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策略性知识资料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7165348 上传时间:2019-11-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策略性知识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六章策略性知识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六章策略性知识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六章策略性知识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六章策略性知识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策略性知识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策略性知识资料(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 老子 本章概览 第一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第二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迁移 第三节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第一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概述 一、策略性知识/学习策略的涵义 策略性知识源于布鲁纳1956年在研究人工概念时提出的认知 策略,即个体在解决思维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法。 加涅认为,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 部组织起来的技能”, 这些技能是学习者用来调节他自己 的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 关于策略性知识的三种观点: 1. 策略性知识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 n梅耶(1987)把学习策略看作是学习者在编 码、

2、储存、检索信息,以及运用信息解决问题 的认知过程中所使用的认知方法或技能。 n里格尼(1978)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用于获 得、保持和提取知识与作业的各种操作与程序 。 2. 策略性知识是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技能 n尼斯比特(1986)认为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 学习技能的一套操作过程,即执行控制加工活动的过程 。 3.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与学习调控的统一体 学习策略是个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以及对学习活动进 行调节与控制以提高操作水平的技能。 n学习策略与策略性知识同义、其他表述如“学会学习” 、“学习技能”。 n学习策略是操纵信息加工活动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的一切的活动 1. 联系 策略性知识

3、是一种特殊的程序性知识,具体来说是智力 技能的一种。各种一般程序性知识的获得和运用都要受 到策略性知识的指导和支配。 2. 区别: n策略性知识是学习者用来调控其学习和认识活动本身的 ,其目标是更有效地获取新知识和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 决问题;即策略知识是对内调控的。 n一般的程序性知识则是完成某种具体任务的操作步骤, 智力技能一般来说是对外解决某种智力任务的。 二、策略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比较 三、策略性知识的分类 o1.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分为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o2.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分为基础策略与支 持策略。 o3.根据学习策略的可教性:大、中、小策略 o4.

4、根据学习的进程,分为选择性注意策略、编 码策略、知道何时使用某一策略,检查学习策 略的有效性。 1. 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卡的分类( Mckeachie et al., 1990) 学习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 学习环境管理策略 努力管理策略 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 监视策略 调节策略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p基础策略(primary strategy )是指直接操作信息或材 料的各种学习策略,主要包括信息获得-贮存策略,信 息检索-应用的策略。 p支持策略(support strategy)主要指帮助学习者维持一 种合适的心理定向,以保证

5、基础策略有效起作用的策略 ,包括目标定向、时间筹划、注意力分配与自我监控和 诊断的策略。 2 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瑟洛的分类( Dansereau,1985) 3.根据学习策略的可教性,比格(Z.Biggs)的分类 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策略和小策略 o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距任务最远,可教性最 差; o中策略既可教,迁移性也较大; o小策略距任务最近,可教性最好,但教学的可 迁移性小。 4.根据学习进程的分类 o选择性注意策略 o编码策略 o知道何时使用某一策略 o检查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四、策略性知识与元认知 1.什么是元认知? o弗拉威尔(1976)认为元认知就是主体对自身认知活 动

6、的认知。 o元认知是跳出一个系统后去观察这个系统的认知加工 (Hofstadter, 1979)。 o认知指向客观外界,元认知指向人自身的认知过程。 (1)元认知知识:有关认知的知识,即人们对于什么因素 以什么方式起作用(或相互作用)来影响人的认知活动 的过程与结果的知识。 n关于认知者特点的知识; n关于认知任务特点的知识; n有关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 (2)元认知监控: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 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 、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3)元认知体验:伴随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2.元认知的组成 o策略性知识是元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元

7、认 知知识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元认知监控的重要 依据,并通过元认知监控而获得。 o元认知监控和调节指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运 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 策略知识)来管理和控制认知活动的过程。 3.策略性知识与元认知的关系 五、几种主要的策略性知识 (一)复述策略 (二)精加工策略 (三)组织策略 (四)理解-控制策略 (五)情感策略 (一)复述策略 1.复述策略是通过反复读写所学材料使信息在记忆中 保持的策略。 n在简单任务中,重复项目帮助记忆。如,记单词、 电话号码和人名。 n在复杂任务中,重复关键词、做笔记等 2.复述策略的过程与发展 o复述策略的三个认知过程:选择、维持、获得

8、 。 o复述策略的使用随年龄增长而发展,5岁以下 孩子缺乏足够的复述策略;6-10岁在指导下 使用复述策略;11岁以上儿童自发使用,并不 断改进。 (1)利用记忆规律 a.排除干扰 干扰会阻碍人们在脑子里复述刚才学的信息。 b.抑制 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c.首因和近因效应 列表中单词的位置 开始结束 记住的概率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3.具体的复述策略 (2)合理复习 a.及时复习 b.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 c.部分学习和整体学习 d.自问自答和尝试背诵 e.过度学习 (3)亲自参与 (4)情景相似性和情绪生理状态相似性 (5)心向、态度和兴趣 二、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深加工策略,通过将新

9、材料与 已有的熟悉信息之间建立联系,从而增加新信 息的意义,将信息存贮到长时记忆中去。 (一)机械学习和简单知识学习 o学习材料本身的意义性不强,可通过人为联想 策略牵强附会地赋予意义,使信息合理化,帮 助记忆。 o形象联想法、谐音联想法、歌谣口诀法 例如:记电话号码(生日、谐音) “医生讨厌律师” “消防队员刺伤了一位舞女” oRohwer等人(1975)给被试呈现一系列配 对词(牛-球;石头-瓶子),让被试记住。 n实验组:指导被试采取将词连成句子的精加工 技术,如“牛追逐跳起的球”“石头打破了瓶子” 等 n控制组:简单提示被试“要记住” n研究表明,无论儿童还是成人,提示精加工技 术的实

