境)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 仁)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 (卫灵公)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 斯?” (公冶长)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不如学也。” (卫灵公)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13、,闻义不能徙,不 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4、克己复礼(遵循社会公共规范)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 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 )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宪问)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也!” (八佾)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 (八佾)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卫灵公 ) 5、立爱自亲始(循序渐进) 哀公问政。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 宜

14、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 也。” (中庸)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 众,而亲仁。”(学而)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 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 礼。”(孝经) “立爱惟亲,立敬惟长,始于家邦,终于四海。 ”(尚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颜渊) 6、“力行近乎仁”(注重实践)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 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学而)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15、?” (颜渊)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 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 、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 ,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为政)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 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 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颠沛必于是。” (里仁)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 (子路)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路 7、“智者利仁”(理智仁德)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 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 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 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 )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 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 乎其身。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