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系统汇编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165967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242 大小:10.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系统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42页
电子政务系统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42页
电子政务系统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42页
电子政务系统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42页
电子政务系统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系统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系统汇编(2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 Introduction sunyu 信息通信技术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简 称 ICTs,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和融合发展, 以实现更高水平的信息传递和通信交流目的。 ITU 世界电信发展报告2003 无线电收音机 电视机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个人电脑 互联网 关于GPTs nBresnahan和Trajtenberg(1995)使用通用目的技术( general purpose technologies,简称GPTs)来指代某 类激烈的创新。他们描述了两个重要特点,目的的通用性 和创新的互补性。当这些因素比较强烈时,

2、比如,类似于 电,它们会导致经济组织的巨大变化。有时,通过工作时 间、家庭生活的约束,社会层级的影响,最终影响社会组 织。 nLipsey,Bekar,和Carlaw(1998)扩展了Bresnahan和 Trajtenberg的定义,根据历史和理论的知识,他们给出 了GPT的内部特征的四个特点:开始阶段有广大的提高空 间;存在着多样化的应用;在经济的绝大部分中可以应用 ;与其它技术之间存在着强烈互补性。 Lipsey,Bekar,和Carlaw(1998) 认为,ICTs就是GTPs 。 ICT对政府改革提出挑战 u 早期的技术发明与行政机构融为一体,但是它们对权力结 构和行政机构的组织方式

3、影响甚微,这些技术的应用并不 需要建立完全不同的组织制度。 u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特别是互联网在一系列技术支持 下的广泛应用和日益完善改变了这种情况。作为一项通用 目的技术,信息通信技术提供了影响政府结构、运行机制 和政府与公民关系的技术潜力。 美国:全球率先电子政务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克林顿政府为减少预算赤字、增加经 济活力,首次提出了借助信息通信技术实现e-Government的概念。 联邦政府员工 减少24万人。 关闭2000多个 联邦办公室。 撤消近200个 联邦项目和 执行机构。 联邦政府 开支减少 1180亿美元。 200个部、局 确立了3000多条 新的服务标准。 简

4、化了 3万1千多页 各种规定。 作废了 1万6千多页过时 的行政规章。 1992年美国 开始电子政府计 划,经过近四年 的努力,在1996 年取得的成果 美国电子政务起源的驱动力 u信息通信技术革命从单纯的技术革命演变成为一场社会革命 ,政府必然要做出回应。 u同期的美国政府面临着行政改革的挑战。 “我们国家有各种各样的赤字存在。我们有预算赤字, 我们有投资赤字,我们有绩效赤字,而且也导致了信任赤字 。” 克林顿,1993 进展 水 平 美国 丹麦 瑞典 英国 韩国 澳大利亚 新加坡 加拿大 芬兰 德国 日本 法国 意大利 中国 印度 全球概述 价值创新型保持现状型 停滞不前型积极变革型 P.

5、s. 同学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对问题的判断进行分类、归纳 数据来源:UN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5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 1993前 探索试验 1993-2000 初步建设 2000后 全面建设 有观点认为,1993年3月国务院提出建设金关工程、金 税工程、金卡工程的设想是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起点。 中国的尴尬:先行者不是领跑者 数据来源:UN Division for Public Econom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2002-2010 年份 173 169 178

6、 179 189 2002 2003 2004 2005 2008 2010 1 1 1 1 4 101 74 67 57 65 192 2 72 E-Government Readiness Index排名 备注:2010年排名指数更名为E-government Development Index 9 各国对电子政务的理解 美 国:电子政务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公众、其它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 政府信息和服务,为了改进政府的运作(包括效益、效率、服务质量及 改革),应用互联网和其它信息技术的过程。 加拿大:利用信息技术,使加拿大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用任何 一种官方语言获取以用户为中心的、整

7、合的服务。 日 本:通过在行政领域内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改进相应的业务和制度,达 到提高国民生活便利性、实现行政运营的简便化、高效化以及提高可信 度、透明度等目标的建设行为。 韩 国:通过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服务的电子化,从而使行政机 构能够有效提供机构间的行政服务和面向企业和公众的服务。 新加坡:应用技术提高政府服务的接入和提供水平,从而使所有公众和企 业都能从中受益。 中 国: 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 结构和运行方式。 关于e-government中译的争论 是电子政务还是电子政府? u观点一: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的关系理解为行为的组织实 体及其活动程序的

8、关系。 u观点二: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的关系理解为目标与过程的 关系。 u观点三:在区分“政治”和“行政”的基础上,强调“电 子政府”侧重于政治,而“电子政务”侧重于行政。 u观点四:将两者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包含关系。有观点指出 ,电子政务包含电子政府;但也有观点认为,电子政府包 含电子政务。 理解的误区 电子政务就是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 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 电子政务就是政府部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电子政务 “电子” 技术问题? 给钱技术 人员去干 电子政务中的关键字是“政务”, 而不是“电子”! 我们的目标 电子政务的发展是政府改革和技术变革相互作用的 产物