10、验组均比控制组的成绩要高。 (二)意义或复杂知识的学习 o材料的意义性较强,使用的精加工策略即内在 联系策略或生成策略,包括: n做摘录与划线、列提纲与标题、分段、总结段意 、使用类比、用自己的话做笔记、增加例证、补 充细节、提问等。 (三)几种精加工技术: 1.5R笔记法:一种典型的课堂笔记形式, 包括记录、简化、背诵、反省和复习 2.位置记忆法 是一种传统的有用的记忆术。 使用位置记忆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造一幅熟悉 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 在这条路线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然后将所要 记的项目全都视觉化,并按顺序和这条路线上 的所有点联系起来。 例如:人类心智1记忆术 三、组

11、织策略 1.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类别关系、层次关 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便加强与提 高对材料的记忆、理解与表述的策略。 o组织是一种编码过程,是对新信息的深度加工。 组织策略如形成概念图、分类、建构图式。 n简单学习任务:中英文的词汇记忆 n复杂知识学习:列提纲和做结构关系网络图 四、其他认知策略 1.理解-控制策略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始终意识到自己做的是什么(任务目 标),意识到自己所使用的策略,以及对这些方法进行 相应的控制和调整,这就是理解控制策略。 2.情感策略 这种策略指的是消除一切与学习无关的情绪,做好学习准 备。“心无杂念” 它包括产生与保持动机,集中与保持注意

12、,调整对学习成 绩的焦虑状态以及有效地使用时间等。 第二节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一、策略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 1.陈述性知识 2.转化阶段 3.元认知阶段 o应用两条写作规则进行文章写作 (1)按一定顺序写 (2)抓住事物的特点写 o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旧课文,使学生领会“按一定的顺序写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这两条规则。具体方法: 策略性知识的教学实例: (1)提供已学过的两篇写物的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和高大的 皂荚树中有关描写事物的特点和顺序的图示。 (2) 通过下述五个问题的讨论领会这两条写作规则。 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高大的皂荚树作者抓住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它们

13、各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相同点? 它们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点? (3) 在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得 到如下规则: 一要写出事物的特点,即要写出与同类事物不同 的地方,且必须是值得赞美的地方; 二要安排好文章的顺序,这也要从两方面考虑, 即要写出事物的具体样子,再分方面写出它的 作用、意义 题目:赞美一样事物。具体方法: (1)出示题目,提出写作要求:写一篇作文,赞美一样事物,注意按 一定的顺序写,要写出这个事物的特点并说清楚为什么要赞美它。 (2) 审题,提出审题要求。 (3) 选择材料并列出提纲,包括: 自选材料并列提纲, 评议, 修改。 (4) 口述作文,

14、包括: 口述片断, 口述全文 (5) 教师总结,进一步强调提出这次写作训练的重点。 (6) 起草成文。 3.进行多次的变式练习,从而熟练掌握规则,能在 新情境中迁移 2.根据这两条规则进行作文练习 1.策略性知识是对内调控的技能,它所涉及到的概念和规 则难以通过直观演示的方法教给学生。 2.策略性知识涉及的概念和规则一般都带有很高的概括性 ,在应用时有很大的灵活性,须经过一个长期的、反复 练习与应用的过程。 3.儿童的策略学习与应用受其整个认知发展水平的制约。 4.策略性知识的习得和应用离不开元认知监控,不仅要学 习具体方法,还要学会监控自己的策略执行情况。 策略性知识学习过程的特殊性 二、策

15、略性知识的学习迁移 (一)策略性知识迁移的基本条件 n1977年贝尔蒙特系统分析了100项有关研究,涉及不同 策略和被试,结果发现,没有一项策略成功迁移。 n1982年贝尔蒙特又评述了7项策略研究,这些研究均要求 学生对策略运用进行反思,结果,其中6项获得了迁移。 n两次结果差异的原因在于:这些研究有没有要求学生对他 们的策略运用成功与否进行反思。 n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是策略性知识迁 移的一个基本条件。 加泰勒1985年研究了策略有效性的自我评价对策略迁移的影响。 n研究中呈现配对名词,要求儿童尽可能记住并准备回忆。 n被试:小学二年级学生 n实验设计:3(不同自我评价组)2

16、(记忆策略)的实验设计 n3组:策略-用途组、策略-情感组、无评价组 n记忆策略:精加工策略、数字母策略 n实验流程: 第一阶段:不教任何记忆策略,自行记忆配对名词,确定基线水平 第二阶段:每组分为两个等组,一组学习精加工策略,一组采用数 字母数记忆。 第三阶段:自己选择方法记忆材料。 (二)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 为考察自我评价策略是否产生长远影响,在第三阶段后问儿童为什么 选择某一策略 o在实验结束后第一周和第九周分别用新的配对词对被试 进行了两次延后测验。结果表明,策略用途组的成绩 明显优于策略情感组。 n在第一周测验时,前者有90%的儿童在新的学习材料中 运用精加工策略,后者仅有57%的儿童; n在第二次延后测验中,前者的人数为100%,后者只有 50%。 o结果表明:经过策略的有效性自我评价训练的儿童能长 期运用训练过的策略,并能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而在 其他训练条件下,策略训练仅有短期的效果。 (三)迁移研究与实验总结 1.从理论上看,关于策略问题迁移的实验研究为解决长期存在的一般迁 移和特殊迁移之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