9、,政府变革为技术应用提供了目标,技术变革为政 府变革提供了手段。 电子政务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将信息通信技术应用于 政府和公共事务中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政府 如何建立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的政府治理模式。 内容架构 电子政务课程共设七个单元: n 绪 论 n 政府行政范式的演进 n 政府门户网站 n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n 电子政务的基础与保障 n 电子政务的建设与管理 n 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未来 专注于关键的交叉领域 Policy 政策 Management 管理 Technology 技术 本章小结 n术语:信息通信技术,通用目的的技术,电子政务 n电子政务不仅需要研究如何将信息通信技术

10、应用于 政府和公共事务中处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研究 政府如何建立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的政府治理模 式。 n站在交叉学科的视角上,吸收、借鉴相关学科的研 究方法。 课后实践及思考 n熟悉相关研究机构、数据库的网址。 n浏览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 n如何理解e-government的e? n第二课 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一 政府 全社会 最大的信息拥有者 最大的信息处理者 最大的ICT 用户 提高政府业务的有 效性、效率和监管 能力。 建立更勤政、廉政、 精简和有竞争力的 政府。 信息 通信 技术 建立政府与企业和 居民之间的伙伴关 系。 ICT即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

11、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 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二 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一 政府在适应技术变革方面都比较 缓慢,除了是否必要等原因之外,主 要是由于政府处在一个不愿意冒风险 的文化环境中。 政府在优化政务流程的过程中, 实现跨部门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 业务协同的阻力重重。 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二 电子政务可能会强 化社会的不均。那些最需要政府提供服务的人往往 可能正是那些无法上网的人。 数字鸿沟问题 数据来源: http:/www.itu.int/, 国别网民规模(亿人 ) 普及率 中国4.5734.3% 美国2.4177.5% 2010年12月底互联网接入状况的中美对比 发展电子政

12、务的阻力三 个人隐私问题,公民希望电子 政务发展的步伐放慢一点,主要的 顾虑是隐私权( The Right to Privacy )无法得到妥善的保护。 发展电子政务的阻力四 可以乱真的网页 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因素 行政改革 经济社会 发展 技术进步 法律法规 外因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情报所 兰科研究中心, 2007 领导力 业务 需求 技术能力标准 管理 手段 信息安全 内因 中国发展电子政务的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 ) 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ies) SO?WO? 威胁(Threats ) ST?WT? 内部 外部 25 第三课 政府

13、行政范式的变迁 内容提要 n厘清几组概念 n以公共行政理论为基础的政务分析 是以职能为核心还是以流程为核心? 是科层制还是模块化? 是民主行政还是网络民主? n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争论与共识 时间图谱 1854 诺斯科特- 特里维廉 报告 Northcote- Trevelyan Report x 1887 Thomas Woodrow Wilson 行政学研 究主张 x 文官法/彭德尔顿法 Civil Service Act Pendleton Act 1883 x 时间 Harold Dwight Lasswell 政策科学 1951 x 1968 Minnowbrook Conferenc

14、e xx Minnowbrook Conference 1988 x 1962 詹姆斯麦吉尔布坎南 以及戈登图洛克 The Calculus of Consent 1990 Elinor Ostrom & Vincent Ostrom 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 度的演进 x x Robert B. Denhardt JanetV.Denhardt The new public service: serving not steering 2002 The National Public Management Research Conference 1991 x 1987 Kenneth J

15、.Arrow 社会选择与个人价值 xx 2006 Hugh T. Miller & Charles J Fox Post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政治Politics与行政Administration “行政是置身于特定的政治范围 之外的。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 尽管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它不 应被允许操纵行政事务公共行 政是公法的详细而系统的执行。普 通法的每一次特殊应用都是一种行 政行为。但是,指导这些活动 付诸实现的普通法显然是超出并高 于行政的。政府行为的广泛计划不 是行政性的,而这些计划的详细执 行则是行政性的。” Thomas Woodrow Wil

16、son 扬弃政治与行政二分? 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 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 n 将公共管理(学) 等同于公共行政(学) 。 n 将“公共管理(学) ”当做公共行政(学) 的一个分支,即 专门研究行政管理方法、技术与技巧的这一部分。 n 将“公共管理”当做一种与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 策范式(途径) 相竞争的新范式或新途径。 政府Government 治理Govern/Governance 尽管government和governance从词面上看似乎差别不大, 但其实际含义却不同。中国学者俞可平认为, n “治理”与“政府统治”的最基本的或是本质性的区别是:“治 理”虽然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不一定是政府机关,而“政府 统治”的权威则必定是政府; n “政府统治”的主体一定是社会的公共机构,而“治理”的主体 既可以是公共机构,也可以是私人机构,还可以是公共机构和 私人机构的合作。 n 管理过程中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